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凡
【摘 要】新闻摄像,顾名思义,就是通过摄像来表达所要报道的新闻事件,因为其具有具体、形象等特点,运用得越来越广泛。然而,我国尚未建立对新闻摄像语言特性的全面认识,本文针对新闻摄像语言,从形象价值、冲击力和情感表达等方面探讨新闻摄影语言的特性,希望可以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关键词】新闻摄像 语言特性
一、新闻摄像语言的形象价值
1.新闻摄像的形象性是具体的、可见的。新闻摄像语言的一个重要特性,就是纪实性。新闻摄像的首要任务,就是真实客观地表现发生的事情,包括千姿百态的自然风景、各种各样的社会事件等等,是对真实生活的一种纪实体现,它的形象性是具体的、可见的,它是指从一个公正客观的角度解读发生的新闻事件,通过具体的图片加以表现,让新闻变成具体可见的摄像语言。求真和求美是当今新闻摄像形象性的主要表现形式。求真,就是追求报道新闻的纪实性,以最乐观、最公正的角度来呈现所发生的事情。求美,就是在报道新闻时追求审美效果,以艺术的形式来展示所要表达的新闻,让民众可以感悟到新闻中的人性之美、社会之美等等。求真和求美可以相互促进,让新闻摄像可以通过具有审美价值的图片表现出来。图片成为了一种具体的语言,新闻摄像语言也就有了更强的说服力。在美学的作用下,真实的新闻事件可以得到最大程度的傳播,真善美可以为更多人所接受,在纪实新闻事件的烘托下,真善美不再是抽象的情感,而是真正渗透于民众生活的真实存在的事件,两者互相渗透,互相促进,相辅相成。
为了更好地体现新闻摄像所要表达的形象性,求真和求美必须同时做到。新闻,首要讲究的,就是纪实。乐观公正地报道事件,可以很好体现生活之美、自然之美。当然,如果在求真的前提下,对摄像的角度、表现手法做适当调整,让所拍摄出的新闻摄像作品具有了更强的艺术性,这样,在美感的烘托下,新闻事件的纪实性可以体现得更淋漓尽致,新闻摄像作品也就有了更强的吸引力和说服力,越来越多的人也会关注新闻摄像,也就有更多的人投入新闻摄影的工作中,这样,新闻摄像作品的前景会越来越好。
2.瞬间形象性是新闻摄像特有的个性。图片是静态的,是将某一瞬间的画面定格下来,所以,瞬间形象性是新闻摄像的一个特性。新闻摄像是为了表现所发生的重大的、具有纪念意义的事件,必须捕捉典型瞬间进行拍摄,这样记录下来的瞬间才有了更强的说服力和更大的感染力。
瞬间形象性首先体现在典型瞬间可以再现当时场景,清晰诉说所发生的新闻事件。新闻摄像记录的瞬间,是能够体现出新闻中心思想的瞬间,不仅要有很强的视觉效果,可以带领民众身临其境,深刻了解第一现场发生的事情,此外,典型瞬间的摄像作品更需要有内容支撑,让民众可以从中发掘出很多社会现象,从而领悟其中蕴含的情感或者哲理,所以,从这个层次来说,新闻摄像的瞬间不仅具有艺术价值,更有很强的现实价值。此外,由于这些图片都是典型瞬间,深刻再现了当时的情景,又具有了纪念价值。
新闻摄像的典型瞬间具有很强的瞬间形象性,不仅体现在它可以重现当时情景,更体现在它的内容美。内容是新闻摄像作品的主体,内容美是新闻摄像作品典型瞬间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新闻摄像作品的存在意义是更好表现新闻摄像作品,内容是其不可或缺的部分。典型瞬间的内容,是最容易被民众记住的,所以,内容美是必需的一个特性,这样典型瞬间才有了最坚实的基础。新闻行业的存在,是为了弘扬社会正能量,将整个社会风气导向真善美这个方向。所以,典型瞬间一定会着重表现这些方面,通过将一些温暖的、符合社会正能量的新闻事件借助图片表现出来,让民众更多了解社会的正能量,去感悟那些拥有内容美的摄像作品所传达的正确价值观,也就可以促进他们的向善心理,这样,他们也会积极去实践真善美,整个社会就会朝着真善美这个方向不断前进,新闻摄像作品的内容美也就有了现实的推动作用,典型瞬间的瞬间形象性也就有了更强的现实作用。
二、新闻摄像语言的客观“冲击力”特征
1.客观冲击力首先表现在客观务实性。充实的新闻摄像语言往往具有很强的客观冲击力,通过层次分明的图片传达新闻内容,可以给民众很强的视觉和感觉的冲击。客观冲击力的一个重要特性,就是纪实性。新闻摄像的首要任务,就是真实客观地表现发生的事情,包括千姿百态的自然风景、各种各样的社会事件等等,是对真实生活的一种纪实体现,现实美是新闻摄像作品的本质特性。这种现实美,不是单纯地纪实拍摄,它更是指从一个公正客观的角度解读发生的新闻事件,这样民众对于所发生的新闻事件的了解才不会有失偏颇。客观务实性,是新闻摄像语言客观冲击力的重要支撑,通过真实再现当时的情景,让民众可以身临其境,在色彩鲜明、层次清晰的图片的指引下,民众会跟拍摄的作者有强烈的情感交流,更好领悟到拍摄人所要传达的信息,这就是新闻摄像语言的客观冲击力。
为了最大程度地体现新闻摄像的真实性,从事新闻摄像的工作人员就必须深入到第一现场,抓住重要瞬间,在了解事情的原委的前提下找好角度,全面拍摄,将整个新闻事件通过自己的摄像清晰明朗地表现出来,还原当时的整个场景。要想达到这个要求,工作人员不能仅仅是摆拍或根据自己的理解随便踩点,必须同当事人和目击者深入沟通,自己先弄懂事情的来龙去脉,然后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对所拍摄的作品进行专业化的处理。
2.客观冲击力其次表现在图片的内在冲击力。新闻摄像语言的客观冲击力,还表现在图片的内在冲击力。客观务实性体现的是摄像语言的外在属性,图片的内在冲击力体现的就是新闻摄像语言的内在属性。与文本语言相比,摄像语言以图片说明发生的事情,形象具体,会给民众留下深刻的印象,激起民众更强的情感共鸣,让民众在获得视觉享受的同时,充分思考所发生的新闻事件,影响他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等等,这是一种内化效果,可以直击民众的内心深处,真正打动民众。
色彩鲜明、层次清晰的摄像图片极容易唤醒民众的兴趣,让他们印象深刻,铭记更久。这种长久的内在冲击力会极大程度加强他们对新闻事件的理解,包括内容、情感和哲理等各个方面。为了达到这个效果,新闻摄像的工作人员在选取典型瞬间时,要事先对整个新闻事件有一个清晰的理解,然后再根据自己的专业判断,选择最具有感染力的瞬间进行拍摄,然后再进行修改,保证所拍摄的摄像作品是客观务实性和内在冲击力的统一体。大量的这样具有审美价值的新闻摄像作品的出现,会让新闻摄像语言更为生动,从而使其有更强的说服力和更大的影响力,深刻影响民众的日常生活,达到新闻宣传正能量、打击负能量的效果。同时,大量优秀摄像作品的出现,会吸引更多人投身到这个行业,在优秀人才的带动下,新闻摄像语言会越来越生动,新闻摄像事业才会有更好的发展。
三、新闻摄像语言的情感表达特性
1.新闻摄像通过摄影作品不仅传递新闻事件,更传达新聞事件所表达的情感。记录所发生的新闻事件,除了摄像语言以外,文本语言也可以做到。但是,新闻摄像语言不仅可以传递新闻事件,更能够清晰表达新闻事件所体现的情感。面对具体的图片,民众更容易打开想象力,根据所看到的图片,人们可以在脑海里再现当时的故事情景,将自己代入事件本身,深刻感受新闻事件所表达的情感。情感的存在,会让新闻事件的内容更深刻、更饱满,民众在理解了情感的情况下,也能够更好铭记所发生的新闻事件。人是情感动物,一切发生的事件只有激起人们的情感共鸣,才能够真正达到新闻影响人类思维的目的。情感要素可以将新闻摄像作品进行升华,让其艺术性更强,更能够引导民众进行深层次的情感和哲理解读,让摄像语言真正成为一种影响人们生活的生动语言。优秀的新闻摄像作品,不仅可以完成报道事件的任务,更拥有很好的艺术效果,这样优秀的新闻摄像作品才能最大可能地吸引民众的眼球。在优秀的新闻摄像作品的带领下,民众投入更多的热情,在具体的图片中仿佛亲身经历第一现场,更多了解新闻,与作者产生强烈的情感交流,让新闻得到最广泛的传播。
2.通过视觉效果带人身临其境,帮助人们更好理解情感。与原先的文本语言相比,摄像语言不仅更为生动传神,而且更能创造一种身临其境的效果,让民众置身事内,设身处地地感悟其中的情感。文字相比图片来说还是抽象的,人们只能通过字面意思来得知所发生的事情,无法建立与文字编辑者的情感交流,而图片比较具体,可以带领民众到达事件的第一现场,透彻了解发生的事件,帮助他们更好理解新闻所要传达的情感。
视觉效果可以帮助民众展开想象力,让他们在具象的图片中,以当事人的角度来解读发生的一切,不再以无关者的态度对待新闻,民众的情感起伏会更大,对于新闻的关注度也会加强,从而情感宣泄也会更加强烈。这样的效果是其他语言所不能比拟的。作为一种表达方式,摄像语言通过形式、色彩、框架等等元素共同勾勒出整个画面,面对清晰的画面,民众仿佛亲身经历这个场景,也就能更好理解新闻事件中的情感。
但是,从情感来传达新闻事件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对此,为了更好地用联情性来传达新闻事件,从事新闻摄像语言方面工作的人员就必须不断锤炼自己,选择更为典型的瞬间,在对图片进行后期处理时也要花费时间,力求让更多人明白新闻所要表达的真相,从而更好接受新闻所要传达的情感。
小结
新闻摄像语言的发展历史并不长,虽然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尚未达到较高的水平。最初的摄像语言只是作为一种纪实工具使用,而现如今,追求美学、艺术效果等等都成为了其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但是,不容忽视的一点就是,新闻摄像语言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对此,从事新闻摄像的工作人员必须不断加强自己的专业素质,追求新闻摄像语言的纪实性和艺术性,选取最佳的典型瞬间,客观、公正呈现发生的新闻事件,带动民众的情感,让新闻得到最大程度的传播。
(作者单位:锦州广播电视台)
【参考文献】
[1]彭小琴.《新闻摄影语言特性研究》;《新闻界》, 2012(1):28-31;[2]金孙卫.《电视新闻画面语言与摄像技术研究》;《新闻研究导刊》, 2016, 7(2):221-221;[3]许昊.《探讨新时期新闻摄影语言特性》;《新闻研究导刊》, 2015(12):111-111;[4]王育昕.《视觉传播时代的新闻摄影语言探析》;学位论文 南京师范大学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