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鸡养殖效益低的原因及解决对策

2017-04-06 22:51:40孙燕君
饲料博览 2017年7期
关键词:产蛋量非典型产蛋率

孙燕君

(山东省招远市畜牧兽医总站,山东 招远 265400)

蛋鸡养殖效益低的原因及解决对策

孙燕君

(山东省招远市畜牧兽医总站,山东 招远 265400)

蛋鸡饲养从出壳育雏、育成,到产蛋及淘汰需要饲养72周,大约500 d。每个阶段的饲养管理都很重要,加强饲养管理,共同实现高产是目的。育雏是养鸡的关键,这关系到鸡群的成活率、鸡群发育的整齐度、抗病能力及成鸡时的产蛋量和产蛋高峰持续时间的长短,因此要抓好雏鸡阶段的饲养管理,认真查找没有产蛋高峰或产蛋高峰持续时间短的原因。

1 饲养管理不当

鸡群体成熟与性成熟不同步。育成鸡阶段的饲养管理要求控制体重,即体成熟与性成熟同步进行。体成熟过早,过度肥胖可影响以后产蛋。性成熟过快也不可以,因早熟早开产将没有后劲,很快产蛋量就会下降。只有具备的体重增长符合标准,适时开产,才能具备持续高产的能力。

有时在饲养过程中,育成阶段有些鸡发育受阻,鸡群发育不整齐,有许多鸡体重不达标,就按时增加光照,使鸡群按时开产,但不能保持持续性高产,这种情况的解决对策是不要增加光照,往后推迟1~2周,并提高日粮的营养水平或增加饲喂量。

光照程序和光照强度的变化。随着鸡群的开产要逐渐增加光照时间,到产蛋高峰期的光照时间达17 h,以早晚补给灯光,开产后的光照时间不可随意减少。如果随时改变光照的颜色,或突然停止光照,及缩短光照时间,减弱光照强度,都可影响产蛋率。如果光照时间不规律,忽早忽晚、时长时短、忽照忽停,以及晚间忘记关灯,早上开灯时间不固定等,将严重影响鸡群的产蛋率。

应激因素的影响。鸡舍环境恶劣或饲养管理粗放,使鸡群长期处于应激状态下,难以发挥生产潜能。如通风不良,或长时间不通风,鸡舍内氨气过浓,尘埃多,或自然恶劣天气的影响,未提前做好准备和预防,酷热严寒、气候骤变、大风袭击,忘记关门窗,鸡群受到惊吓等。初产蛋的蛋鸡,精神亢奋,高度神经质,因此鸡舍要保持安静,尽量避免对鸡群的惊扰。

突然断水可造成产蛋减少。饮水不足,或因供水系统发生故障或忘记打开水门,造成鸡群长时间饮水不足或断水,可造成产蛋减少。一般停水24 h,产蛋率可减少30%,1次断水需要25~30 d才能恢复正常产蛋量。

不定时饲喂或饲槽内长时间有存料,使鸡产生厌食或挑料的恶习,也会影响养殖效益。应定时定量喂给,令其有较强的食欲,才能促进消化和吸收。

2 饲料因素影响

日粮中饲料成分发生改变,或质量有问题,都会影响产蛋变化。如饲料发霉变质;更换鱼粉或酵母粉,使原料突然改变或不均;产蛋率没升高时,石粉添加偏高;食盐含量高或忘记添加;熟豆饼换成生豆饼等,都会降低鸡群的采食量,引起消化障碍,产蛋率自然受到影响。有的饲料含有棉籽饼或菜籽饼,都有一定的毒性成分,如果鸡群长期过量使用未经脱毒的棉籽饼或菜籽饼,会使鸡的生殖系统受到损害而影响产蛋量。

3 鸡群免疫失误及感染疾病

免疫不当会引起鸡群发病。如预防新城疫在开产前对鸡群应注射I系疫苗,有的鸡场没有用I系,而是用IV系疫苗饮水,产生的抗体维持时间长,到产蛋高峰时抗体效价很低,不能抵抗病毒的侵袭而感染发病或产蛋期经常用疫苗免疫,都能影响产蛋率,严重时产蛋高峰不稳或产蛋率下降。

急性或慢性传染病都会使鸡群的产蛋率突然下降。如鸡群受到强毒型新城疫侵袭,产蛋率常下降>50%。混合感染其他疾病,产蛋率下降>20%。患减蛋综合症时,可使产蛋率下降30%~40%等。目前有些疾病临床症状并不典型,常不能引起重视,如非典型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等常为隐性,但产蛋率明显下降。

非典型新城疫,自该病发生以来,始终是危害养鸡业的主要疫病之一。尤其是近年来,本病由典型性病变发展成非典型病例,并且继发多种细菌病,给诊断和防治带来许多困难。临床表现为低发病率、低死亡率、高淘汰率,散发的非典型新城疫都有上升的趋势,多以呼吸道症状和产蛋大幅下降为主。鸡群一旦发病,各种药物治疗都不理想,早期可用抗病毒中草药制剂,配合多维速补液倍量饮水,全天饮用,连用5 d。对发病初期的鸡群,饲料中添加1%的排毒补肾增蛋宝,再配合倍量的电解多维饮水,可加快产蛋量的恢复。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是由冠状病毒引起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成鸡感染后有轻微的症状,除临床表现咳嗽、打喷嚏及有呼吸罗音外,突出表现为产蛋量下降,严重时可减产50%,并产软壳蛋和畸形蛋,蛋质量下降,有的蛋白稀薄如水。需要注意的是当雏鸡阶段特别是<1周龄的蛋鸡感染了此病毒后,会造成永久性损伤,遭受感染的雏鸡日龄越小危害越大,待到成鸡时基本上不产蛋,成为“假母鸡”,应予淘汰。

产蛋变异型IB,即生殖型IB,只发生于产蛋鸡,且临近产蛋高峰时易发,常规疫苗不能防止本病。发病初期以呼噜为主症,同时采食量下降5%~20%,2~5 d可恢复正常。发病在初开产时,产蛋率徘徊不升;当产蛋高峰时发病,则前1~2 d有波动,随后产蛋率就下降20%~50%,经10~14 d后开始恢复产蛋,但难以恢复到发病前的水平。

综上所述,许多原因都可引起产蛋高峰持续不长,或根本没有产蛋高峰。因此整个饲养阶段的各个环节都不可忽视,才能提高蛋鸡的养殖效益。

S831

:B

:1001-0084(2017)07-0051-01

2017-05-08

孙燕君(1989-),女,山东招远人,助理兽医师,主要从事畜牧兽医工作。

猜你喜欢
产蛋量非典型产蛋率
鸡不“歇伏”提升产蛋量
今日农业(2022年15期)2022-09-20 06:54:16
非典型内脏异位综合征1例
提高蛋鹅产蛋率的饲养与管理方法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导致的代谢紊乱
非典型肺炎的前世今生
浅议影响蛋鸡产蛋量下降的主要原因及预防措施
兽医导刊(2016年12期)2016-05-17 03:51:55
提高蛋鸡产蛋率妙招
浅谈蛋鸡产蛋率骤然下降原因和防治措施及饲养管理要点
高温高湿季节应对蛋鸡产蛋率下降的措施
日粮补充甘油和卵磷脂对褐壳蛋鸡产蛋量和营养物质消化率的影响
饲料博览(2015年12期)2015-04-04 04:2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