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子++杨开山
中小学社会实践基地的雏形是青少年宫等,随着我国对中小学课文活动及实践能力重视程度的提高,2000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明确提出了建立和发展校外实践活动场所的建议,之后通过多种文件对如何开展中小学社会实践基地建设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中小学社会实践基地在各地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起来,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成为校内教育的有益延伸,素质教育的重要场所。在新的历史发展形势下,如何优化中小学社会实践基地课程建设,已经成为实践基地必需认真解决的重要课题。
中小学社会实践基地概述课程建设策略一、中小学社会实践基地概述
中小学社会实践基地是在我国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和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建设和发展起来的校外学生活动的场所。主要以中小学生为教育对象,是为了更好的满足和促进青少年学生社会化发展需要而设置的,以加强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为建设及发展的根本宗旨。
作为中小学生的校外活动及实践场地,和常规的学校教育有着很大的区别,同时也是密不可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社会实践基地所开展的教育教学活动,主要有社会活动、社会生产劳动和科技创新活动等,是学校教育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进一步延伸。在教育教学方式及组织形式方面和学校的课堂教育教学有很大的区别,因此,使得基地的教育与校内教育形成了有益的补充关系。科学合理的实践基地建设及管理将有利于更好的促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总体教育目标的实现。
社会实践基地的课程设置应改变传统的设置观念,打破千篇一律及永恒不变的课程设置观念,在教育理念、内容设置、学生评价等方面进程创新和发展,形成新的举措和思路。做好实践基地的课程建设和发展对于促进学生素质教育更好的开展和实施有着非常重要意义,直接影响学生素质教育的整体发展。
二、中小学社会实践基地课程性质、功能定位
1.基地课程性质
中小学社会实践基地课程是为了提升中小学生学生的核心素养,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为重点,给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及场地,有效整合实践活动资源,有计划、有组织的开展体验性的教育活动。
2.基地课程功能定位
首先,是教育功能,基地开展实践教育活动的目的是开展中小学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其次,是实践功能。基地的课程重视通过实践活动的参与及开展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实践,通过亲身经历,获得实践经验,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更好的学好理论知识。再次,是探究性功能,基地的课程开设重视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动手和实践,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及社会,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其探究精神。再有,是实用性功能,课程学习倾向基本的生活和劳动技能及操作技能,有着很强的实用性,如陶艺课程、手工课程、实验课、生活劳动课等都有着很强的实用色彩。最后,是创新性功能,实践活动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锻炼和培养,通过亲身、亲手实践,发挥学生的无限创造性,促进创新能力的养成,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三、如何优化中小学社会实践基地课程建设
1.满足新课改的需要
新课改后的中小学教材中,增加了130多个探究实验内容,需要用到大量各类探究器材,这些器材在学校常规仪器中无法找到或不能全部找到,因此很多学校主动到实践基地来,完成各种无法完成的科学探究实验课程。实践基地的课程不同于学校的实验室,以学生发展为主导,坚持综合、探究、创新、学会的设计理念,以实现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为目的,促进学生团体合作精神的养成,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提高。通过实践基地的操作及实践,通过动手、动脑让思维活跃起来,实现求知、求真、求实。通过教师演示及学生亲身实践操作,发展学生个性与特长,培养创新能力。因此,中小学社会实践基地需要根据新课改,适当增设相关的设施,做好硬件方面的准备,同时在教学模式上区别义务教育学校,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的激发和培养。
2.优化课程培养目标,重视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培养
尽管实践基地是以培养实践能力为根本目标的,但是在培养方式及目标方面需要对培养方式进行优化,坚持以人为本,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坚持以德育教育为先的原则。因为学生到实践基地的学习时间相对较短,有的只有两三天,多的也就四五天,因此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是无法实现所有实践技能的养成的,因此课程目标不能盯住知识及技能训练为主不放,要转变到学生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培养上来,通过引导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追求上进的价值观,从而为其他能力的养成提供源源不动的学习动力。如在基地素质拓展训练活动《击鼓颠球》中,传统教学是告诉学生如何做的更好,重视技术教学,或者是看哪一组颠球最多。转变为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方式,通过相互之间的合作和交流、沟通来实现小组共同进步,让学生体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学会尊重他人,包容他人。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3.优化课程培养内容,重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基地课程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特点、知识背景及个性需求进行恰当的课程设置及安排,形成有梯度的、有针对性地安排。如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开设的课程要侧重手工操作和科学探索方面的内容;对于初中学生可以增加劳动体验类、初等实验类的内容。高中阶段的可以增加一些社会实践类的、高等技能实验操作类的课程等。如同样是家政类实践课,小学低年级的安排做简单的糕点,中高年级的安排包混沌,初中提供半成品菜肴,高中阶段的学生尽管也是制作农业菜肴,但是他们还需要从材料准备入手并进行菜肴的搭配,所有事情都自己全部解决。又如,小木工操作室开展工艺课程教学时,小学阶段安排简单的木板彩泥画,初中阶段的学生安排简单的收纳盒制作,高中阶段的学生指导做书报架等,形成不同层次和等级的任务梯度,体现活动的难度及广度,在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基础上,优化培养内容。
4.建立科学的基地课程评价标准
中小学学校开展的素质教育与实践基地开展的素质教育是有着本质的区别的,前者是一种常态下的素质教育,后者是一种非常态的素质教育开展模式。实践基地以活动教学法为主要的教学开展形式,重视加强学生的亲身体验,重视中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参与提高学生在动手、观察、动脑、分析、解决问題等的能力,使其通过体验和感受真正接触生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在对中小学生素质教育实践基地的学习评价标准不能以僵化的军事训练是否达标以及单一的学生参加拓展训练的项目数量来进行定量、定性评价,应该从中小学生在活动参加的积极性、参与度等方面进行评价,从中小学生自身的横向来进行比较,创新评判标准和评判机制,使其更加适合和贴近中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需要,更加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符合培养人才的评价标准。在具体的评价中,要灵活操作和安排,使其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从而促进中小学生素质教育实践活动的可持续性发展。
总之,中小学社会实践基地要立足实践、着眼长远,不断完善和优化课程体系建设,丰富课程教学内容,完善评价体系,不断推动实践基地教学教育水平的提高,真正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和水平。
参考文献:
[1]王红梅.中小学社会实践基地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内蒙古教育,2016,(07).
[2]傅强.对中小学社会实践基地功能定位的思考[J].江苏教育研究,2013,(26).
[3]朱英.浅谈综合实践活动对学生的生命教育[J].读与写,201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