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 度 与 养 生
37℃左右:正常体温。个体之间体温变动范围在2.7℃之内,都是正常的。人的体温高低,有细微的差别。还有研究显示,体温较高的人一般来说比较友善,更愿意把自己的东西赠予他人;体温较低的人则相反。正常人的体温在一天24小时内会略有波动,不同时间体温可相差0.6℃。早晨6时,是体温最低的时候,下午4时则最高。运动、精神紧张和情绪激动也能让体温升高。
除了体温外,人还有“皮肤温”,在环境温度为23℃时,人的额部皮肤温度一般为33℃~34℃,手为30℃,脚为27℃。此外,肝脏温度最高可达38℃;脑产生热量较多,温度也接近38℃;肾脏、胰腺及十二指肠的温度则略低。
37.5℃以上:发热。临床上,体温高于正常称为发热,37.5℃~38℃度为低热,38℃~39℃为中度发热,39℃~40℃为高热,40℃以上为超高热。当体温高于41℃或低于25℃时,将严重影响人体各系统的机能活动。发热本身不是疾病,而是一种症状,它是体内抵抗感染的机制之一。从某种程度来说,发烧甚至是“有益”的,它可以缩短疾病时间、增强抗生素的效果、使感染较不具传染性等。
20℃:最佳室温和睡眠温度。在春秋季,让室温保持在20℃左右时人最舒服。室温在24℃以上时,睡眠会变浅;睡眠温度在18℃以下时,也会容易醒转。如果是办公室,温度最好恒定在17℃,这是最适合人类思考的环境温度,也是最佳学习温度。
除了温度本身外,人们感受到的冷热还和湿度有关。气象专家统计,当相对湿度在30%时,中暑的气温是38℃;当相对湿度达80%时,气温在31℃时就会有人中暑。
一般来说,冬天室内温度不要低于16℃,最好在18℃~20℃之间;夏天室内温度不要低于23℃,最好在25℃~27℃之间。这样的温度既可保证舒适,也不至于使室内外温差过大,导致生病。
降温10℃:最易生病。一般来说,24小时内的气温下降超过10℃就可以算是骤降,这时人对温度的耐受能力赶不上温度变化,抵抗力出现“盲区”。此时中老年人尤其要注意,太阳出来后再出门锻炼,每天回家后,及时用热毛巾焐脸并用热水泡脚,这是冬季防病的最好办法。
35℃~38℃:最佳饮水温度。这一温度最接近人体体温。对于热饮来说,冲蜂蜜水的最佳温度为50℃;热牛奶、热汤等在60℃时味道最好。无论如何,饮水和进食食物的温度,都绝对不要超过60℃。对于冷饮来说,汽水在5℃时最可口。
39℃:洗澡水最佳温度。洗澡的水温应该在35℃~40℃之间,略高于体温的39℃最适合。过高的水温会破坏皮肤的保护层,使皮肤丧失对污染及细菌的抵抗力。建议洗时先用手试试,如果手觉得烫,身体其他部位也会觉得烫。
38℃~43℃:泡脚的最佳温度。脚部温度是人体中最低的,因此泡脚水可以稍热一点,能促使足部和下肢血管扩张,使大脑得以休息,有助睡眠。但即便是怕冷的人,也不要一味用特别热的水"烫脚"。在泡脚水中加入生姜、肉桂等药材,促进血液循环,才能真正做到为身体保温。
(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