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提升在行动
——山东检验检疫局加快推进出口食品农产品品牌建设
近年来,山东检验检疫局根据山东出口食品农产品贸易发展形势,加大力度、创新举措,制定质量品牌提升行动计划,着重从打造无形品牌、区域品牌、企业品牌和“同线同标同质”示范品牌四个方面加快推进山东出口食品农产品品牌建设。
山东在对出口食品农产品原料种植、养殖场实施备案管理的基础上,创新举措,以标准化管理为重要抓手,依据国际标准和进口国(地区)技术标准、规程,结合实际,组织制定了菠菜、生姜、花生、浆果、禽肉等多项高风险出口食品农产品原料的备案标准和操作规范,为出口企业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扫除了障碍。
此外,山东强化标准制定与认证,推动出口食品农产品原料种植、养殖基地备案和监管采信良好农业操作规范(GAP)认证,鼓励引导加工企业和种植业者开展欧盟GlobaGAP、日本JAS认证等,逐步实现了出口产品原料基地农资供应、生产管理、质量检测和收购销售的国际化和规范化管理;发布国家标准《初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域化管理要求》(GB/T26407)1项,鼓励地方政府开展相关认证;重点规范了供港澳蔬菜原料基地的管理,保障了山东供港澳蔬菜的质量安全和稳定供应,成为山东与港方食品安全合作的一张名片。
尽管国际贸易形势严峻,但山东食品农产品出口贸易仍保持平稳发展,2015年出口货值211.4亿美元,与前一年持平,连续17年位居全国第一位。出口大宗产品主要是木材及竹木草制品、蔬菜、水产品、花生、肉类、调味品、粮面制品、罐头和保鲜水果,约占出口食品农产品总值的86%,出口近200个国家和地区。2016年1月至10月,食品农产品出口货值达184.15亿美元,同比增长8%,高于全省出口货物1.52%的增幅。通过连续5年实施出口食品质量提升工程,出口合格率达到99.96%。
山东始终将示范区建设作为打造山东出口食品农产品区域品牌的重要依托,自2009年开始推动山东首个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创建至今,山东已建成国家级示范区49个,占全国总数的16.84%,数量继续保持全国第一。
2014年,山东提出并推动创建全国首个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省,并分别在10个市、92个县(市、区)建成示范市、示范区。据统计,示范区内创立的国际品牌达50多个。该局充分发挥区域品牌建设对示范区建设的引领作用,着力做好品牌创建的培育激励机制,鼓励出口企业在国外进行商标注册,推动示范区申请农产品国家地理标志认证。积极与山东商务厅开展出口农产品推介活动,加大对示范区内优秀品牌的推荐、宣传力度,提高国际市场知名度。
目前,山东省的质量安全示范区成为地方政府招商引资的“金字招牌”,日本伊藤忠等知名企业在全国首个市级示范区威海投资建设食品加工企业;河南某企业在山东建厂生产加工禽肉实现了出口欧盟市场。示范区海内外影响不断扩大,省政府连续6年组织示范区和出口农产品海外推介活动,引起日韩等主要贸易国家官方的高度关注,“中韩国际共建食品安全示范区”正在稳步推进。示范区内的产品不断推向国内市场,在上海联华、北京华普等国内20多个大中城市的超市,均有山东省出口食品的“靓影”。
山东注重知名企业品牌的带动作用,始终将质量提升作为提升出口食品农产品企业品牌形象的核心工作,连续5年在蔬菜、花生、浆果、水产、肉类等大宗出口产品领域打造质量提升工程,提出品牌引领的目标,围绕品牌建设着力提高企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山东企业开始瞄准高端市场,获得欧盟注册的禽肉企业全部为山东企业,达到32家;对日本注册禽肉企业51家,占全国同类注册企业的50%,出口产品种类已扩大到近百种,同类产品较其他市场货值高出近20%。以泡菜为例,山东辖区有12家泡菜企业通过了HACCP体系认证,10多个品牌在韩国市场站稳。据不完全统计,山东省年出口额超过1000万美元的自主品牌产品逾30个,深受国外市场欢迎。
企业以品牌开拓新兴市场能力得到强化,对巴西、中东、拉美等国家和地区的出口增幅均超过20%。在全国率先实现苹果和砂梨出口美国、鲜梨出口以色列、苹果出口智利,起到了典型示范作用。出口禽肉质量管理体系获欧盟官方认可,山东成为我国唯一一个可以对欧盟出口禽肉的省(区)。
为更好地贯彻落实李克强总理关于实施“同线同标同质”(以下简称“三同”)工程的指示精神,山东检验检疫局积极开展了出口食品企业内外销“三同”工程和示范企业培育工作,积极引领企业转型发展,引导和帮助解决企业发展内外联动问题,更好地统筹国内、国外两个市场。
“三同”工程实现了企业出口、内销产品在同一生产线、按相同的标准生产,达到同样的质量水平,引导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据统计,2016年1月至10月,山东辖区“三同”企业新增内销额12.09亿元,同比增长18.65%。截至目前,山东省已培育212家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占全国总数的五分之一,位居全国第一。
通过“三同”工程的实施,推行“一标两市”,不仅解决了企业在生产管理、内外市场开拓中存在的问题,也将质优产品推向国内市场,满足了国内消费需求。
(张刚 徐海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