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修英 朱金珣 贺琳 张庆勇 范荣荣 李芮
摘要:我国是农业大国,互联网+的兴起代表一种新的经济形态的蓬勃发展,它的新技术、新理念将给传统农业带来意想不到的变化。农业供给侧改革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手段,深化农业供给侧改革,必须正确把握好互联网+的助推作用。通过对济南万德镇、潍坊寿光市实地调研,对比分析两地“互联网+”促进农业发展、推动农业供给侧改革的重要作用,以促进山东省甚至全国的农业供给侧改革。
关键词:互联网+;农业供给侧改革;推动
一、引言
农业拥抱“互联网+”开启的是新一轮经济革命,农村电商的发展将大大提高农村经济竞争力,通过网络将相关农业要素组织在一起,以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力和经营管理效率。2016中央一号文件聚焦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优化农业资源的配置,扩大农产品有效供给,推动农业绿色发展,从而增加农民福利。文件提出要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加快发展,为农产品供销和相关的管理服务提供有效的信息,形成线上线下融合、农产品进城与农资下乡双向流通格局。农业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托若干创新模式的驱动,现代化农业的新篇章即将奏响。
二、济南市万德镇“互联网+”背景下农业供给侧改革分析
(一)万德镇“互联网+”背景下农业供给侧改革现状
万德镇因地制宜,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以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指导农业生产,走规模发展的路子。东片果,西片种,从规划、管理、技术、服务上重点倾斜在“名、优、希、特”农产品上下功夫,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高品质决定高价位,知名品牌撬动了万德高端特色农业的发展,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平台,已发展成万亩蔬菜基地。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显示出大农业的实力,打造卧龙峪商标、西红柿、富硒藕、青椒等特色农业品牌。用沼气池产生的沼液、沼渣作肥料,节省成本,又生产无公害绿色食品,这样就牢牢抓住了市场。
“党支部+合作社+电商”和“村委+合作社+股东、股民”的模式,打造旅游度假专业合作社,充分发掘旅游资源,以旅游为线索,发展特色农业,经营特色农产品。利用互联网技术优势,形成旅游+农业的双丰收,颠覆传统农业的经营模式,实现农业供给侧改革。
(二)万德镇“互联网+”背景下农业供给侧改革现存问题
1. 区域发展差异性
万德镇的典型村落石都庄、界首村、马套村等,由于自然环境、历史因素等方面差异使各村落情况不尽相同,都有各自的优势与不足,已有成功的改革经营模式不适用于所有地方。
2. 农民知识水平的局限性
大多数农民对于互联网技术以及电子商务缺乏了解,对农业供给侧改革认知有限,建设电商平台虽然容易,但后期需要投入大量人力支持。
3. 互联网+农业新模式的普及问题
万德镇的农村电商处于起步阶段,各方面体系不够成熟,只是在店台、马套、石都庄三处建立农业科技示范园试点,石都庄还没有建立淘宝站,电商网店未全面普及推广。
4. 农产品的季节性
农产品都有特定的季节性,新鲜的农产品最受人们青睐。万德镇带皮核桃的网上销售,每年7月前预售,生意火热。但带皮核桃季节性强,过一个月基本就不能销售,供给不能满足大众的个性化需求。
三、潍坊市寿光市“互联网+”背景下农业供给侧改革情况
(一)寿光市“互联网+”背景下农业供给侧改革现状
做为中国蔬菜之乡,寿光发展农业的思路和模式是靠蔬菜领跑,靠科技助力,靠产业化提升,打造自己的品牌。能够紧跟国家政策,在“互联网+”与供给侧改革方面有着较好的示范作用。2016年寿光市从蔬菜供给侧持续发力,鼓励发展农民蔬菜合作社、蔬菜基地、蔬菜农场等新型合作组织,借助互联网技术从供给侧打造蔬菜品牌、提高蔬菜产品档次、确保蔬菜质量安全、增加农民经济收入。
桑家营子等村蔬菜大棚的控制通过互联网信息技术实现自动化,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采取互联网+生产、流通、加工、品牌、销售一起抓的办法,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提高农产品质量和效益。可实现一对多,即一个人可以通过智能手机操控解决几个蔬菜大棚自动控温、自动换风、水肥一体化等日常问题。通过这种“互联网+农业”的方式,完成智慧农业的转型,解放更多劳动力,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供给侧改革。
针对农业供给侧改革,寿光市的“两改”即旧棚改新棚、小棚改大棚,作为优化农业构造、增进农民增收的主要行动。棚矮、老旧、效益低、地盘使用率低是改革前不能不认可的实际,大部分土地没有获得高效使用,借助两改”重新对土地进行调整,规划建设全新的大棚,实现高农产品质量、高农业生产效率、高土地利用率、高农民收入,一亩地比原来增收至少2万元。
(二)寿光市“互联网+”背景下农业供给侧改革现存问题
1. 改革难持续发展
互联网+和农业供给侧改革处于起步阶段,缺乏经验、没有借鉴的典范,电商未全面普及,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要达到理想的“互联网+农业”模式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2. 互聯网+农业发展模式与传统模式冲突
互联网+农业要达到让利于农,就必须去中间化,由此与传统农业模式冲突。实现两者融合互补,考验着行业智慧。农民习惯传统模式,担心是否会多纳税和增加费用支出等问题。改革必定是打持久战。
3. 建立品牌上问题
消费者习惯购买可信赖的品牌产品,农产品在改革之前通常是传统生产、加工、销售,在互联网+的背景下没有自己的品牌,也很难建立自己的品牌,想要顺利发展是个难点。
4. 技术水平缺乏
农药化肥监控不足导致过度使用,农产品的质量,产量得不到保障。保鲜、冷藏、运输技术不完善,农产品口感质量不佳以及运输过程中的损坏腐烂,使农产品销售范围、渠道大大局限。
四、从万德镇和寿光市看“互联网+”背景下农业供给侧改革现存问题的对策及建议
1. 培养与引进电商人才,加强互联网知识宣传
对村民扫盲式电商知识培训,搭建培训体系,为从业人员提供创业咨询和培训,创建“电商人才孵化和创业”基地,助推农村电子商务人才队伍发展。
2. 加强农业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发展宽带中国战略,制定国家宽带网络发展的目标、路线图、时间表和促进政策,着力构建宽带、融合、安全、泛在的国家信息基础设施。
3. 加强农业新型实用工具的研发,实现农业发展科技化、智能化、信息化
互联网技术推动农场的信息化管理,实现工厂化的流程式运作,进一步提升经营效率。通过物联网实时监测,应用大数据分析和预测,降低单位成本,提高单位产量,实现精准农业。
4. 加强农村领导团队的构建和反腐
为农村打造一批具有改革创新精神,不贪污,为老百姓办实事的优秀领导班子。一方面加大对农村腐败现象的打击力度,另一方面完善大学生村官制度。
5. 鼓励企业发挥作用助推农业供给侧改革,加强政企合作
鼓励各大企业在农村布局发展新型农业,促进农村电商蓬勃发展,加强政企之间的合作、联系、沟通,突破传统农业发展模式,构建现代农业。
6. 鼓励大学生回村创业发展
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大背景下,鼓励大学生积极创业,更鼓励大学生回到家乡、农村,挖掘农业发展的创业项目,加大大学生回村的补贴力度,实现人才引流。
五、结语
“互联网+”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当互联网碰撞上农业,无疑会迸出巨大的火花,带动生产、流通、营销、服务等各方面,加速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发展现代农业的步伐,带动整个农业产业链的调整升级,将深深影响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燕青.大北农定增打造农业互联网[J].深圳商报,2015(07).
[2]杨光.联想控股战略投资云农场布局农业互联网[J].经贸动态,2015(19).
[3]郝明雷.强强联合打造农业互联网领军企业[J].济宁日报,2015(20).
[4]胡彧.農业互联网发展现状及趋势探讨[J].互联网天地,2015(05).
[5]龚鸣川.物联网技术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J].北方经贸,2015(06).
(作者单位:邓修英、朱金珣、张庆勇,山东师范大学经济学院;贺琳、范荣荣,山东师范大学传媒学院;李芮,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