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家长制对日本文学的影响
——以《浮云》和《不如归》为中心

2017-04-06 08:41卢昱安
福建质量管理 2017年6期
关键词:浪子浮云子女

卢昱安

(四川外国语大学日语系 重庆 400031)



封建家长制对日本文学的影响
——以《浮云》和《不如归》为中心

卢昱安

(四川外国语大学日语系 重庆 400031)

摩尔根在《古代社会》中将古代人类社会的发展及其基本构成分为氏族、胞族、部落、部落联盟,最后形成民族和国家。而家长制最早就渊源于原始社会中的父系氏族。在封建社会男尊女卑,家族是以男性为中心,由父系学院关系联结起来的。所以家长就是父系父权的代表,在家庭中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经济专制是封建家长制的基础,思想专制由经济专制派生,并与之相统一,也都是封建孝道的基本要求在封建社会,家庭成员必须以家长的意志为转移,以家长的是非为是非。尊卑关系又是整个封建礼教、孝道、家长制的前提。封建家长制的影响,首先就表现在封建家长制下的婚姻关系上。封建家长制是社会生产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一家一户的小生产是封建社会最基本的社会经济单位,也是封建家长制赖以存在的基础。最早中国有些文学作品都对这一封建思想进行过描述,接触日本文学以来,发现封建家长制对日本文学也有一定的影响。在此主要以《浮云》跟《不如归》两部日本文学作品为中心,浅析这一封建礼教的影响。

二叶亭四迷,日本小说家,俄罗斯文学翻译家,原名长谷川辰之助。他在明治维新“开化革新”的社会变革中成长起来,从小接受汉学教育,深受中国儒家思想的影响。1881年考入东京外国语学校俄文科学习俄语。学习期间,二叶亭四迷大量阅读了19世纪俄国优秀作家的文学作品,接触到了俄国革命民主主义思想,对他的人生观与文艺观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后来与坪内逍遥结识,开始文学生涯。二叶亭四迷是日本文学史上一位占据重要地位的作家。1887年,发表第一部长篇小说《浮云》,首创言文一致体。他的文学理论和小说创作,奠定了日本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基础,开辟了日本近代文学的发展道路,他也因此被誉为日本近代文学的先驱者。

小说创作之时,日本社会正处于近代文明开化的萌芽时期,受近代启蒙思想和欧化影响的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还没有完全彻底地在日本社会站稳脚跟。当时,日本近代社会改革所取得的成功,只不过是在政府的指导下,表面上形成的速成品而已。传统的封建思想和新的近代思想之间的冲突,不断地困扰着日本国民。尤其是知识分子阶层的思想矛盾,更加激烈突出,明显地影响到当时社会的文化精神。就是在这种新旧思想互相碰撞,文明开化初期的社会背景下,二叶亭四迷在《浮云》中塑造了各种各样的人物形象,真实地反应了当时日本社会的现状。小说紧紧围绕主人公知识青年内海文三失业、失恋这个中心线索展开故事情节。小说主人公内海文三从小聪明好学,15岁时父亲离世,被迫寄宿在叔父孙兵卫家。婶婶阿政,是个精明能干的势利小人,操持着家中一切事物。虽然文三非常尊重她,但还是经常受到婶母的厌恶。文三凭借努力考上大学,以优秀的成绩学成归来,并在机关里找到了一份工作,生活开始走上正轨。这让势利的婶婶也开始转变了对他的态度。同时,文三爱上了叔叔和婶婶的女儿阿势。天生丽质的阿势,虽然接受了明治时期新时代的教育,看上去聪明伶俐、品学兼优,实际上却是一个浅薄的女孩。阿政也曾打算将女儿嫁给老实稳重的文三,但就在这时,机关改革,不善于巴结上司的文三被免了职。这让阿政大失所望,转将女儿的终身大事寄托在文三的同事本田身上。本田是一个老于世故的卑鄙小人。本田与阿政母女的交往日渐频繁,文三已经无法再在这个家待下去了。但是为了所爱之人不被本田这种庸俗之辈所伤害,他决定找阿势好好地谈谈……二叶亭四迷并没有将文三的命运继续写下去,使《浮云》成为一部没有完成的作品,后续的结局任读者去想象。

作品成功地塑造了四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像内海文三那样,内心世界一直充斥着深刻不安的,思想矛盾的知识分子;像阿势那样天真善良、思想浅薄、见异思迁的新事物追求者;像阿政那样淡薄人情、追求权势、见风使舵的功利主义者;像本田升那样玩世不恭、利欲熏心、见识短浅的轻薄男人。阿政的功利主义,是封建时代旧思想的代表。文三是明治时期知识分子的代表,他的同事本田不光是封建官僚的代表,也是资本主义知识分子的代表。而阿势则是游弋于这几者之间的一朵浮云。表面上,小说的主人公是代表新思想的内海文三,但实质上,女主人公阿势则是小说的核心人物,同时也是小说人物关系中的一面镜子。小说细腻地描写了介于文三和本田之间,犹如浮云一样摇摆不定的阿势的心理。她是那种没有主见、易受他人影响的性格,因此在阿势的身上,既能找到文三的影子,也能发现本田的成像。同时,阿势的性格特点正代表了日本青年男女的精神倾向。她虽然追求西方的自由平等,追求女性解放,但根本没有领会到西洋主义的本质。与文三的婚事,自己也是默许的。文三被免职以后,面对母亲的反对,她虽然有过争吵,但因为内心的虚假,最后在“爱”中迷失,选择背叛文三,投入到本田的怀抱。

德富芦花(1868-1927)日本近代著名社会派小说家,散文家。少年时受自由民权运动熏陶。1885年皈依基督教,1898发表小说《不如归》而闻名。德富芦花从小学习成绩优异,曾在京都就读于同志社(现同志社大学)。在那里,他渐渐喜爱上了文学,阅读了大量的文学书籍。他的母亲是一位虔诚的基督教信徒,在母亲的教育和熏陶下,不知不觉地接触了基督教思想。德富芦花受俄国小说家、思想家托尔斯泰的影响,因而使他始终立于基督教人道主义的立场观察社会并从事创作。他的作品多以剖析和鞭笞社会的黑暗,在日本近代文学中独树一帜。

《不如归》是德富芦花最脍炙人口的一部长篇小说。小说的女主人公浪子,是片冈中将前室所生,因此不被继母喜欢。浪子由姨妈做媒,嫁给了海军少尉川岛武男,夫妇恩爱甜蜜。而武男的母亲性情乖张,不喜欢浪子。身为军人的武男又常常征战在外,她抑郁成疾,最后得了肺结核。婆婆以不治之症肺结核会毁灭川岛家族为由,将浪子休回娘家。而武男因家庭纠纷,毅然决然地参加中日甲午海战,后负伤卧病于医院中。离婚对浪子来说是致命的打击,病情日渐恶化,其父亲全力照料才免于一死。命运捉弄,浪子和她的父亲外出,在火车站上竟迎头碰见重赴战地的武男。无情的火车汽笛一呜,将两个相爱的人带向不同的地方。不久后,浪子辞别人世。不能自主的爱情就像坟墓一样,把男女主人公的灵魂剥削而去,只留下生命的空壳子,奄奄一息。女主人公浪子的遭遇像是一记响亮的耳光,表现了对妇女所受到的歧视提出的强烈的抗议。而武男的无可奈何也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对人性的压抑和对自由的严重束缚。鲁迅曾说,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如此说来,《不如归》就是通过浪子与疾病、家庭问题的斗争,来把她对爱的渴求与生的希望,统统毁灭殆尽,是一出充满“泪、苦、悲”的时代悲剧。

纵观两部作品,男女主人公最后都是以悲剧而告终。虽然《浮云》中作者没有继续写下去,不过读者还是可以预料出文三跟阿势最后的结局。有情人最终都没有让爱长长久久下去,最主要的原因的还是受封建礼教中封建家长制的迫害。《浮云》中的阿势自己的立场不坚定,虽然对文三一直也有好感,但最后在母亲的影响下改变了自己的心意。在那个充斥着肉欲跟铜臭的时代,想要得到一份纯真的爱情本身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文三觉得自己找到了真爱,可是所谓的“真爱”最后却让他伤心欲绝,给他的心灵带来了重创。在母亲的影响下,阿势背叛了对文三的心意,迷失了自己对爱的追求,如果她真的跟本田在一起了,也不会得到真正的幸福,这就是封建家长制的危害。家里面所谓的苦口婆心跟好言相劝,都是封建家长制最有力的证明。《不如归》中的浪子亦是如此,明明跟丈夫武男恩爱甜蜜下去,过着幸福的二人生活,但是因为自己得了不治之症,被恶毒的婆婆逼着跟丈夫离婚,最后被扫地出门。此时的武男在外行军,不了解家里的具体情况,等他回家后发现木已成舟也不得不向自己的母亲妥协,输掉了爱情,痛失自己的爱妻。导致他们爱情的悲剧,除了武男母亲的百般阻挠,还有武男的软弱跟退缩。哪怕他再坚持一下,哪怕他再去看一眼曾经的爱妻,浪子可能就不会那样带着遗憾跟悲痛离开人世。直到生命的终点,浪子都在呼喊武男的名字,可是就算爱得再深沉,他们都输给了封建家长制,输给了当时的社会。明治维新后的日本虽然主张文明开化,强调人的权利平等,但社会中仍残存着旧礼教思想的束缚,社会中还有很多不为人知黑暗的一面。这两部作品都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人们思想的压迫跟束缚,尤其体现了封建家长制对婚姻制度这一关系的深刻影响。

中国的文学作品中也有很多对封建专制礼教的描写,有的还被翻拍成了影视作品。印象深刻的就是《金粉世家》那个电视剧,男女主人公明明可以过着无忧无虑幸福恩爱的生活,但因为种种原因,最后不得不分开,彼此错了自己一生的真爱。

我们在唏嘘这些文学人物悲惨命运的同时,应该深刻反省,吸取他们的教训,避免同样的悲剧发生在现代的社会中。一个人的成长,本质上是个体生命的历程。且不说子女有自己的想法,把家长想法强加到子女身上,强迫子女成为自己想成为但没有成为的人,是多么的自私。单说个人的成长,主要是情商,就是自制、社会经验一类。一个人的社会才能,就是说除了专业技能以外的,比如对于人生的认识、对于自己的认识这些。一个人的社会知识或者说生活技能,主要有三个部分:天生、家教、社会实践。天生的不能改变,出生就决定,暂且不论。家教,父母的生活方式、思维模式、行为对子女影响很大,封建家长制会使子女变得没有独立思考,凡事听从上一辈人的,可能在幼年时期会避开风险,但是将来会面临社会经验短缺的危险。封建家长制,子女听从父母的,自己没有实践,我说的是主动实践,在实践中知道自己的错误,从而修正,这个过程不能省略。人的成长,就是自己和世界的碰撞,不断的失败、吃亏、反思,最后发现自己的谬误,这个是不能交给的,必须自己付出代价,才能得到真正的经验。或许家长是对的,或许自己确实性格偏执,可是这个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家长就算对的,那是长辈的经验,不可能在自己成年后,长辈继续指导,何况,将来总有长辈落伍的时候,自己要想“与时俱进”就得不断的实践,必须有自己的经验,自己的头破血流、肝肠寸断,才是人生的宝贵财富,那些天天念叨的东西,或许是人生精华,但是自己不可能念一念经典,就变成了智慧的人,何况家长也不一定对,但是实践不会错。总之,我个人理解,最好的家庭模式,是家长尽量给子女自由,并且鼓励子女大胆实践,独立思考,得出自己的经验,而不是强迫子女按照自己的安排做事,必须接受自己的思想。家长指导子女,但是不强逼子女。有条件的话,还有多个子女提供实践的机会,引导子女自己思考,得出结论,不论实践多么的笨拙、蹩脚,这个结论多么荒谬,甚至是大逆不道,那都是宝贵的。就怕从小没有自己的决定,凡事都当不了家,等到自己成年后发现自己的经验少得可怜,自己的思维还在青春期的幼稚状态,还有父母教给自己的思想原来是错的,自己要在社会实践中一点一点修正自己的执拗、狂妄,还有父母的错误思想。子女不同意家长的意见,家长不要大发雷霆,要细心、耐心的讲解,把道理细细的讲给子女听,如果还不能理解,那也没有办法,现实会教育他们。不论如何,家长在雷霆之怒下的躁狂,子女不会接受,在被逼按照家长的路子走了后,性格中的弱点会在若干年后暴露出来,到时候避开的弯路会再走一遍,代价可能更大。总之,人生真正的智慧来自实践,确切来说,来自自己决定,并且为之付出代价,痛苦反思。要自己犯错,自己承担后果,要为之失去很多东西。不来自于洗脑教育,洗脑教育也不一定就是对的。

日本文学也好,中国文学也好,不管哪个国家的文学,都是对当时社会的真实反应,是社会的一面镜子,可以让后人看到当时社会的浮世绘。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文学的风向标也在改变,但我们不能忘记前人的教训,以前人之经验,长自己的智慧,这也是阅读这些文学作品给我们带来最大的收益。

[1]宇培峰《“家长权”研究:中、西法文化中的“家长权”》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德富芦花(日)不如归 于雷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

[3]龚杰 浅谈封建家长制 《晋阳学刊》 1980年3月

卢昱安(1993-),四川外国语大学日语语言文学研究生在读,主攻日本近现代文学方向。

猜你喜欢
浪子浮云子女
为子女无限付出,为何还受累不讨好?
与子女同住如何相处?
百般皆浮云,淡然一笑间
孔雀真丑
农民工子女互助托管能走多远?
不畏浮云遮 巧识庐山面
浪子心声
浴火重生的浪子
如浮云伴天马,共演西游神话
船过浪子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