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特色小镇建设的法治保障:基于宁波样本分析

2017-04-06 08:41李晓宁
福建质量管理 2017年6期
关键词:宁波小镇法治

李晓宁

(宁波大学 浙江 宁波 315211)



新常态下特色小镇建设的法治保障:基于宁波样本分析

李晓宁

(宁波大学 浙江 宁波 315211)

特色小镇作为经济转型的战略手段之一,已经在浙江省内形成了一股建设热潮。宁波市作为浙江省建设“特色小镇”的城市之一,对“人”、“景”与“产业”三角结构完美的融合有了一定的实践基础,在此样本基础上,思考在这片特殊的生活聚居地,法治作为工具,毋庸置疑成为了特色小镇发展的有力保障。而探讨立法保障的需求性和可行性,成为法治保障的关键。

特色小镇;立法;法治

自从2014年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以来,浙江特色小镇的建设已经如火如荼的开展起来,成为浙江省的重点工作之一。在首批浙江省特色小镇名单中,宁波的江北动力小镇、梅山海洋金融小镇、奉化滨海养生小镇等三镇有幸成功入选。为了更好地建设特色小镇,宁波市政府也出台了相应的加快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的实施意见,其明确指出,到2018年,要力争建成100个特色小镇,为宁波市经济转型升级和城市国际化注入新的活力。

一、特色小镇的法律定位

“特色小镇”的涵义与传统认识中的有所不同。首先,这里的“小镇”并非一级行政单元“镇”的概念,它更多是依托于大中城市而存在的一个相对独立空间,以便于新兴产业或经典产业汇集,及相关人才、创新、创业等要素汇聚。其创建地包括很多地域,既可以是乡镇,也可以是城乡结合部,还可以是城市中央商务区,几乎每一个有条件的区域都可以打造“特色小镇”;其次,“特色小镇”的区域范围与“镇”的辖区范围不具有一致性,既可以是一个“镇”的范围,但往往其面积更小。同时,这些特色小镇作为人文、环境、特色产业的融汇体,不同于传统工业园区的发展模式,是一种更为新颖、更为高端的集特色产业依赖于一个具有地理优势与特殊人文情怀的地域的一种可持续创新的产业组织形态。

二、宁波特色小镇建设的试验

特色小镇的打造,需要形成特色产业、城镇社区、历史文化和休闲观光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人文化产业型社区。宁波特色小镇的建设,基本上符合上述要求。以宁波江北区的慈城动力小镇为例,慈城动力小镇以产业、旅游、文化、居住为“四位一体”的统筹发展为规划思路,以“培育优势产业集群、提升特色小镇竞争力、引导宁波都市工业转型升级”三大目标为宗旨,围绕光电新材料和动力装备制造两大产业集群,促进了要素集聚和产业的融合发展,成功打造出国内一流的高端装备制造业基地。此外,在慈城小镇,休闲旅游与产业的融合也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这里除了大力发展北山休闲旅游和周边乡村旅游外,还将商务休闲功能放在重要位置,以更好的服务特小镇。环鑫庄园的建成就是成功的典例,该庄园位于特色小镇核心范围,以自然生态、田园风光等海归人才喜闻乐见的旅游方式为特色,提供纯天然的环境,高品质的享受,现在已成为江北动力小镇企业商务会议活动和修身养性的理想场所。最后,慈城小镇还致力于打造宜业宜居小镇,动力小镇正在积极对接就学、住房、就医、养老等公共配套。一是支持小镇外国语学校发展,同时设立多所私立学校,以争取更多的市、区级优质教育资源;二是扩大优质医疗服务,为居民提供良好的医疗保障,进一步拓展服务功能,支持妇儿医院做大做强,加强名院带动作用;三是改善小镇居民住房条件,力争让小镇的居民能够拥有舒适的生活条件,寓乐于这片特殊的土地。

三、特色小镇建设的法治保障

特色小镇的建设除了“文化”与“产业”等因素外,制度建设也尤为关键。它是特色小镇发展的有力保障,因此特色小镇的立法建设就迫在眉睫。

(一)特色小镇建设的立法需求。首先,从秩序维护的角度出发,因为有人的地方就必然会有纷争,而法治意识的加强则有助于和谐小镇的建设。无论是在特色小镇生活的居民还是企业,有了法治思维的武装,其权益被侵犯的概率则会大大下降,也会使特色小镇的建设更加顺利。特色小镇的建设是以人为本,以产业为核心的,但绝对是以法治为底线的,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开。一切产业的开发都在法律秩序里有序展开,一切交易都在法律秩序里井然进行,这也是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其次,从保护环境角度出发,小镇的建设过程中,无疑要对自然环境进行开发和改造,除了对绿色植被的破坏,空气污染,废水污染、垃圾污染等问题也极为严重。在小镇建成之后,是否能维持生态平衡,保护自然环境不受破坏还要打上一个问号。因此,当人为破坏了小镇的生态环境之后,该如何救济呢?行政部门的介入是否会影响小镇的建设也是需要思考的问题。对此,政府部门必须要有相应的立法以保护环境不被破坏。在批准产业建设发展的过程中应当将环境保护作为重要的准则进行考量,如果将要投产的项目将对环境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甚至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则不应当批准该产业的建设;在批准后,对违法现象也要根据法律进行惩戒。

最后,从人权保障的角度出发,改革幵放三十多年来的人权保障实践,让我们更加深刻的认识到人权的重要性。众多独特的产业集聚将会形成庞大的产业生产链,在产业的进入和输出过程中,免不了各种交易的存在。有交易的地方就会存在着各种风险。保护自然人和法人的财产权益是法律的意义所在。除了维护企业利益,对居民和普通个体经营者的权益也应建立相应的法律保障,因此,在特色小镇设立多个法律援助的平台是很有必要的。

(二)人大授权的立法保障。法律依据的缺失是浙江特色小镇建设中面临的最大挑战,制度的缺失就像运动员场上缺失了裁判,马路上缺失了交通指标,最终导致秩序混乱,运行不畅。学者孙笑侠提出:在特色小镇在建设中,如与现有法律相冲突,可在人大授权的前提下,允许先行先试。浙江省明确,特色小镇的定位是综合改革试验区——凡是国家的改革试点,特色小镇优先上报;凡是国家和省里先行先试的改革试点,特色小镇优先实施;凡是符合法律要求的改革,允许特色小镇先行突破。综改试验区可以在制度创新上“先行先试”。这样的一种政策显然给予了地方政府在经济增长、行政管理、公共服务、社会管理和区域发展等方面很大的权利,依据这种权利,地方政府在解决制约本地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上会得应手。特色小镇作为典型的综合改革试验区,“先行先试”政策下人大授权模式的法律规制体系建立极具可行性。

四、结语

特色小镇的建设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它将给中国经济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实现了新的转型。宁波具有很多地理和人文及科学发展上的优势,这将使其能够拥有更多的特色小镇建设资本,因此,加强特色小镇的认识和理解,构建相关制度保障,宁波特色小镇一定能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

[1]唐勇.培育特色小镇需把握关键点[J].浙江经济,2015.06

[2]吴可人.特色小镇增强转型升级活力[J].浙江经济,2015.06

[3]秦诗立.推进特色小镇“产城人”融合发展[J].政策瞭望,2015.05

[4]刘锡宾.特色小镇有序建设应当怎么“推”》[J].浙江经济,2015.02

[5]李强.用改革创新精神推进特色小镇建设[J].今日浙江,2015.13

李晓宁(1993-),女,汉族,甘肃白银人,法学硕士,宁波大学法学院宪法与行政法学专业,研究方向:宪法与行政法学。

猜你喜欢
宁波小镇法治
安安静静小镇
“CK小镇”的美好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熊的小镇
一图读懂宁波
小镇(外一篇)
拖起明天的希望
聚焦·宁波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