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转型时期劳动力转移的特点及问题研究

2017-04-06 08:41陈兰馨
福建质量管理 2017年6期
关键词:劳动力人口流动

陈兰馨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 四川 成都 610000)



印度转型时期劳动力转移的特点及问题研究

陈兰馨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 四川 成都 610000)

印度在转型时期农业转移人口的就业结构没有与产业结构的发展变化相均衡,农业人口的比重也未随农业产值在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的下降而降低。劳动力转移并没有与产业结构的升级平衡,劳动力的有效转移程度很低,城市化进程缓慢,构成了印度转型期劳动力转移的特殊现象和问题。

印度;劳动力转移;转型

一般认为1991年拉奥政府的经济改革是印度经济转型的起点,也有学者认为印度自独立以来一直在进行经济转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独立后至1965年,主要以国家力量为主导自主发展工业经济;第二阶段从1966年到1989年,在有条件的有限的对外开放中发展经济;第三阶段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至今,特点是全面实施对外开放。本文以印度独立以来的经济改革为起点,分析其在转型时期的劳动力转移的特点及问题。

一、印度转型时期的劳动力转移概况

根据刘易斯的二元经济理论,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二元经济结构,它是由单一的、不发达的传统部门向发达的现代部门转化过程中的一种特殊经济结构现象。发展中国家的农村劳动力在向现代工业部门转移时大多也表现为从农村向城市的转移。

(一)工业化、城市化与劳动力转移

1956年到70年代初,是印度优先发展重工业时期。伴随产业结构变化,就业结构也随之而变。但从印度的实际看,农业转移人口的就业结构却并没有与产业结构的发展变化相均衡,农业人口的比重也未随农业产值在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的下降而降低。

据国际统计年鉴和世界银行WDI数据库的资料显示,2010年印度农业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为16.2%,比之1970年的45.2%,下降了29个百分点,平均每10年降低7.2个百分点。同期,印度的工业增加值比重增长缓慢,由21.9%缓慢上升到28.4%,40年间才增长了6.5个百分点。与此同时,服务业的高增长特别是信息服务业的高速发展,成为印度经济增长突出的特点。到2010年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5.4%。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并没有实现劳动力的有效转移,2009年印度的城市人口比重仅占29.8%,印度农村生活着约占全国总人口70%的农民。2010年,印度的农业人口是59228万人,仍占人口总数的51.1%。

据联合国《人口年鉴》数据显示,1970年印度的城市化率为19.8%,1995年为26.8%,其中1980年到1990年间的增长趋势较为明显。直到2009年,印度城市化率仅为29.8%,低于世界人口城市化率50.3%。这显示印度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速度缓慢。

(二)人口流动与劳动力转移

印度农村向城市转移人口1941-1951年间为900万,1951-1961年间为871万,1961-1971年间增为1030万,1971-1981年间再增为2309万,1981-1991年间增为7000万。据2001年的人口普查显示,印度有1.91亿人口实现了城乡和跨邦的流动,占印度总人口总数的19%;其中70%的流动人口是女性①,农村流动人口中女性比例为91%,而城市流动人口中女性比例为60%。印度的劳动力转移通常以地域和产业而异的季节性转移,大量人口从干旱地区转移从事制砖、建筑、瓷砖制造、农作物收割等工作。据2001年的人口普查,印度跨地区(同邦不同地)流动人口大约有7680万人,4280万人口是跨邦流动。

总的来说,在印度工业化进程前期,虽然人口流动没有受到限制,但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市后往往处于失业状态,且劳动力转移并没有与产业结构的升级平衡,所以劳动力的有效转移程度很低,城市化进程缓慢。另外印度的季节性、短暂性和循环性的人口流动已成趋势,劳动力转移方面往往是以男性为主的因就业、生活的同邦跨地区和跨邦的转移,但永久性和半永久性的流动主要是涉及家庭及婚姻的流动,以女性为主。

二、印度转型时期劳动力转移的问题

印度农村劳动力转移速度过缓,且无法有效向城市非农产业转移,是印度劳动力转移的主要问题。农村失业的劳动力不断向城市流动,但是由于受到工业发展技术类型的限制,城市工业吸收劳动力能力有限,加上城市尚有大量的结构性失业者,短期内城市不能为农业剩余劳动力提供大量就业机会,流入城市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就业和生活方面都面临着严重的问题。

(一)印度劳动力转移的速度过于缓慢。

第一,农业发展落后导致劳动力转移动力不足。由于缺乏现代农业的生产工具和物质要素,加上土地占有的不公平现象,印度的农业生产力低下,生产效率不高。此外,如果印度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动到大城市,面临工作和生存的巨大压力。

第二,城市工业发展模式不利于劳动力转移。印度实行混合所有制经济体制,虽然私营经济在印度发展较早,规模较大,能够吸收较多的劳动力,但是印度对私营经济单位的发展形成了较为严格的管制传统,市场机制受到抑制。虽然1991年以来印度改革了工业发展保护过度的管理机制,转向实行自由竞争的市场机制,但国家政策重点依旧是扶持资本密集型产业,这导致印度重工业等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快于劳动密集型轻工业的发展。由于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必要条件是城市工业能够提供足够的劳动力就业岗位,但印度长期以来的工业发展战略坚持以资本、技术密集型为主,所以社会提供的劳动力十分有限。

(二)印度劳动力转移后面临严重的就业问题

第一,劳动力转移进程中的劳动力素质普遍不高。根据印度1981年人口普查,在印度农村17640万个主要劳动力中,识字劳动力占35.4%;而文盲劳动力占64.6%。在识字劳动力中,小学文化程度者占37.1%;初中文化程度者占18.6%②。农村劳动力的低素质使其无法向城市流动。

第二,大量非正规就业劳动者的权益保护形势严峻。非正规就业即非正规部门就业,主要指在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地区中的独立工人和自谋职业的生产者。随着农村劳动力在城市求职失败后,被迫在不受政府保护的非正规部门工作。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入大中城市后,难以进入正规部门工作,大多进入非正规部门从事临时工作,还面临就业不足,非正规就业中的实际用工天数150在一年中不足137天,临时工的年均就业天数为天占其总数的36.3%,计件工人中有24.7%的用工人员的就业天数平均不到113天,在自主就业中大约有9.8%的工人的平均工作天数不到67天。

印度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业领域转移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现象,印度政府通过出台系列政策法规有针对性、实效性的解决问题,印度的问题及解决之道,为后发国家特别是人口和农业大国的转型发展提供了经验和启示。

【注释】:

①在印度女性移民或流动的原因主要是婚姻和家庭,因就业而流动的人口主要是男性。

②数据来源:世界银行国别统计数据:http://data.worldbank.org.cn/.

[1]莫秀蓉.印度农村劳动力转移模式探析[J].南亚研究季刊,2009(4):55-59.

[2]张青.农村劳动力转移中的政府作用研究—后发国家的经验[D].华中师范大学,2007.

猜你喜欢
劳动力人口流动
《世界人口日》
人口转型为何在加速 精读
2020年河南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81万人
广东:实现贫困劳动力未就业动态清零
流动的光
人口最少的国家
1723 万人,我国人口数据下滑引关注
为什么海水会流动
相对剥夺对农村劳动力迁移的影响
独联体各国的劳动力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