浚县“泥咕咕”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

2017-04-06 08:41牛慧鑫
福建质量管理 2017年6期
关键词:浚县胶泥手工艺品

牛慧鑫

(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00)



浚县“泥咕咕”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

牛慧鑫

(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00)

“泥咕咕”是历史悠久的汉族传统手工艺品,河南浚县民间对泥塑小玩具的俗称。作为黄河流域的民间艺术,从其历史来源、制作过程、发展现状上来看都是值得人们研究的。本文结合实地调研中的走访和记录,了解了“泥咕咕”的制作工序,对“泥咕咕”发展现状以及其在传承保护过程中面临的问题进行总结,同时对其解决对策提出一二拙见。

“泥咕咕”;制作工序;现状;策略

河南省浚县杨玘屯村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泥咕咕”的集中产地。“泥咕咕”作为浚县民间手工艺品的杰出代表,是现代工业和商业文明的转型中,不发达地区传统民间手工艺品现状和发展的一个缩影。如何能够让此类民间手工艺品更好地传承与发展下去,亟待有志愿者深入探索。

一、“泥咕咕”的渊源

“泥咕咕”是历史悠久的汉族传统手工艺品,作为河南浚县(浚县隶属鹤壁市,位于河南北部)民间对泥塑小玩具的俗称。据《资治通鉴》记载,隋末农民起义时,李密领导的瓦岗军曾在古黎阳也就是现在的浚县与隋军大战,不少将士和战马阵亡,为了纪念这些牺牲的将士和战马,军中一些心灵手巧的人就用当地的黄胶泥捏成泥人、泥马表示怀念之情,这一汉族传统手工技艺就这样随着历史的发展延续了下来,流传至今。民间也有另一种说法是:浚县泥塑玩具统称为“唧唧咕咕”,又因其形体较小,大的不足20厘米,小的只有5厘米,尾部有两个小孔,吹时发出“咕咕”的声音,故称“泥咕咕”。

浚县“泥咕咕”的题材丰富,已有三大类50多个品种。主要以鸟类、飞禽等动物泥玩和三国、水浒和瓦岗军为原型的人物泥玩为主,其中还包括脸谱、拟人化的十二生肖等。

浚县“泥咕咕”题材非常接近现实生活,具有世俗化、生活化、娱乐化的特点,比如男女娃娃造型,面容亲和憨态可掬,表现出浓郁的乡土生活气息,再如小燕、斑鸠,有的昂首鸣叫,有的展翅欲飞,造型生动,满身彩绘的花卉和装饰纹,色泽鲜明,洋溢着轻松和欢快的气息。

二、“泥咕咕”的制作工序

“泥咕咕”一般有四种制作形式:一是模具制作,有扁头狮、小燕子等;二是手工捏制,有小马、小猴等;三是模子和手捏相结合,有骑马人等;四是在泥玩身上加钢丝、弹簧,有活头马、活头狮子等。

浚县“泥咕咕”的制作一般有以下几道工序:

(1)取泥:从当地的沟里、河里、田地里取地平线两米以下的泥,这个深度的泥粘性大,无杂质,比较纯净,是俗称的“胶泥”。

(2)和泥:用胶泥为基本原料,将胶泥晾干打碎碾成粉末状,然后用水拌和,经过多次摔、和、锤、打等,将泥中含有的气体赶出,以防烘干时开裂。和熟的泥黄中带红,细腻、柔软、不粘手,由于泥中有胶,黏性好,做出的泥玩便不易破碎,再经过土窑烧制,就更为结实。

(3)捏制:用和好的泥捏制出表现对象的大体形状,然后用简单的雕塑工具塑造出对象的细节部位,最后进行捏制整理,突出表现对象的典型特征,捏制过程是表现物象动态、形状的关键步骤。

(4)晾干烘烤:泥玩捏制完成后,一般都要在户外进行晾晒或者在炉火旁烘干后着色,或将晒干的泥玩装入土窑烧制,待其陶化后取出上色。

(5)着色:着色是表现对象视觉形象的重要环节,传统的着色工具和材料一般采用土制毛笔和颜料,颜料中的黑色是采用锅底灰加骨胶熬制而成,其他颜料如白粉、大红、大绿、中黄、鲜蓝等,均为土质颜料调配而成,有的加入蛋黄调配,毛笔多由狗毛制成,笔锋尖、弹性好,用刷子或毛笔上色,待底色干后,再用毛笔绘制装饰图案。现在所用颜料多是墨汁和广告颜料,再用清漆覆盖。

三、“泥咕咕”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在实地走访与调查的过程中,发现“泥咕咕”发展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1)政府支持力度欠缺,传承人与专业人才不足:“泥咕咕”作为传统的手工艺品,其传承与发展都离不开人的推动。笔者在实地调查中了解到,政府为当地居民提供了部分生产作坊,但其他相应的资助很少。除此以外,由于信息时代的发展,社会关注导向的趋同性,很多人不愿意学习这门手艺,现在杨玘屯里年龄最小的“泥咕咕”传承人名叫李卫雪,如今二十多岁,在与她同辈的人里,她是唯一一个从小就对“泥咕咕”有着浓厚兴趣并真正了解这门手艺的人。

(2)销售方式仍是摊铺为主,未能与网络运营相结合:“泥咕咕”作为浚县地区的特色手工艺品,虽然已被纳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行列,但只有当地人对其有一定的了解,而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它的销售范围;此外,“泥咕咕”的销售主要集中在庙会摊位、文化局或旅游局主办的展览会上,对政府的依赖程度较高。当地生产家庭不懂微商运营,从而不能进行有效的宣传与推广。

(3)家庭为单位的小作坊生产,缺少系统性的组织管理:“泥咕咕”以家庭作坊为生产单位,其中集中制作的有六家,但都规模偏小,多为二到六个人进行简单协作生产。“泥咕咕”的手工制作耗时耗力,捏制以后,还要进行烧制(这个步骤有时可以省略,但两者的价钱有一定差距),而最后的步骤则需要手工艺人上色并绘制图案,整个生产过程相当随意,这也从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泥咕咕”的生产制作很难做大做强。

(4)配套措施不足,“泥咕咕”在运输时的保护工作欠缺:笔者通过调查得知,在浚县已经有人开网店售卖“泥咕咕”,而且销量可观。但是由于“泥咕咕”是用胶泥制作,如果包装工作疏忽或者在运输时不加以妥善处理,那么它们就很有可能被打回“原形”,所以这对“泥咕咕”的包装与运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泥咕咕”的传承及保护对策

“泥咕咕”的保护、传播与传承需要从多方面展开。在此,笔者依据上述“泥咕咕”所存在的现状,提出一些传承保护策略的建议,希望能够为“泥咕咕”的传承与保护尽绵薄之力。

(一)政府支持。政府应为人们提供专门的场所来学习这一工艺,扩大这一手工艺品的受众面,使其不仅仅局限于杨玘屯,而是让更多的人了解与学习这一手艺,让人们从感兴趣到喜欢上,从而从根本上解决其传承人的问题。政府只有做好宣传与号召工作,才能引起社会与民众的关注,只有提高了人们保护的自觉性,才能从根儿上解决“泥咕咕”发展的困境。

(二)产业链带动。除了“泥咕咕”本身的制作方面,建立与“泥咕咕”配套的设计、加工、包装、运输、销售等服务行业,发挥集中发展的优势,形成产业链,将其做大做强。

(三)结合其他载体。“泥咕咕”虽作为一种立体实物,但是可以借鉴其他艺术形式的传承方式:例如江永女书,它借助其他载体得以传播,其装帧艺术应用于“三朝书”、“扇书”、“帕书”等方面。“泥咕咕”可以试着将其形与其他载体相结合,挖掘其艺术装饰性质并进行推广传播。

“泥咕咕”的生产只有与时代接轨,才能使其获得更多的活力。加大对“泥咕咕”的宣传,让更多的人认识它,了解它,并且培养一定数量经营管理的人才,促进“泥咕咕”的市场化发展,使其能够得到更好地传承与推广。

[1]刘波.中国民间美术大辞典[M].农村读物出版社,1990.

[2]曹振锋.中国泥塑玩具皮影编[M].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

[3]毛本华.河南民间玩具[M].河南民间美术出版社,1986.

[4]睢相乐.浚县“泥咕咕”的文化生态保护[J].西安社会科学,2010,08.

猜你喜欢
浚县胶泥手工艺品
浚县大平调演出
浚县
SBS/弹性胶泥复合改性沥青的性能研究
马未都忆旧
华为VCN500视频存储云节点在张石高速胶泥湾收费站的应用
浚县
意大利手工艺品传承百代
民族手工艺品创客教育的实践与研究
ZPSTUDIO TOOLS与意大利技工共同制作的手工艺品
河南浚县隋代黎阳仓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