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美院教授、我国著名的艺术大家黄永玉说,大师多如狗,教授满街走。浮躁的时代,“帅哥”、“美女”成了“先生”、“女士”的替代词,刚在某市拿了个小奖就被尊为“大师”,“大师”称谓被拉低成了廉价的“地摊货”。
为什么这个时代“大师”泛滥?除了影响力、话语权等“权力”化的诱惑和崇拜,也是一种自身文化积淀的自馁。
最近16岁的上海姑娘武亦姝成了新近“网红”,让久违的中华诗词重回人们的视野,思考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也让大家思考从文化自觉的责任担当到对自身文化的自信树立课题。
刨根问底的思忖,根儿上似乎都与教育有剪不断,理还乱的牵扯。中学课本里告诉我们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层次和需求也不尽相同。拿相机的基本技术还不过关,搞理论的更是管中窥豹,隔靴搔痒。我们习惯将一切坏事的源头归到教育头上,驯化式的教育下,养成了对大师的膜拜,缺乏打破即定模式、挑战“大师”的勇气。所以教育月月膝盖中箭,年年站着躺枪,然而对于现在的大多数人,莫说凿壁偷光,放心敞亮地看,估计一天也难看上两页。
没有精神独立,谈何艺术创作?
没有思想解放,谈何艺术创作?没有实干苦干,哪来的受人尊敬?说起来令人汗颜,至今我们都没有一套系统的关于摄影的理论研究,很多摄影理论还来源于美术,很多艺术院校中,摄影还都只能附着在其他艺术门类中,而不能“自立门户”。多多少少与我们缺乏自己的理论造架有关吧?
都说黄永玉是段子手,那就再引用他的一句名言佐证,“真挚比技巧重要,所以鸟总比人唱得好。”“躺在地上过日子,贴着土地過日子,有个好处就是,摔也痛不到哪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