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尼《企业资源与持续竞争优势》评析

2017-04-06 08:41王文井
福建质量管理 2017年6期
关键词:波特竞争优势

王文井

(延边大学 吉林 延吉 133002)



巴尼《企业资源与持续竞争优势》评析

王文井

(延边大学 吉林 延吉 133002)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对于企业的持续竞争优势的具体来源,成为战略管理研究领域的重要方面。研究相关方面的文献层出不穷,无论从研究方法,研究思路,还是研究结论,都存在或多或少的差异。其中杰恩·巴尼(Jay B.Barney)的研究引来学术界的关注,尤其是他的《企业资源与持续竞争优势》一文的企业资源本位管理论,奠定了其在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研究方面的地位。同时,由于其在企业资源方面杰出的理论贡献,被誉为现代企业资源观之父。

本文在阅读杰恩·巴尼(Jay B.Barney)的《企业资源与持续竞争优势》文献基础上,概括了该文献的要点,包括作者的研究方法,研究思路以及研究结论。并结合例如波特等学者的观点,对这篇文献提出了问题,即认同和借鉴的部分,以及质疑和反对的地方。最后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以及相关论据。

企业资源;持续竞争

一、文献要点概括

(一)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尽管作者没有单独将所研究的概念罗列出来,然而文献研究的方法在全文各处可见。例如文章开头处,作者就回顾了Porter关于战略管理研究方面的文献。在提到企业资源的异质性与不可流动性时,回顾了Penrose(1958)的相关文献。在研究企业禀赋与持续竞争优势时,作者回顾了生态学家Hattan和Freeman的观点等等。这样的文献研究的方法,使得作者的论证有理有据。

2.定性分析法。作者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在文章当中多处运用定性的方法。例如,环境基础模型的假设前提是资源的同质性和完全可流动性。Barney在介绍自己观点的时候,并没有直接去否定环境基础观的假设,而是在假定同质性与可流动性的前提下,对公司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可能性进行了分析,分别分析了在此前提下公司获得持续竞争优势、先发优势以及进入壁垒等的可能性。

3.跨学科研究法。巴尼为了证明资源竞争优势模型在其他领域的适用性,分别分析了持续竞争优势与社会福利,与组织理论和行为,与企业禀赋之间的关系,都体现了管理理论于其他管理学科之间的重要联系。这种跨学科研究的方法一方面成为作者提出模型的验证场地,另一方面也能为模型提供改进的思路。

(二)研究结论。企业本身所拥有的资源在异质性和不可流动性的前提下,只要符合价值性、稀缺性、可持续性以及不完全可复制性(由于历史依赖、因果模糊以及社会复杂所造成的),那么这些资源或者特性就能给企业带来持续的竞争优势。

二、提出问题

(一)认同与借鉴的部分

1.将研究视角转移到企业内部。上个世纪80年代初,波特的五力竞争模型越来越被人关注,逐渐成为战略管理的重要理论。该理论的核心是五种竞争力量模型。该模型认为公司制定战略与其所处的外部环境是高度相关的,波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企业外界产业环境对企业战略制定的重要影响,提出了钻石模型。

然而,竞争环境模型只关注到企业的外部环境,将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来源归结于企业外部,从而忽视了企业中最重要的内部资源对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影响。Barney的资源基础观将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转移到了企业内部资源,真正的发掘企业自身的优势。

2.为优势的资源进行了详细的界定。作者在分析竞争环境模存在的问题以后,提出了自己的资源基础理论,指出企业内部资源才是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来源,并给出了企业鉴定内部资源的具体标准,即有价值、不完全可模仿、稀缺的以及有无替代的资源,利用这些标准,企业就能够判断一项资源能否为企业带来持续竞争优势。

(二)质疑与反对的部分

1.视角单一。巴尼的资源基础理论将战略视角集中在企业内部,充分发掘企业内部的资源,发挥内部资源的最大优势。然而,如果维持企业竞争优势的外部环境发生剧变,尤其是环境以不可预测方式迅速变化,那么企业就很可能失去竞争原有的竞争优势。

2.难以量化。其次,巴尼和波特关于企业竞争优势来源的分析,不仅视角不同,分析单位也存在差异。巴尼的分析框架是以企业个体为单位的,波特的分析框架是以行业为分析单位的,它需要的数据相对便于收集。但是Barney的资源基础观点分析的单位是企业内部资源,很难将其实体化、量化的,数据收集必然也会出现一定的困难。缺少足够的数据做支撑,得出的结论的说服力就相对较低。为资源基础观在企业的运用与标准化带来一定的挑战。

3.没有涉及如何发掘资源。基础资源观侧重企业如何判断辨识有价值、稀缺、不可替代、不完全可模仿,将主要精力放在如何判断能够为企业带来持续竞争优势的资源上,忽视了一个关键,也是最为重要的问题,也就是如何才能获得为企业带来持续竞争优势的资源。关于这一点作者在文中并未提及。

三、观点及论据

(一)知识是企业发展最核心的推动力。企业参与市场竞争依赖其所拥有的关于某种市场获利机会的稀缺知识或信息(这种信息本质也是一种知识)。知识是企业一切行为的初始。知识作为企业的软实力,在企业中扮演者创新源泉的作用,同时作为传递,知识还能够充当企业各资源之间交流的媒介。

从Barney的资源基础观角度来分析,知识具有两个明显特征:(1)不完全可模仿性。主要表现在知识的过程性和完整性两个方面。即知识是由显性知识与默会知识共同构成的,如果只模仿其中一方面,那么知识是无法真正发挥其真正作用。显性知识在当前科技高速发展,技术不断革新的时代背景下,较容易被竞争对手模仿,但是默会知识却是形成于企业内部人与人、文化与管理之间,对其形成的原因过程是很难把握的,因此,知识具有不完全可模仿性。(2)路径依赖性。即知识是通过积累而获得并发挥作用的。在企业里,新的知识会逐渐融入企业的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之中,并且成为决定企业未来的核心力量。企业的知识存量和认识结构又会对企业配置、开发和保护资源的能力产业重大影响,进而体现出企业的持续竞争优势。

(二)充分重视企业所在产业的环境与企业自身特性。波特与Barney两位学者分别分析了企业所处的产业环境以及企业自己特性如何能给企业带来竞争优势。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以及现代企业制度的成熟,企业要想保持健康快速的发展就必须重要企业所处的产业环境。大的环境趋势,会对企业的发展起到好的导向作用,保证企业正确的发展方向。

(三)打造企业优势资源。既然企业当中有价值的、稀缺的、无法替代的、不完全可模仿的资源才能够为企业带来持续的竞争优势,使得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不被淘汰,那么在已有的价值资源的基础上,继续发掘能够为企业带来持续竞争优势的资源显得至关重要。而这一过程却又是最难的。它受到企业自身内部环境,包括人力资源、组织效率、资金优势、社会网络等的影响。也会受到外部竞争对手、经济环境、政治环境等的影响。

[1]李海舰 聂辉华.企业的竞争优势来源及其战略选择[J].中国工业经济China Industrial Economy 第9期(总174期),2002.9:6-7

[2]王鸣 郝磊 容和平.企业竞争优势来源初探[J].《经济问题》2006年第十期.41-42

[3]JAY BARNEY J.Firm Resources and Sustained Competitive Advantage[J].Journal of Management,1991,17:99- 120.

王文井(1992-),男,汉族,延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2016级企业管理专业,本科,研究方向:营销战略。

猜你喜欢
波特竞争优势
读《哈利•波特》有感
我爱读的《哈利·波特》
成为哈利·波特
矮的优势
勇敢的哈利·波特
感谢竞争
画与话
儿时不竞争,长大才胜出
竞争
农资店如何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