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彪
摘要:教育的发展是一个永远不会过时的话题。社会基础教育的发展,离不开师范的发展。师范在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从世界师范教育发展的整个过程来看,师范教育经历了从初等师范教育到中等师范教育再到高等师范教育这一发展变化过程,呈现出从数量增加到质量提高、从单一封闭到多样化开放的发展趋势。相信只有不断探索,不断发现问题,才能进步并完成对教师教育体系的优化与完善。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师范教育的传统与变迁。
关键词:师范教育;发展;变迁
G659.2
一、师范教育的内涵
师范是对教师职业特征的概括。教育学界对教育概念的界定也是多种多样的。基本上都是从社会的角度、个体的角度来定义“教育”。从社会的角度来看,可按广义、狭义两个层次进行。广义上的教育指“凡是有目的地增进人们的认识、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发展人们的智力、体力的一切活动。”①狭义上的教育“专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活动,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诸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②从个体的角度定义“教育”,通常把“教育”等同于个体的学习或发展过程。
师范教育是培养教师及教育研究人员的专业教育,包括教师的职前培养、职后培训以及初任教师的考核与试用。师范教育隶属于教育系统内部自我服务的领域,为学前教育、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服务。
二、师范教育的发展与改革
通过近百年的发展与完善,在经历了继承与不断创新后,我国现代师范教育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开启了现代师范教育的新篇章。1958年,我国的高等师范院校由建国时的12所增加到58所。1977年,高考恢复,师范院校的招生也随之正常化。1978年,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加强和发展师范教育的意见》。1985年颁布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特别强调,“把发展师范教育培训在职教师作为发展教育事业的战略”。1993年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也明确提出,“政府要增加教育资源的投入,特别是要大力办好师范教育”,师范教育又重新成为教育工作的重点。不仅是政策上的支持,国家还先后在法律上对教育的发展予以保障。1986年颁布的《义务教育法》、1993年颁布的《教师法》,在法律上为师范教育的良好发展给予了明确保障。此后,国家为了提高师范教育的质量,在2007年出台了师范院校免学费的政策。这些政策的出台和法律的制定,促进了我国师范教育的发展,也基本健全了师范教育制度。
三、师范教育教学改革的路径
1.积极转变教育思想
教师一定要从关注知识技能教学,转向培养学生终身发展能力和思维的教学。创客教育也不是少数信息技术教师和科学课程教师的“专利”,而是每一位教师的责任和基本教学素养。
2.要把综合大学和师范院校培养的中学教师的规格统一起来
即综合大学的毕业生如果愿意做教师的,应当学习教育学科的课程;师范院校的学生则在专业学科水平上要与综合大学基本相当。综合大学要取得培养教师的资格,必须提出教师教育的课程计划,开足一定的学分,经专家评估后由教育行政部门批准。
3.教育学院与师院或师专合并,把教师的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结合起来
同时,职后培训的要求比职前培养的要求更高,现有的教育学院是胜任不了的。两校合并,可以合理配置资源,优势互补。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发展远程教育,把现有不合格的教师提高为合格教师。但要认真组织和考核,不能流于形式。
4.教师资格认证制度进一步完善
由于我国的教师资格认证制度起步晚等原因,目前还没有统一完备的教师资格认证标准。就目前我国教师的现状来看,入职资格要求不高,过程过于简单,专业性不强。长此以往,必然造成教师队伍的教育素质偏低,教育教学的质量难以得到保证。因此加强教师职业化、专业化的要求,提升对入职教师的资格要求是必要可行的,应不断改革和完善教师证书的资格评取制度,构建教师教育评价指标体系,建立教师教育课程鉴定制度等,加强对教师教育的质量评估,切实提高教师质量。
5.对学习方式进行调整
师范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在扩展师范生思维能的基础上,使得他们获得相应技能和知识,且综合素质也会发生提升。就上述目标实现的影响因素而言,师范生的主动学习会对目标实现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师范生学习方式的调整。当师范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得到有效突出之后,教师应该对师范生的主体意识进行合理强化。在这种背景中,师范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得到了良好的发展,他们的主动性学习会促进最终学习效果的提高。
6.教育課程模块的优化
该模块包含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两个子模块,重点培养学生形成职业教师的素养以及教书育人的能力。该模块中开设了教育学、教学心理学、班级管理与教学艺术、现代教育技术等理论性课程,这些课程帮助学生初步了解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树立“师者,传道授业解惑”的基本观念。此外,再加上为期14周的多媒体教学系统设计实践、教育实习等实训专项环节,学生自己制作教案登台讲课,协助实习单位班主任管理班级,从而实现了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具备基本的教学能力和班级管理能力。
7.人文科学素养课程模块
高等教育的任务当然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某个具体专业的知识或掌握一门具体的职业本领,高等教育在为经济社会输送高端人才的同时也肩负着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文化人才的特殊使命。学校层面建构的通识课程体系,包含上百门社会科学、自然科学课程,涉及艺术、人文、经济、管理、工程等等门类,课程短小精悍,学习者凭兴趣自由选择,这对于职师班学生扩大知识面,提升文化素养,增强持续性发展能力大有裨益。
总之,师范教育是随着社会形势的变化而进步的,只有在发展的历程中剖析自身存在的问题,灵活应对,适时变革,提出改革创新举措,才能为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郝文武.师范教育向教师教育转变的必然性和科学性[J].教育研究,2014,03:127-131.
[2]周宁之.近代中国师范教育课程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
[3]韩清林.积极推动师范教育转型构建开放式教师教育体系[J].教育研究,2003,03:54-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