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对大学生政治鉴别能力的冲击

2017-04-06 10:54曹连平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6年27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政治信息

曹连平

摘要:随着新媒体在当代社会的广泛应用,其对当代大学生群体的价值观尤其是政治鉴别能力造成越来越大的冲击,本文从新媒体的定义和传播特征出发,分析了新媒体对大学生政治鉴别能力造成的冲击,并提出了应对策略。

关键字:新媒体;大学生;政治鉴别能力

【基金】本论文为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青年基金项目《新媒体视域下高校思政课如何提高大学生政治鉴别力》,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SQ152034。

G641

一、新媒体的定义和特征

新媒体概念是1967年由美国哥伦比亚广播电视网(CBS)技术研究所所长戈尔德马克率先提出的。对于新媒体,目前国内学术届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综和各种学者的观点,本文对新媒体的定义为:新媒体是以数字技术为基础,以网络为载体进行信息传播的媒介。具体来说,新媒体是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有线网络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相对于报刊、户外、广播、电视四大传统意义上的媒体,新媒体被形象地称为“第五媒体”。新媒体在当今社会具有如下特征:

(一).虚拟性

众所周知,网络是一个虚拟的世界,网络世界的各种信息都是通过数字信号的形式来存储的,例如图片、视频、文本等。这就说明了网络信息仅仅是一些虚拟的符号。在网络当中,我们无论是作为一个传播者还是作为一个受众,信息交流的双方都是通过一个符号来代表自己,交流的双方都不知道彼此的真实身份。

(二).及时性

新媒体的出现,一方面打破了传统媒体在时间上的局限性,极大的缩短了信息传播的时间。另一方面打破了传统媒体时空的局限性,可以在瞬间使信息传播到世界的各个角落,实现信息的零距离传播。

(三).交互性

信息传播不仅是个人简单地获取与阅读的过程,也是个体与他人互动的过程。交互性包含两种含义:一方面,指用户在网络上获得信息时,可以有更多的自主权,即他们可以自己控制何时以何种方式获得何种信息。另一方面,指信息提供者与信息的接受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指用户的反馈。这意味着受众对网上信息具有选择权和迅速反馈的能力。新媒体具有自由和开放的信息交流方式与广泛的参与性,对于受众交流与参与的限制非常宽松,个体发表意见和观点的空间很大,并且受众的意见能够立即得到反馈。

二、新媒体对大学生政治鉴别能力的冲击

政治鉴别能力,简单讲就是指从政治上分辨是非的能力。说的具体一点就是指对政治现象、政治事件、政治关系、政治形势等进行鉴别、分析、判断,透过现象把握本质的能力,是一个思想观念、理论知识、政治立场、政治经验、政治观点等的综合运用,主要表现为在政治风浪和大是大非面前能够分清主流和支流、分清真善美和假丑恶,并能在行为上自觉地选择真善美,摒弃假丑恶。

新媒体的运用极大地丰富了大学生的学习方式、生活方式、娱乐方式、交往方式,拓展了他们的视野、思维空间和学习阵地。新媒体具有信息资源丰富、交流快捷便利、主体自由平等、娱乐时间碎片化、选择与使用个性化等特点,可以使学生更好更快地获取知识和学习方法,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自身的知识结构。可以更好地从事各类社会工作,发挥自己的潜力,展示自我,拓展、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促进大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和独立人格的形成。

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矛盾具有普遍性的哲学原理,新媒体的利弊是同时产生的。新媒体在为大学生带来方便快捷的同时,也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也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当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面对新媒体上各种思想文化的流行和迅速传播,各类信息十分繁杂,各种信息良莠不齐。当代大学生由于还涉世未深,行为多变,各方面尚未定型,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方面欠缺,在政治思维方式上仍存在一定的缺陷,政治鉴别力较弱,对社会现象不能作出较深刻的理性分析,时常陷入“想当然”的境地。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成熟,处于不成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中,选择信息的能力、是非辨别能力、自我调控能力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和提升。

三、应对新媒体对大学生政治鉴别能力冲击的策略

提高大学生政治鉴别能力,既是推动大学校园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培养高素质合格人才、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大学生的政治鉴别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是要靠在后天的学习生活中不断培养的。应对新媒体对大学生政治鉴别能力冲击的策略主要有:

(一).加强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

当今社会,伴随着新媒体的迅速发展,网络上存在着各种良莠不齐的信息,一些负面信息并不断的在网上传播,例如马克思主义无用论、马克思主义过时论、霸权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思想,如果大学生没有形成正确的是非标准,没有一定的政治鉴别能力,很容易被这些错误的甚至腐朽的网络信息所迷惑、俘虏。因此,必须加强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对理论的学习可以使大学生比较全面、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只有全面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才能使大学生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并拥护中国共產党的领导,才能全面地认识和把握各种复杂的矛盾和问题,敏锐地识别各种错误的观点和思潮,坚定地在各种复杂的局势中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二).引导大学生积极的参加政治实践

学校应积极创造条件鼓励大学生参与政治实践。一是把大学生放在具体的社会工作和社会政治事务中,让他们承担一定的责任和义务。例如组织大学生到街道竞聘居民委员会主任助理、在乡镇等基层单位实习锻炼等。这样既有助于促进大学生在社会这个广阔的大课堂中学习政治理论和政治知识,提高他们的政治鉴别能力,又有利于大学生深刻的认识国情、民情,了解真实的政治现状,使大学生更加坚定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信心。二是在学校的政治民主管理中,要真正发挥大学生的主人翁作用。为大学生参与学校政治民主管理提供一定的机会,尽可能多的倾听学生对学校政治民主管理的意见。让大学生参加学校的管理,既能培养他们的政治参与意识,也能锻炼他们的政治参与能力

总之,新媒体时代对大学生政治鉴别能力的引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必须加强理论学习,提升正确使用新媒体的能力,规范自身行为,逐步提高政治鉴别能力。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政治信息
办公室政治
第1课夏商周政治制度教案
Chinese Attitudes towards the 1995—1996 Taiwan Strait Crisis
订阅信息
讲政治要防止几个误区
展会信息
政治法律
论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联系
健康信息
健康信息(九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