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特色农产品现代流通方式创新研究

2017-04-06 05:08
福建质量管理 2017年11期
关键词:农超流通农户

(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 北京 100048)

我国特色农产品现代流通方式创新研究

朱洁卢奇

(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北京100048)

我国农产品流通过程中一直存在着小农户与大市场的矛盾、农户主体地位低下、供需双方信息脱节、交易方式落后等系列发展问题,都在很大程度上阻碍着我国的流通经济健康稳健前进和降低农民收益水平。与此同时,随着消费者对现代经济生活质量等方面的要求日益提升,使得某个区域的特色农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为此本文基于提升农户收益,打通当地特色农产品市场从而最大程度上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等基础上,进一步创新研究我国农产品现代流通方式。

特色农产品;现代流通方式;农户主体

一、 引言

流通方式是指商品由生产领域进入消费领域所采用的方法和形式的总和,现代流通方式是适应现代生产和消费的需求及流通发展的各种流通方式所形成的体系。[1]从我国农产品流通发展的历程探析,我国农产品的流通理论和实践的发展都是顺应着我国的基本国情的要求。在计划经济时期,我国主要是采用统购统销和统购包销的农产品销售方式。[2]而随着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我国的农产品流通方式不断创新。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20几年的发展时期内,此时我国的农产品流通方式是以批发市场为主,农贸市场、零售机关等中间多环节的垂直模式。这种流通方式实现将初级农产品直输消费者,具备很强的集散功能,但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批发市场的流通方式暴露出诸多弊端。为了改善批发市场流通方式弊端,而后我国21世纪初期开始探索发展以“农超对接”为主导的新型流通方式,此种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农户的主体地位,减少了流通成本。但是,我国发展农超对接型跟我国的实际情况还是存在冲突,同时借助信息技术的强渗透使得我国农产品流通方式也更具现代化,出现了电商主导型流通方式。但是电商主导的流通方式,在目前来说,其发展还是存在很多局限性如涉及范围大多在大城市等,因此,本文基于以上我国现有的农产品流通方式,以期创新提出一种新型的以农户为主体的现代化的流通方式,从而提升农户地位和为农户创造收益。

二、 我国农产品流通方式发展现状

我国目前农产品流通方式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第一阶段是以批发市场为核心的农产品流通方式。在这种流通方式中,中间环节往往还会涉及各大农贸集市、校企等参与主体,形成垂直化的流通方式。第二阶段,是以“农超对接”型为主导的农产品流通方式。这种流通方式是以政府为带头人,在很大意义上开拓了我国农产品流通的新方式。第三阶段,是以电商平台为主导的流通方式,最大限度的利用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实现如订单农业、农产品交易平台等虚拟化的形式。

(一) 以批发市场为主导的农产品流通方式

对于我国批发市场而言,处于生产端的农户将其生产收成的农产品,往往通过收购商有些也是会经过农业合作社进行采集,而后流通至农贸或集贸市场,最后流向超市、零售商再到消费者。在3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批发市场为主导的农产品流通方式一直是我国传统的、占比较大的一种方式,其优势主要体现在作为垂直式的流通方式可以最大化的集聚商品、合理有效的分散商品。但是,在市场化的进程中这种流通方式不断暴露出弊端:小农户和大市场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农户都是以分散化的小规模经营为主而市场规模过大和市场需求过大两者存在失衡;农户作为市场主体的地位得不到体现,农户丧失对于农产品的定价权,从而到时农户的利益得不到保障,继而降低了农户的生产积极性;供需双方产业链过长使交易双方信息脱节;农产品整个流通链条不可回溯,进而导致农产品流通体系安全性不足。

(二)以“农超对接”型为主导的农产品流通方式

在总结和借鉴批发市场为主导的农产品流通方式的弊端的基础上,我国进入到了农产品现代流通方式的导入期。2004年以后,我国政府开始实践新的流通方式—农超对接型农产品流通方式。农超对接是指[3],农户和商家签订意向协议书,主要的目的在于为优质特色的农产品进入超市搭建平台,其发展的本质是让现代流通方式联通广大农村领域,实现大市场与千千万万的农户连接起来,进一步形成产销一体化的流通格局。虽然,农超对接型农产流通方式拓展了我国农产品流通的新渠道,但在实际的探索实践的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冲突:从农户作为生产端来看,我国农户的生产格局依然是分散的、小规模,相比之下,我国超市的需求量巨大,这种失衡的结构并没有改善农户的主体地位、超市甚至会收取各种准入费等。此外,农超对接也没有完全脱离中介方的参与,从我国目前的发展态势看出,对于农产品的品质、安全等方面还是需要第三方的介入保护。

(三)以电商平台为主导的农产品流通方式

农产品电子商务极大的促进了农产品的流通,电子商务是通过构建虚拟平台,从而实现“互联网+”和农产品流通有效连通起来。目前我国主要的农产品电商渠道主要有:阿里、京东等为第一梯队的综合类电商平台。这些电商平台在我国占据着主导地位,他们往往具有强大的企业实力和资金、技术等条件支持,消费者可以通过这些平台实时选择高质量、高品质的新鲜农副产品,在配送方面更是实现几个小时内的高配送率,满足了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实现家边购。但是,这类大型综合类电商平台也存在自身的局限性:对于同一类农产品,往往会出现多家竞争的局面,有些卖家为了拉拢客户、激增销售量会进行虚假广告、刷好评等现象,造成了这些商家得不到有效监管、消费者利益遭受损失。

为此,我国现有的农产品流通方式主要有以批发市场为主导、以“农超对接”型为主导的、以电商平台为主导的,这些农产品流通方式的不断发展显示了我国农产品流通经济的健康良好的趋势,与此同时,现存的农产品流通方式在其自身的发展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和矛盾,这就促使进一步完善和改进农产品流通方式。

三、 以农户为主导的现代农产品流通方式创新

农产品现代流通方式的建立与形成是以农户为市场主体,以农产品现代化交易市场的建立为依托,通过交易方式创新、供需方式创新、物流配送方式创新、组织方式创新及产品创新等而实现的增加农民收入、保障农户积极性,引导消费需求、实现供需对接,培养特色农产品、形成区域性农产品品牌、促进农业向更深层次发展的现代农产品流通方式的动态演化过程。

(一) 以农户为主体的现代交易方式的创新

通过建立以现代信息、现代物流和现代交易体系为支撑的农产品现代交易市场,以市场为纽带、以产品交易方式的变革为突破口,使农民真正成为自主定价、自由竞争的市场交易主体。现代化交易市场可以由县、乡政府组织搭建,也可以由区域批发市场经过现代化改造而成。农户或生产经营实体可以通过在市场中自建网站,利用已经相对成熟的网上信息技术,将产品介绍、数量质量、成熟收割采摘期、生产地点、加工程度、运输方式、价格等信息,直接提供给消费者;农户还可以将农产品信息以适当的图文形式发布宣传,扩大影响。通过交易市场实现销售的农副产品,均应取得当地相关部门的编号、注册,以保证质量,实现农产品销售的可回溯性。最终,现代化交易市场可以实现把大量分散、单独的农户信息集中到一起,形成规模市场,消除信息不畅、个体弱势的不足,进而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

(二) 实现农产品流通产业价值链增值的供需体系创新

通过农产品产地直供模式、需求引领模式的创新,畅通农户与消费需求之间的信息交流,缩短购销和运输中间环节,降低成本,加速农产品流通速度,提高农产品有效供给效率;连接农产品供应、需求及物流配送信息,促进我国以农民为价值实现主体的农产品流通供需闭环产业价值链的形成。与传统农产品流通产业链相比,该产业价值增值链具有优势有:其产业链是一条环形闭合链,有利于产业价值增值;各相关主体具有平等地位,公平参与产业价值链增值活动,特别是处于产业链起始端的农户具有产品定价权,而处于产业链末端的消费者具有产品质量追溯的权利,从而从根本上改变传统农产品流通方式“两头弱,中间大”现象。

(三) 保护农消利益的物流配送体系的创新

建立以生产地配送中心为特征的农产品配送模式,通过网上订单预约,以“就近配送”为原则,实现农产品的短距离、保质保鲜配送,从而节约社会物流成本,提高物流配送效率。生产地配送中心可以兼有加工、包装、保鲜等功能。新型的农产品配送模式的特点是农产品的可追溯性,实质是最大地保护农户的生产利益和消费者的权益。充分利用网络信息量大、供需间信息趋向对称的特点,农户可以根据消费者偏好和农产品的市场划分,及时调整自己的产品品种和种植规模;经过市场选择,有利于形成某一地区的特色农产品;激发农户改良品种,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产品品牌。

四、 结论与建议

随着对我国农产品流通方式的不断优化创新研究,将进一步将农村农产品流通和当地特色优质的农产品高效的联动发展,通过农产品价值链的参与主体的利益的增值,推动城乡一体化的流通方式的发展,从而进一步使我国已农户为主导的流通方式提供充分坚实基础。

(一) 加强农村合作社建设,提升农户主体地位

当地政府部门对于农产品专业合作社的建设和发展,要给予财政和政策上支持。将分散的广大农户集中起来,并且重点培养农户中熟悉市场状况和善于管理的人才。同时,在技术上要多让农户代表走出自己管理的小天地,多让他们出去学习各种营销和管理技术,从而推广当地特色农产品品牌、各产业联动发展。

(二) 建立公正透明的信息网络平台

技术的发展对于降低成本、提高流通效率起到了十分关键作用。现代农产品流通要紧跟技术发展红利,注重平台等硬件设施的建设,实时有效的收集农户品各种信息,根据网络平台的对于交易双方的交易记录的及时反馈,一方面,有效避免了农户盲目种植、销路不明等问题,同时还能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及时调整农产品的品种和价格,让供需双方更加透明。

(三) 加大政府资金支持和政策保障[4]

当地政府部门既要注重当地实际发展情况,对农户进行定期的技术、管理和营销等技能的培训,对于像家庭农场、农村合作社、农村供销社等建设,要给予足够的资金和人才等支持,让农户生产的优质、绿色农产品销售得到有效保证,增强农户的主体地位,加强与消费者的信息的传递和沟通。

[1]晏维龙.论现代流通方式[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4(1):9-15.

[2]黄国雄.加强流通创新,推动流通产业快速发展[J].中国流通经济, 2010(4).

[3]陈耀庭,蔡贤恩,戴俊玉. 生鲜农产品流通模式的演进—从农贸市场到生鲜超市[J]. 中国流通经济,2013(03):19-23.

[4]崔木花.关于加快我国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的思考[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3(03):96-97.

朱洁,女,硕士,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研究方向:流通产业理论与实践;卢奇,女,教授,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研究方向:流通产业理论与实践。

猜你喜欢
农超流通农户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
青藏高原上养殖三文鱼 农超对接精准扶贫
圣物的流通——蕃尼古道上的尼泊尔鎏金铜佛流通考察
粮食日 访农户
农户存粮调查
“流通空间”的中西方比较
商贸流通
“农超对接”背景下浙江省大型农产品冷链物流配送中心建设模式探析
The Japanese keiretsu 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