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东北石油大学 黑龙江 大庆 163318;2.大连理工大学 辽宁 大连 116000)
论现代商业建筑中的“非商业性”空间设计
赵文艳1潘李悦1牛筝2
(1.东北石油大学黑龙江大庆163318;2.大连理工大学辽宁大连116000)
当今社会中,商业建筑已经非常普遍,建成的类型繁多,在一般人的印象中,商业建筑就是以赢利为目的的,没有任何人性化和亲和性可言,但是在现在这种社会,一味的追求盈利的商业建筑是不会成功的。除去商业建筑要满足人们最基本的购物要求外,商业建筑中用于满足人们的心理和行为需要的部分非商业性质的空间设计也很重要。
现代商业建筑;功能;非商业性;空间
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现代商业建筑已经不单单只是满足人们的购物需要, 商场想吸引人更长久的驻足,需要一些非盈利非商业性质的空间去吸引人流。本文内引用的“非商业性”空间设计就指的是这部分设计,它包括供人做休息娱乐集会等用途的中庭、步行街、露台、廊道等。
(一)商业建筑的概念和现代商业建筑空间所包括内容
1.商业建筑的概念
“商业”包含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广义的商业指所有以营利为目的的事业;而狭义的商业是指专门从事商品交换活动的营利性事业。本文中研究的现代商业建筑所引用的是狭义的“商业”的含义。现今商业建筑已经不单单只提供消费,也需要给社会中的一些团体或者个人提供一个场所活动。[1]
2.现代商业建筑空间所包括内容
当代商业建筑主要是指以购物零售空间为主体功能,以餐饮、休闲、娱乐、展览、表演等空间为辅助功能的复合化商业购物环境(如仓储超市、大型购物中心、超级市场、商贸中心、商业广场等)。这其中也包括那些以建筑为主要媒介,提供一个独特的概念化空间,进行品牌文化的展示和身份象征的高档品牌旗舰店。现代商业建筑的部分空间用于专门满足购物者休息、开展促销活动或其他社会活动 ,我们称之为商业建筑的社会化公共开放空间。[2]它包括广场、中庭、步行街、柱廊、露台、店铺门口街道空间等,以百货商店的中庭和购物中心的步行街、露天广场最具代表性,是商店消费区域与外部街道渗透交互的过渡空间。
(二)我国商业建筑空间设计的源起和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消费观念产生了变化,传统的商业组织形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这就促使商业组织形式多样化,商业不再以传统的百货商店式格局为主,而是以仓储超市、大型购物中心、超级市场、商贸中心、商业广场等多种零售业态并存的格局存在。商业建筑不再只是为满足消费者单一的购物需求而设计,而是考虑到把不同种功能空间进行有机的整合设计,从而形成新型的商业建筑模式。
(三)优秀的商业空间设计案例
丽泽SOHO 丽泽SOHO位于北京西南丰台区丽泽金融商务区,是扎哈·哈迪德事务所与SOHO中国的合作项目。丽泽SOHO为丽泽商务区的枢纽,总建筑面积约172,800平方米,处于规划建设中的地铁14/16号线这两条地铁线的交汇点丽泽商务区站。丽泽SOHO设计灵感来自于它周围独特的城市肌理和地块情况,其主体因地铁隧道将地块对角线切开而一分为二。楼内有一由两个塔楼围合成的中庭,从地面一直延伸到顶层,高达190多米,建成后将是世界上最高的中庭。中庭地下将是交汇的两条地铁的换乘站,同时也将成为当地新的公共活动空间。SOHO室外有一环形广场与丽泽商务区中心楼体相呼应,建筑周围的景观水景与建筑主体交相辉映,水景映衬出建筑的纯净之美。室内中庭“扭转”与由地铁隧道形成的横穿地块形成的对角线成45度角,使每层楼的中央都能感受到自然光。两个部分通过空中廊桥和玻璃幕墙连为一个整体。整个设计集商业、住宅和交通为一体,为整个丽泽金融商务区带来新的活力,将会成为地标性建筑,带动整个区域发展。
(一)“非商业性”空间的表现形式
现代商业建筑不仅仅是提供消费者购物的场所,同时也是各种社会活动发生和集中地 场所。文中所提的“非商业性”空间是为公众提供一个社会活动的空间,例如聚集、休息等;这种空间可以为消费者提供一个在购物体验过程中的休息地;同时为商家提供一个吸引人群、展览、开展促销等的场所。[3]它表现形式包括广场、中庭、休憩小亭、公用充电休息区、公用照片打印区、公用免费电影休息区、院落、室内外步行街、柱廊、室内外露台等,百货商城的中庭和购物中心的室内外步行街、露天广场是其中的代表性空间。这种空间不同于商场内的购物区域和室外街道,它是在商场管理下的非营业性的开放性空间。同时具有室内空间的舒适安全性和室外空间的自由性。这是公共和“私人”相互渗透过渡的空间。是一个给人们提供娱乐、休息和聚会等适宜的场所。对外开放程度各不相同,可以进行不同程度的社会活动。现在许多的宣传性、纪念性和表演性活动都会在购物中心的室内步行街或者共享大厅中举行。
(二)“非商业性”空间在现代商业建筑中的意义
以往的商店多为传统的手工作坊式或柜台式等,主要是以商业活动为目的,没有考虑过其他用途。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汽车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汽车占据了人们以往用来交互的城市公共空间,商业建筑需要改变自己传统模式,利用自身来吸引人流, 这就促进了“非商业性”空间的发展。这些“非商业性”空间为人们提供休息、娱乐、交流沟通和集会的场所,使人们在购物体验过程中可以短暂的休息, 可以有一些参与性的体验。毋庸置疑,现在一些拥有优秀的“非商业性”空间的商业建筑已经成为一个主要吸引人流的卖点。
(三)以体验性为核心的优秀作品案例分析
北京侨福芳草地 北京侨福芳草地是一个绿色生态建筑,它融写字楼、购物中心、艺术中心和酒店为一体。被一个巨大的坡屋面覆盖的四栋建筑之间的中庭,被布置成为“城市的会客厅”,人们可以轻松进入中庭,体验其中的空间给人的感受,品鉴其中的艺术小品。中庭上方的长索道,一是为人们在四栋建筑之间穿梭提供了方便,二可以在上面展示艺术品,三同时可以给人们欣赏周围景色提供了另一个视野角度。建筑外的下沉花园一是为周围人群划定了一个空间,使人们保持一个适宜的尺度观赏建筑,给人们一个更好的空间体验,二为建筑提供了更多采光。芳草地更像是一个艺术品展览馆,500多件艺术品散落在建筑的各个角落,可以让人随时零距离接触到艺术品。
随着我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商业建筑的要求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消费,传统的商业建筑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日渐增长的需要。现代商业建筑需要与时俱进迎合人们的需求,因此在设计中应考虑到社会参与性并且加入一定的人文情怀,从而达到在公共空间提供一种私人享受。
[1]赵习习;潘敏;张萌. 从消费行为演变看当代商业建筑发展[J].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13(06)
[2]张婧;任力之.商业建筑公共空间的开放化设计——以上海西郊百联为例[J].城市建筑.2006( 10)
[3]王刚. 浅析商业建筑内部公共空间的设计思路[J].中国科技博览. 2016(05)
赵文艳(1968-),女,汉族,黑龙江庆安县人,工学硕士,教授,地域性建筑,东北石油大学。潘李悦(1992-),女,汉族,河北省新乐市,在读硕士,研究方向:建筑设计及其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