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学生,何去何从?

2017-04-06 11:04孙金梅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6年27期
关键词:家长学校老师

孙金梅

G635

从教几年,每每反思,给我印象最深的不是多么优秀的学生,而是那些问题学生。

刚刚参加工作时就遇到了这么几个“熊孩子”。班中的两个男生,特别调皮,已经上七年级的他们心智像小学生一样,每天因为一点小事就打的不可開胶。作为班主任的我每天都要给他们处理官司。谈话、鼓励、批评教育,能用的方法都给他们用了,家长也是束手无策,只会说老师多费心了,所有的努力付出了但是收效甚微,整个学期班里乌烟瘴气,而我也被他们弄得焦头烂额。这样的状态一直持续到其中一个学生转走才告一段落,我也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另一个极端的事例是今年八年级的一个学生。从六年级开始,每节课这个学生都是身体靠在椅背上,一直胳膊搭在椅子上另一只手转着笔,一副“大爷”的模样。满嘴脏话张口就来,打架斗殴是家常便饭,可笑的是有时打架的原因仅仅是“看他不顺眼”。离家出走好多次都被家长找回来。更有甚者,因为课文没背下来语文老师说了他几句,他竟然用手掐住老师的脖子并对老师破口大骂。面对这样的“混世魔王”我们任课老师只好敬而远之,生怕他那天看自己不顺眼也对自己动手。

随着任教时间的增长,这几年见到这样的问题学生也是越来越多。百度“问题学生”立马会跳出两千多万条相关的信息,其中不乏一些“特殊学校”改造问题学生的广告,由此可见问题学生也已经成为全社会范围内的一个普遍问题。

面对这样的学生,每每了解他们的家庭会发现,他们生活的家庭或多或少的也存在一些问题。有人说每个问题学生后面肯定有一个问题家庭,这话不假。很多孩子在单亲家庭长大,而有些是留守儿童,家长常年在外无暇顾及孩子,父母之爱的缺失使他们年幼的心灵留下了不可修复的伤痕,于是他们想要通过一些别的方式引起别人的关注;还有一些是因为家人宠爱无度,养成了“唯我独尊”的心理,到了学校也是任性妄为。

不知哪位专家说过“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话我不认同。面对这样的学生,我相信大部分老师刚开始都会苦口婆心、耐心细致的教育、分析原因、寻求解决办法。但是把所有的原因都简单粗暴的归结到老师的身上显然也是武断的、不负责任的。问题学生有着不同的问题,他们身上背负的是智力原因、家庭问题、个体差异等不同的因素,进入到学校中难道光靠老师就能够把他们改造成品学兼优、积极向上的好学生吗?可能个别学生会,但是再优秀的老师都做不到全部改变。甚至有些学生内心抵触老师,把老师的教育和帮助当做找茬、看不惯而对老师心生恶意甚至拔刀相向。

有调查显示,对这样的学生,家长一般有三种态度:一种是不管不问,放任自流,将全部责任推卸给老师和学校,意识不到教育孩子也是自己的责任;一种是非打即骂,用不理智不恰当的方法去管教孩子,而这种不适当的教育往往使学生的逆反心理加重,结果适得其反;第三种是到处求助,找老师、找学校、看似积极主动却忽略了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产生问题的深层原因,仅仅下表面功夫也是徒劳。

学校作为学生生活和成长的场所,担负着学生的安全和教育责任。但是面对这样的学生学校能做的却只能是批评教育、回家反省。因为国家规定义务教育阶段不允许学校开除学生,很多问题学生都知道不管怎样学校都不会开除学生,所以更加肆无忌惮。当前学校最大的被动在于缺乏对学生的约束力,尤其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所以从学校方面很难有有效的管教。

诚然,问题学生的产生是多方面的原因,而解决问题也不能仅仅依靠某一方面的力量。在问题学生中,很多孩子是社会的受害者。在他们无助的时候,该警醒和检讨的是父母,应该及时发现并行动的是老师们和学校,而应该给予宽容和帮助的是我们的教育和社会。

参考文献:

[1]诸葛建欣.“问题学生”的成因及教育对策[J].教育科研论坛.2008(11)

[2]闫亚光,胡启平,焦利军.论“问题学生”的成因与教育转化[J].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社科版).2005(02)

[3]母丽娜.高校问题学生家访探索研究[J].经贸实践.2015(13)

[4]托坎·毛肯.高校“问题学生”的主观成因与转化教育[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5(09)

[5]李冰冰.高校问题学生的产生及其转化浅析[J].时代教育.2016(17)

猜你喜欢
家长学校老师
家长错了
学校推介
家长请吃药Ⅱ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犯错误找家长
六·一放假么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