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梅+沈君凤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教育技术也逐渐发展,引发了教学方式的变革。微课作为一种短小精悍的教学方式,受到了师生的广泛关注和应用。本文从微课与传统课堂的相互关系出发,探讨了各自的优缺点,提出相互融合可以发挥各自的长处,获得更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微课;传统课堂;关系
一、微课的缘起及定义
国外微课最早起源于1993年,由美国北爱荷华大学的麦克格鲁教授开发的“一分钟有机化学课程”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在我国,2011年7月,胡铁生最早在广东省佛山市首创“微课”模式。
微课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最早对它进行定义的是胡铁生。随着他对微课进一步的思考与研究,他最新提出的微课定义是:微课又名“微课程”,是“微型视频网络课程”的简称,它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主题、实验、任务等)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新型网絡课程资源。
二、微课与传统课堂的对话
微课与传统课堂共同服务着广大学习者,它与传统课堂的对话从下面几个方面展开:
1.时间与内容。传统课堂通常围绕某一课题或线索来展开,涉及的知识点可能比较多,时间一般为40~45分钟。而微课是在短小、有限的时间里对一个集中的主题或者是一个知识点进行深刻的阐述,时间一般为10~15分钟甚至更短。传统课堂涵盖的知识点广泛,更具有逻辑性和连贯性;微课时间短,人的注意力会较容易高度集中,随之效率也会变高。
2.传授形式。传统课堂以面授为主导形式,讲授者可以和学生进行互动,通过交流有助于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索,而且教师可以按具体情况调整教学进度。微课以视频文件为主,一般是老师对着录像机提前录好教学视频,后期再经过视频的剪辑、配音、添加字幕等程序发布出来。学习者观看微课就可以不受时间地点控制,并且可以按自身需要进行反复学习。
3.适应人群。微课作为一种线上学习模式,大多适用于有一定自学能力或者是有相关学习兴趣的人群,这类人往往自觉性会高一些。而传统课堂更多地适用于在校中小学学生用来培养学习习惯,这类学生注意力不那么容易集中,往往需要通过当面的交流谈话与督促而达到学习效果。
4.从心理学角度看两者对人的影响。传统课堂是面对面的教学模式,在教学的过程中人与人有直接的交流过程,学生不仅能学到知识,还能锻炼口语能力,有助于身心的健康发展。而微课作为“微时代”的产物,它是建立在网络平台上的,不必直接与讲授者打交道,若长期仅将微课作为主要学习手段,缺少互动,那么学生的思维会处于一种比较被动的状态,不利于身心的长期发展。
5.应用的广泛度。我国的传统课堂教学有数百年的基础与经验,方案与形式都已经比较成熟,体系也比较完善,故应用的范围很广,现在的小学、中学及大学的教学方法还是以传统课堂教学为主。微课在我国发展的时间只有数年,很多方面还在慢慢地探索,体系也正逐渐搭建,尚不如传统课堂健全。微课以一种“细微”的形式渗透到人们零碎的时间中,起到一个丰富与提高学习质量的作用。
三、微课与传统课堂的关系
1.“点”与“面”的关系。微课与传统课堂有着“点”与“面”的关系,这一点主要体现在内容和使用层上。传统课堂的时间较长,可以对一整块的课题内容进行讲授,称之为“面”,而微课更细致化,内容为某一个小的知识点,称之为“点”。“面”的内容多而广泛,“点”的内容小且深刻,二者各有特点。
2.交融与互补的关系。微课发展至今,以其短小精悍、可移植与推广能力强受到了人们的重视与欢迎,但作为一种正在兴起的教学模式,体系还不够完善。而传统教学模式的体系经百年的锤炼已完善,但亦有不能长时间抓住学生注意力等缺点。因此,将微课与传统教学模式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用微课教学辅助传统教学,用传统教学推动微课教学,将二者的教学优点共同放大,最终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能力。
四、结论
微课近几年来越来越受到重视。从各层面来说,它与传统教学模式都有各自的优缺点,而二者的关系如今更是水乳交融般相互促进,不可分割。只有扬长避短,充分融合它们的优势,才能真正推动教育的革新。
参考文献:
[1]焦建利.微课及其应用与影响[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
[2]戴波,刘华戎,彭云.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教育技术融合的课堂教学模式探讨[J].黑龙江教育,2013(9).
基金项目: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信号与系统课程微课设计与制作”(项目编号:20151051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