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恋:从起源到应用于组织研究

2017-04-06 05:08
福建质量管理 2017年11期
关键词:研究者成人婴儿

(河北大学 河北 保定 071000)

依恋:从起源到应用于组织研究

陈昕

(河北大学河北保定071000)

依恋理论是发展心理学的经典研究领域之一,依恋源于亲子联结,会影响到成人以后亲密关系、社交及人格等各方面的发展。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介绍了依恋及其研究进展:依恋的含义、起源及相关研究;依恋向成人依恋的演变,向组织研究领域进一步的延伸;组织研究中的依恋类型及维度;组织研究中的依恋测评方法。

依恋;成人依恋;组织研究

一、依恋的含义及其起源

依恋(attachment)是儿童社会性和情绪性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同时它也是一种心理结构和心理过程,它可以描述为儿童渴望和需要与某个依恋对象保持长期的、持续的亲近,以获得安全和舒适的一种情感连接,它是儿童早期生活中的最重要的社会关系,是个体社会性发展的开端和人生经历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它源于从精神分析的角度对婴儿的观察,最早关注依恋的是弗洛伊德,他认为父母,尤其是母亲对婴儿的喂养及喂养时母亲与婴儿相处的方式决定着婴儿的依恋性质,儿童对母亲的依恋会成为日后各种情爱关系的原型。然而,真正最早提出“依恋”概念并对依恋进行潜心研究的是英国精神病学家Bowlby。

Bowlby于1969年把依恋定义为个体与特定的其他人形成牢固的情感纽带的倾向,它能使个体在生命早期与他们的照顾者保持密不可分的关系,从而获取温饱、关爱等一切赖以生存和顺利发展的条件。20世纪70年代,Bowlby在依恋的定义中的描述是:“导致一个人对其他人产生一定程度亲密感的任何行为模式都有个体差异,这可能会持续一个人的一生,在依恋关系的形成、保留、去除及更新的过程中,都会产生强烈的情感。”依恋关系的研究最初是针对婴幼儿与其母亲的关系进行的,但依恋联结却是持续存在的,这一本质使得依恋理论能够扩展应用,这就使得依恋理论研究扩展开来,研究者开始关注成人依恋。

二、成人依恋

1987年,Hazan和Shaver发表了一篇题为《浪漫的爱可以看成是依恋过程》的论文,标志着人们对依恋的研究已经由儿童阶段拓展到成人阶段。他们认为,成人依恋是指成年个体与当前同伴形成的持久的情感联系。Main定义成人依恋是指成人关于童年期与父母关系的记忆和心理表征。吴薇莉定义成人依恋是指成人对其童年早期依恋经验的回忆和再现,以及当前对童年依恋经验的评价。

后续研究关注到成人依恋对象的改变,并将成人依恋情境延伸至组织情境中。在依恋对象方面,以往都是对人的依恋,而美国营销学者Susan E.Schultz在1989年首次将“依恋”一词引入了营销学领域,从对人的依恋到对物的依恋,依恋完成了一次重大的跨界,其内涵进一步得到丰富和扩充。除所有物依恋外,随着该领域研究的不断扩展研究者也开始对地点依恋、产品依恋、品牌依恋等产生兴趣。

Martin于2005年首次将依恋带入工作场所。他提出,员工会与组织中的不同对象产生依恋关系,如与雇主之间的依恋关系、与管理团队之间的依恋关系。通过实证研究,Martin发现员工与雇主、员工与管理团队间的依恋关系与母婴依恋、成人依恋具有相同的内部结构。

综上可见,依恋的演变是一个由母婴依恋到友伴依恋、成人依恋,由对人的依恋到对物的依恋,进而到对组织、群体依恋发展的过程。

三、组织研究中的依恋类型及维度

美国心理学家艾斯沃斯(Ainsworth)于1978年创立“陌生情境”法,通过观察婴儿在陌生情境中的行为表现,将婴儿依恋分为三种类型,分别为:安全型依恋、回避型依恋、抵抗型依恋。

安全型依恋的儿童能够与母亲愉快的相处。当母亲离开时,他们探索外界环境的行为会受到影响,但没有明显的分离焦虑;不过在紧张情境中他们则会回到母亲身边,寻求安慰和保护。回避型依恋的儿童与母亲的互动很少,很少关注母亲的行为,母亲在或不在对他们没有太大影响,母亲离开时不哭泣,母亲回来时,反应也不积极。抵抗型依恋儿童具有很强的依赖性和退缩性。这类儿童喜欢缠在母亲身边,表现出较少的探索活动。母亲离开时非常悲伤,母亲回来时却又表现出矛盾心理,一方面想寻求亲近,另一方面当母亲亲近他们时又产生反抗行为。

后续研究者对成人依恋类型的结构维度进行了拓展:Shaver, Hazan和Bradshaw在1988年提出,将非安全型依恋划分为反依赖型和过度依赖型;Brennan,Clark和Shaver于1998年提出了与依恋相关的焦虑和回避的两维度模型;1991年Bartholomew和Horowitz依据关于自我的内部模型与对他人的内部模型划分了安全、轻视、倾注和害怕四种成人依恋类型。这些划分是组织研究中运用依恋理论的基础,其中的后两种在组织研究中应用较多。

四、组织研究中的依恋测评

关于成人依恋最早的测量方法存在一些争议,一种说法认为,George 等人在 1984 年创立了第一个成人依恋测量工具——成人依恋访谈 (AAI),主要是根据被试者对早期经历的记忆以及他们的描述的一致性、可靠性和合理性进行评分。另一种则认为最初的工具是由 Hazan 和Shaver在1987年制定的,他们把成人依恋风格分为三种,测量工具也是简单的三段式陈述迫选。

Collins 等人 1990 年开发并在 1996 年加以修订的成人依恋量表(AAS)是重要的成人依恋的测量工具,特别是对成人亲密关系、伴侣关系的评定。这些问卷和量表都达到了很好的信效度。但由于文化差异,AAS 在中国的应用还需要修改个别条目。

Horowitz于1991 年编制的关系问卷(RQ) 在 Hazan 和 Shaver的三类型的基础上增添了恐惧型,问卷包括ABCD四个类型,要求受测者在 7 点量表上,判断每段描述在多大程度上符合自己的亲密人际关系,最后从四种类型中挑选出最适合的一种作为自己的依恋类型。Brennan 和 Shave在1997年编制的“亲密关系经历量表”(ECRS)是在所有有名的自我报告类成人依恋量表基础上形成的,共36道题,两个因子:依恋焦虑和依恋回避,每个因子由 18 道题构成。这个量表被证明具有较好的信度。2006 年北京大学李同归教授对其进行了中文版修订。

组织研究中的依恋测评,除了成人依恋类型的经典测评方法之外,众多研究者还开发了适合于工作场所的测评方法。近年来比较有代表性的有:Scrima, Rioux和Lorito于2014年提出的基于三因素结构的工作场所成人依恋问卷(AAW);我国研究者赵简和孙健敏在2014年对亲密关系经历量表进行修订,形成的员工依恋类型量表(EAS),可以用于中国情境组织中员工依恋类型的测量。

[1]Bowlby,J. Attachment and Loss[M].New York: Basic Books,66:167-183.

[2]陈琳,乐国林,王利敏.依恋理论在组织研究中的应用与启示[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5,13(6):853-860.

[3]史玲玲.成人依恋的研究及其进展[J].生命科学与医药卫生,2010,8:80-83.

[4]吴薇莉,方莉.成人依恋测量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4,12(2):217 -219.

陈昕(1993-),女,汉族,福建惠安,硕士研究生在读,河北大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猜你喜欢
研究者成人婴儿
高等教育中的学生成为研究者及其启示
成人不自在
研究者称,经CRISPR技术编辑过的双胞胎已出生。科学将如何回应?
研究者调查数据统计
纵向发展 应对“婴儿潮”
婴儿房
Un rite de passage
医生注定是研究者
婴儿为何会发笑?
婴儿的救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