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三年月岩周建官诗刻考述

2017-04-06 02:03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周敦颐道光太极

陈 晨



道光三年月岩周建官诗刻考述

陈 晨

(中山大学 哲学系,广东 广州 510006)

周建官是周敦颐后裔。湖南永州道县月岩今存道光三年周建官诗刻。文章对周建官事迹略作考述,并对诗刻内容进行注解和分析。

周敦颐;周建官;石刻;月岩

湖南永州道县月岩今存道光三年周建官诗刻,释文如下:

《戊寅自芝城甦還復经洞中口占》:

分明太極個中人,千載長㽞不老春。悟到一身探月窟,行間两足躡天垠。循環有象真活潑,造化無言契渾淪。故址尚餘庭草翠,风光满眼識迷津。

萬古大疑形大地,别開一竅露先天。人來洞府如懷谷,地近鴻蒙訝太玄。一綫生機真有本,是般精意浩無邊。向來共话陰陽體,誰把乹坤动静傳。

旹大清道光三年三月上巳㞢袯除日也,後裔㫚然建官題。

石刻呈矩形,高宽90cm×75cm,位于月岩石刻群底部,左侧为民国时期题记,右侧为明万历年间题记。全文分作十五行,每行字数不一,字体行楷,字迹大致清晰,但石面有三条较细的风化痕迹,以致有少数文字难以释读。全文包括题目、七律二首和落款。

诗刻作者为北宋理学开山学者周敦颐(1017-1073)的后裔,落款省去姓氏,直书“后裔㫚然建官题”,故作者全名应为周建官,㫚然是其字或号。周建官事迹不详。据清光绪三年(1877)《道州志·人物·耆老》记载:“庠生周建官八十二岁。”《耆寿》名录记载顺序为随到随登,不分先后。因为《耆寿》所载周建官与石刻作者处同一地域和时代,故推测为同一人。诗刻作于道光三年(1823),周建官时年二十八岁。诗刻题目中的“戊寅”指道光三年的日期,即道光三年正月初八。按“戊寅”如果是指年份,即嘉庆二十三年(1818),然而诗刻题于道光三年(1823),时间不符,故戊寅为日期。依《二十史朔闰表》,道光三年正月辛未朔,则戊寅日为正月初八。周建官自道州至芝城(今永州零陵),于三月初三上巳日复还道州,再次经过月岩,并留下口占。诗刻内容由观赏月岩奇特的地貌,产生了超越世俗的想象。

前一首诗,首联中“太极”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范畴,在儒、道两家思想中都占有重要地位并得到广泛运用。据目前所见,其最早出现于《易经·系辞传》与《庄子·大宗师》中。《易经·系辞传》中有“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的词句,其中的“太极”范畴,已经由“大衍筮法”中蓍策未分、奇偶未形之意,逐渐延伸为哲学层面上天地混沌未分、阴阳未辟未交的宇宙本原的涵义,此一点在周敦颐《太极图说》中得到了明显的继承和发挥。《庄子·大宗师》中也有“道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的说法,此处的“太极”指时空的最高极限,“道”于“太极”而言也仅仅具有逻辑上的先在性而非时间上的先在性。从周敦颐的“无极而太极”、“太极本无极”的表述中,其“无极”和“太极”是在不同角度对宇宙终极状态的一种表达。此联描绘的“太极個中人”,应为体道、悟道、得道之人。得道之人超越于生死变化之外,所以能够“千年长留不老春”,这是颇有道家、道教色彩的一个开头。诗刻处在月岩这一特殊环境,此得道之人亦可指周子。

颔联中“天垠”,指极远的地方。东汉张衡《七辩》有句:“览八极,度天垠,上游紫宫,下栖昆仑。”此联写诗人在月岩中探查、行走,仿佛觉得自己已经穿越到遥远的天际。

颈联中“造化”意为大自然。《论衡·自然》:“天地为炉,造化为工,禀气不一,安能皆贤?”李白《与韩荆州书》:“君侯制作侔神明,德行动天地,笔参造化,学究天人。”“浑沦”,指宇宙形成前的迷蒙状态。《列子·天瑞》:“浑沦者,言万物相浑沦而未相离也”。此联从现实的视角看,是诗人在月岩中观察到月象变化的灵动活泼;从体道的角度看,则是领悟了道显现为活泼的万象,大自然无言地点化出宇宙原初的意义。

末联“故址”应指周子曾行走、生活过的月岩一带地方。程颢曾说:“周茂叔窗前草不除去,问之,云:‘与自家意思一般。’”时间正值春季,满眼的芳草生翠,使诗人在自然风光的感染下,对道和宇宙有了新的认识。

后一首诗,首联“先天”一词首见于《易经·乾卦·文言传》:“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后人称陈抟所传《易》学为“先天《易》学”,此先天《易》学,传为伏羲氏之《易》。《周礼》“太卜……掌三易之法”。朱元升《三易备遗》注云:“伏羲之《易》,小成为先天,神农之《易》,中成为中天;黄帝之《易》,大成为后天。”罗泌《路史》云:“伏羲氏之先天,神农易之为中天,神农之中天,黄帝易之为后天。”炼丹家将“先天”引申为生来固有,“后天”引申为人为的修炼,陈抟在丹道的炼养之中,视先天重于后天,故世称先天道派。此联用此典,描绘宇宙起源、大地形成的过程,把月岩的神奇景观比喻为大自然“别开一窍”,令人能参悟自然奥秘的一个通道。

颔联中“洞府”,多释为神仙之居所。二字连用起始于南朝沈约的《善馆碑》:“至道玄妙,无迹可寻。寄言立称,已乖宗极。神宇灵房,于义非取。九仙缅邈,等级参差。或藏形洞府,或栖志灵岳。达人独往之事,志非易立;餐松饮涧之情,理难轻树。止欲渐去喧嚣,稍离尘杂。”此意在点明求道之所应远离尘世,或在洞府或在高山。其后,洞府一词为道教所用,成为指代道教神仙、信徒居住场所的专用名词。周敦颐在各地游览寺庙道观时,留下了多篇使用“洞中境”、“洞府深”等语辞的诗文,透露出他对于道教“真境”的向往。“洞中境”、“洞府深”、“真境”等语辞为道教理想境地。道教将其理想境地分为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以及七十二福地。在诗作中周敦颐还使用了大量老庄风格的语词来表达其心思与心境,如“无事”、“冥默”、“无音”、“静”等源自《老子》,“天机”、“隐几”、“倚梧”、“达士”等则与《庄子》有关。在周敦颐会通三家思想的胸襟中,这些用以表达人生生存意境的特殊用语,正表现出他内心不时流露出的道家生活情趣的一面。“怀谷”,《老子·十五章》:“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形容善于行道的人,空豁开阔,像深山的幽谷。“鸿蒙”,指宇宙形成前的混沌状态。“太玄”,或指天人之际的大奥秘。西汉扬雄曾模拟《周易》而作《太玄》,说:“夫玄也者,天道也,地道也,人道也,兼三道而天名之。”此联承首联,继续借月岩探究宇宙自然的奥秘,把月岩比喻为道教中的福地洞府,让人联想到类似宇宙刚刚形成、接近天人之秘的境界。

颈联中,诗人感叹月岩蕴藏着令人顿悟的造化奥秘和自然生机的钥匙,身临其境,越来越感觉到其中的精义广大无边。

末联中“阴阳体”、“动静传”,转借《太极图说》:“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此联引用周子学说,蕴含着诗人对周子的崇敬和追思。

落款中“袯除”是一种民俗。“上巳”即农历三月三日,人们在这天要到水边举行一种叫做“袯除”的仪式。人们聚在水边沐浴、熏身,用各种草药擦洗全身,以水除垢祛病,并有到郊野寻芳探胜的习俗。周建官选择在三月三日来到月岩,或许和这一风俗有关。

清代月岩石刻所存二诗,皆参赞造化的奥秘,在义理层面表达了对太极、易道、道家老庄思想的理解和阐发,用典精熟。后裔周建官好学深思,在人生情调上也继承了不少的周子遗风。

[1]陈垣.二十史朔闰表[M].北京:古籍出版社,1956.

[2]袁宏.周敦颐“太极”观的美学特质[J].周易研究,2007,(5).

[3][宋]朱熹.周易本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4][清]孙诒让.周礼正义[M].北京:中华书局,1987.

[5]程庆元校笺.沈约集校笺[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5.

[6]陈鼓应.论周敦颐《太极图说》的道家学脉关系——兼论濂溪的道家生活情趣[J].哲学研究,2012,(2).

[7]陈克明点校.周敦颐集[M].北京:中华书局,2009.

(责任编校:张京华)

2016-10-26

陈晨(1988-),女,湖南湘乡人,中山大学哲学系博士研究生。

K852

A

1673-2219(2017)01-0008-02

猜你喜欢
周敦颐道光太极
一道光
人何以成圣?——明清《濂溪志》中的周敦颐
游太极洞
『太极+』,未来可期
世界,从此『太极』
情怀:照亮忧伤的一道光
龙猫,你爱的那道光是爱情
周敦颐赏莲图
精琢多姿 盛世传承
白成一道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