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春岩+张东鸣+沈成君
摘 要:本文通过调查“微课”这种教学手段在吉林农业大学的推广及应用情况,分析微课平台的功能及作用,搭建教师教学经验交流和教学风采展示平台,促进专业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融合,推动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学能力,促进教学模式与方法的改革,最终提高教学效果,提升学校整体教学质量。
关键词:微课;平台;建设;管理
目前很多研究人员都在对微课进行研究,很多院校也就微课的特点开展各种研究与实践,从而更好地通过微课平台来促进知识的传播和教学改革创新。本文正是从扩大我校网络资源使用范围、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提升教师专业发展能力等角度进行的研究。
一、吉林农业大学本科学生“微课”基本认识调查
笔者随机对吉林农业大学学生进行了背景调查分析。本次调查主要调查学生对微课程的认识及态度、对网络平台授课的态度、对移动学习的软硬件使用情况。调查对象为在校本科二年级或三年级学生,发布调查问卷45份,回收有效问卷42份。
在关于对微课认知情况的调查中,有12人表示听说过微课,比例达28%,学生被问及都听说过哪些在线课程平台时,大多数学生(45.2%)选择开放较早的网易公开课平台。可见,国内在线课程平台建设任重道远,仍需加大优秀资源的建设和推广力度。
在对学生现有上课状况及对微课的态度调查中,只有11.9%的学生能够做到一直高度关注教师的一举一动以及讲课内容;一半学生偶尔会走神,但多数时候很认真;28.6%的学生会经常溜号,9.2%的学生认为课程时长过长,常常提不起兴趣听课。57.1%的学生认为由自己掌握学习时间和学习进度的学习方式更为适合自己。在传统课堂和以视频短片为主要资源的课堂学习方式的对比中,80.9%的学生更喜爱网络课堂的方式,高达73.8%的学生认为教师的指导对网络学习是必不可少的,可见多数学生对微课的学习模式存在潜在的兴趣。
对学生日常网络化学习环境的状态的调查中,只有33.3%的学生能够做到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学习,11.9%的学生在课下几乎从不学习,仅有23.8%的学生将智能手机应用于学习,大部分都用于娱乐或社交。
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可得出结论:目前我校学生对微课辅助教学的手段非常感兴趣,但学生自学能力和自律能力还需加强;学生对目前传统的教学方法不是非常满意,希望教师能将信息化教学方法和手段应用于课堂。
二、吉林农业大学网络资源建设问题
针对学校网络资源建设及课堂教学效果,课题组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全校师生进行了调研,最终得出我校目前课程信息化建设存在以下需解决的问题:
1.教师教学设计能力和水平仍需提升。多数青年教师和部分具有副教授职称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能力和水平方面有待提高。教师课堂教学内容不精、信息量不足、效率不高;教材选用不符合学生需要(26.21%的学生对教材选用不太满意);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结合不密切;课堂没有体现出师生双边互动。
2.青年教师组织和驾驭课堂能力较弱。只注重“教”,难以兼顾学生上课状态;很少或不开展问题讨论与辩论;对于意外情况把握和处理能力不足;仅限于书本或大纲内容,很少有扩展和延伸;教师自身知识储备和应对学生质疑能力亟需加强。
3.教师利用现代信息手段改进教学的能力与水平不高。多媒体课件多数是电子教案,质量普遍较差,动画、图片、音频与文字结合的不够。教师对辅助教学资源建设意识不足,很少或不投入精力,对学生课下学习的引导和提供的资源不够,课堂教学没有得到有效延伸。学生对多媒体授课满意率极低,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4.教师教育教学理念不够先进,教学改革积极性不高。教师教育教学理念相对落后,对高等教育发展的形势把握不够。教学多按部就班,改革与创新的意识差。教师对教学研究很少或根本不投入精力,教学改革热情和积极性不高。
5.信息化手段在教學改革中应用不到位,网络教学资源建设滞后。一半以上专业的“网络资源建设与使用”观测点评价等级为B或C,教师利用信息化手段推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较弱。网络资源建设滞后,45.28%的教师认为网络教学资源不能满足教学需要,多数课程教学中极少或不应用网络教学资源,另有17.4%的教师反映根本没有网络教学资源。
三、微课开发与管理平台功能与特色
微课开发与展示平台本着充分发挥非限制性网络学习优势的目的,旨在改善目前我校微课视频质量、交流功能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力求搭建一个供教师教学交流、学生微课学习,以及对微课进行评价与推广的平台。
参考文献:
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中国电化教育,2011(10):61-65.
基金项目:吉林农业大学研究课题“基于地方高等农业院校特色的微课平台建设管理的研究与实践”。
作者简介:吴春岩(1982— ),女,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研究和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