传统节庆活动组织对社区文化凝聚力的影响

2017-04-07 07:43任剑锋
大观 2017年2期
关键词:社会资本

摘要:社区的本质可概括为一定地域为基础的、居民之间相互关怀、相互认同的共同体。随着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城市社区的本质特征不断的弱化和缺失,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疏远和淡漠,整个社区的凝聚力正在逐渐的降低。在这一大背景下,本文以传统节庆文化活动为切入点,运用哈皮特和戈沙尔提出的“三维度”社会资本理论模型为框架,考察社区中传统节庆活动组织的运行对于社区内居民的价值观、行为模式和制度规范方面的影响,进而分析其对于提高社区文化凝聚力的意义。

关键词:传统节庆活动组织;社区文化凝聚力;社会资本

一、社区文化的凝聚力

社区文化是随着社区的发展而产生的,社区文化反映了一个社区的气质和风貌,良好的文化氛圍是社区宝贵的精神财富,是社区发展的灵魂,是社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作为一种底蕴,社区文化在团结社区居民、维系社区情感、培育社区意识、维持社区存续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社区文化的凝聚力指的是通过社区文化将社区内不同生活状态、工作状态的居民维系起来,形成一个对社区行为模式、制度规范和价值观念普遍认同和接受的整体。它是建立良好社区关系的精神纽带,有利于社区居民之间的相互沟通、相互协调和相互约束,增进了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社区文化的凝聚力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包容性。社区文化的包容性体现在多种文化群体和文化观念的并存。社区文化是社区内来自不同地域、不同职业、不同阶层、不同角色的居民共同创造的,把包含了不同个体文化的特性,同时又将他们融合在一起,服务于社区内部不同层次的居民。此外,社区文化处于不断的被创造和改变的过程中,原有的社区文化与外来社区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主流文化与亚文化都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发生着碰撞。而在内容上它不仅传承了一些传统文化的内涵,同时又融入了现代文化。它呈现出协会、组织、俱乐部、沙龙等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在形态上也呈现出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局面。

2.协调性。随着社会转型和现代化进程的推进,社区居民的异质性使得不同居民存在着健康差异、年龄差异等自然方面和阶层差异、贫富差异等社会方面的差异,出现了许多非均衡化现象。一些残疾人员、矫正人员、外来务工人员、低收入人员在平常的生活中可能会遭到其他社区成员的排斥,长此以往不仅会造成这部分人群心理方面的压力,而且还容易形成产生抗拒心理,引发社区内不同阶层间群体的矛盾与对抗。而此时社区文化就起到了很好的协调作用。通过整合社区内外部资源,提高社区内部的人文关怀,缓解和消除社会内部的歧视与排斥,并以大众都喜闻乐见的形式使这些弱势群体参与到社区文化活动中来,提供给他们生活和精神上的帮助与关怀,产生潜移默化的心理疏导,从而使得社区居民能够和谐相处。

3.整合性。社区文化是居民共同创造社区内部的一种主流文化,它是被社区内普遍和大多数居民认可和接受的一种行为模式、制度规范和价值观念。一方面它影响社区居民从衣食住行的基本生活方式到表达认知、情感、态度的交际方式。另一方面内化于居民的社区文化,形成某种文化认同,强化或者抑制社区内的某一行为。良好的社区文化能够充分发挥其整合作用,引导居民树立的集体的利益观和责任观,正确的处理社区内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现实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以及对社区公共事务、公共责任的看法。如社区居民都能接受良好的和谐的社区文化的熏陶和影响,就会减少对社会矛盾的错误认同,也减少城市中不和谐的因素,缓解城市不文明氛围。

二、社会资本的三维度学说

第一次对社会资本概念进行系统描述的是法国社会学家布迪厄(Bourdieu),他将其定义为:“与群体成员相联系的实际或潜在的资源集合体,这些资源可以为群体成员提供集体共有资本的支持。”[1]随着研究的深入,哈皮特(Nahapiet)和戈沙尔(Ghoshal)在探讨组织中社会资本与组织竞争力的关系时候提出了结构维度、关系维度和认知维度社会资本的三维度学说。

1.结构维度又称结构性嵌入。考察的是不同行为者之间联系的总体模式,主要包括网络关系、网络结构和网络调用三个要点。网络关系描述的是组织成员相互之间联系在一起的关系网络。社会资本的建立也正是通过这个关系网络建立的,网络成员之间的连结增加了社会资本交易的机会,网络联系的范围决定了组织成员获得资源的范围;网络结构是对网络特征的描述,常用网络的大小、关系的强度、连通性和层次性作为具体的衡量指标;网络调用指的是这种网络联系的灵活性,为某一目标而建立的网络可以为实现组织和成员的其它目标而服务。[2]

2.关系维度是又称关系性嵌入。指组织内部成员之间人际关系,这种关系是在长期的共同交往和实践中形成的,包括信任、互惠、友谊、尊重等内容,其中信任是关系维度的核心,它体现的是组织人格化的一面。不同的行动者可以通过某种人际关系或者以其为手段,获得社会资源。反过来这些关系也会影响着组织成员的行动,使其趋向做出于实现组织整体目标的行为。

3.认知维度。指的是组织内不同成员所共同理解和遵从的话语、知识与规范系统的那些资源,这些资源具有代表性和解释性。不同行动者在认知维度上的共性保证了组织整体行动的顺利进行。其中共同的话语与符号,缩短了成员之间交易的时间,提高了效率。规范系统一方面把组织目标和共同期望、愿景落实为具体操作性的条款和规则中,为成员的行为提供了导向和约束。另一方面对外展示了组织的合法性,为组织获得外部资源的支持提供了前提。

三、传统节庆活动组织中社会资本的积累

节庆活动是在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区域的长期生活实践中产生的一种特定的社会现象,是在特定时期举办的、具有鲜明地方特色和群众基础的大型文化活动,它是该国家、民族或区域历史、经济以及文化现象的综合体现。我国传统节庆活动起源于在农耕时代,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反映了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风貌。社区中的传统节庆活动组织是以传统节庆活动的开展为契机,以社区为主要的活动场所,由社区居民自愿组成的以自我服务、自我娱乐为主要目的的民间文化活动组织。 以社会资本三维度学说分析来看,可以发现社区中的传统节庆活动组织从形成、发展到壮大是一个社会资本的增强和积累的过程。

1.结构维度(网络)。科尔曼把社会资本看作是一种资源,提出这种资源一方面可以通过人们的积累而自然获得,另一方面他强调了紧密或者封闭的网络是集体维持资本和实现群体资本再生的手段。在对社会资本的测量中,许多学者也把网络列为其中的核心指标。社区中的传统节庆活动组织网络得以建立,一方面是国家大力发展和繁荣基层公共文化政策的鼓励与支持。另一方面则是由于传统节庆活动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有着深厚的文化记忆和群众基础,受到社区中精英人士的推动组织网络得以迅速建立;在组织网络建立以后,基于社区居民共同的文化记忆和精神文化需求,组织网络得以强化,组织的信任半径逐渐扩展并覆盖到整个社区;随着其规模的扩大和信任建立,节庆活动的组织网络已经参与到了整个社区的日常生活中,在社区中形成了一种参与、合作的文化氛围。

2.關系维度(信任)。德国社会学家齐美尔在《货币哲学》中讲到:“信任是社会最重要的凝聚力,没有它,社会终将会瓦解”,他指出离开人们之间的一般信任,社会自身将会变为一盘散沙。[3]社区中的传统节庆组织的信任经历了一种由特殊信任到普遍信任的转化。在组织成立之初,基于人情关系和共同的兴趣爱好建立了一种特殊信任,随着队伍的扩大,社区其他居民的参与,组织之间的信任已慢慢的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特殊信任,开始朝着普遍信任的方向演化。随着社会资本的积累和信任半径的扩大,组织初期那种建立在情感和共同兴趣基础上的特殊信任,已经不能有效的整合组织内部各种资源了。取而代之的是成员之间,通过构建抽象的权利和规范,并将其赋予组织信任半径范围内的每一位社区居民而建立起来的普遍信任,从而提高了组织整合资源、抵御风险的能力。

3.认知维度(规范)。哈皮特和戈沙尔把社会资本的认知维度解释为组织内部不同成员之间所共同理解和遵从的话语、知识与规范系统的那些资源。它与组织的目标和组织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可以提高沟通的效率,减少机会主义,增强结点的稳定性,核心表现为个体所共同理解和认同的规范体系。社区中传统节庆活动组织规范资本的积累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基于组织成员内部的互动和合作,产生了互惠的规范,它可以分为非正式的规范和正式规范,又称之认同性规范和依存性规范。二是互惠性规范在促进集体行动的同时,增加了个体成员的福利,促进了个体成员自我控制的规则意识的产生。而规则意识的觉醒远比那些挂在墙上的规范制度更能起到良好的约束作用,这是因为越轨者虽然免于了外在的形式上的惩罚,但是却会承受内在的道德和舆论的压力。因此,规则意识的建立对于整个社区或者更大范围的集体行为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四、节庆活动组织对社区文化凝聚力的影响

鉴于上述分析得知,社区内部的节庆活动组织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也是其社会资本的一个不断的积累的过程。而这种社会资本的积累从社区文化的价值观、行为模式以及制度规范三个方面增强着社区文化的凝聚力。

1.价值观方面。价值观是基于人的一定的思维感官之上而做出的认知、理解、判断或抉择,指的是人在认定事物、辨别是非过程中的思维取向和价值取向,从而体现出一定的价值或作用。以地缘或业缘关系为基础形成的社区中,居民之间共享的价值观通常表现为不同的生活、工作状态下的居民对社区内部出现的某一行为或事件较为类似的态度和评价。缘起于节庆活动组织内部的信任,受传统人际关系格局变化的影响,已不单单只限于团体内部成员之间,还包括了社区内其他居民与该团队之间、居民与居民之间,整个社区居民之间对差异化的承受能力得到提升,有力的促进了社区整合,使社区内部的不同构成要素结合为一个整体。更为重要的是,这一过程有助于居民之间逐步形成和优化出一种社区精神。作为一种内化于社区居民心中共享的价值观念,社区精神建立在社区成员共同追求的目标和利益的基础上,从而能够有效的动员社区中的居民和各种社团组织,使各种力量相互吸引、相互作用,从而形成一种向心集中、聚合、凝结的合力,即凝聚力。[4]

2.行为模式方面。一般意义上的行为模式指的是对大量实际行为中概括出来作为行为的理论抽象、基本框架或标准。而某一社区行为模式可以理解为生活在共同体中的社区居民,在对待和处理社区事务过程中表现出的一套相对稳定的行为框架。作为一个政府和普通大众普遍支持的民间文化活动团队,一方面使得参与其中的居民在满足需求感受沟通和交往带来好处的同时,也会以一种友好的态度对待社区中的居民,在处理分歧的时候,也更容易放弃狭隘的个人主见,理智的考虑他人诉求,从而使得相互妥协达成共识,有助于在组织内部化解矛盾、消除冲突。另一方面在营造社区良好文化氛围的同时,也鼓励社区居民更多的去参与公共事务,自觉的去维护社区秩序和公共利益。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生人社区”的社区参与率低的现象,提高了社区的凝聚力。

3.制度规范方面。社区中的制度规范指的是在社区发展过程中,社区内多元化的主体所遵循的正式的和非正式的各种规章制度的总和。传统节庆活动组织在形成和发展中积累起来的社会资对社区文化制度规范方面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认知资本对社区居民的内隐的塑形作用和引导居民树立内在的规则意识这两个方面。没有规矩则不成方圆,一个社区的健康发展,离不开与之相适应的各种制度和规范。社区凝聚力的提升也离不开居民对社区正式和非正式规范的认同和遵守。社区认知资本的积累,在减少社区正式规则运行成本的同时,通过自身的规范整合作用,提高了文化活动的效能,协调了居民之间的行为,为社区文化内生机制的培育提供精神支持和动力,有力的提高了社区文化的凝聚力。

五、总结

社区建设不仅仅指的是社区物质及设施条件的改善,更重要的是实现社区本质特征的回归,提高社区居民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传统节庆文化活动传承了一代人的文化记忆,在现代化的今天,它以文化象征物的形式出现在整日奔波劳碌的现代人生活中,以其丰富多彩的形式和美好的寓意,传承了他们自身世代相袭的文化传统,追忆着他们美好而逝去的年华。对于一些可能未曾经历过这一活动的年轻人来说,这代表着一种文化、象征着一种传承,同时还是一种特殊的娱乐产品具有极强的文化感召和凝聚能力。因此,在基层文化建设如火如荼的今天,大可从传统节庆活动这一角度出发,培育节庆文化活动组织,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增加社区文化的凝聚力。

【参考文献】

[1]布迪厄,包亚明译.文化资本与社会炼金术[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2]Nahapiet J,Ghoshal S.Social capital,Intellectual capital and the organizational advantage.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2002.

[3]齐美尔,陈戎女等译.货币哲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4]奚从清.论社区精神[J].浙江大学学报,2002,6.

作者简介:任剑锋(1989-)男,汉族,河南安阳人。现为北京工业大学人文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文化社会学。

猜你喜欢
社会资本
基建领域加速推进PPP模式的策略探析
社会资本与农村环境治理模式创新研究
影响医学贫困大学生就业的社会资本因素探析
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投资PPP项目的财务分析(一)
社会资本参与公益事业的地方政府信用研究
对当前我国推进PPP模式的探讨
互联网金融与PPP模式在基础设施领域的应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