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宏宇
【摘要】:传统聚落是人类在生产劳动中利用自然、改造自然而创作出的生活环境,本文通过对传统聚落的文化保护与开发,探讨传统聚落与社会发展的协同进化的途径,并从中寻找到一条适合体现小城镇建设的规划方式,将其运用到小城镇住区建设中,完善小城镇规划体系。
【关键词】:传统聚落;小城镇建设;城市化
如何在偌大的城市背景下保護传统村落并发展小城镇建设,成为我们应该思考并解决的问题。本课题将从对传统聚落的保护和小城镇的开发作为着重点,视传统聚落为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并充分利用它们,在城市化的背景下发展规划并加以保护、控制和更新。
1、传统聚落文化保护的重要性
根据《汉书·沟洫志》记载,“聚落”即“村落,人们聚居的地方”,是人类聚居和生活的场所。传统聚落景观具有明确的地域性特征,反映了当地居民的生活状况和风俗习惯,在表面来看不具有科学的规划设计但却反映了聚落的最真实的需求。因此,探寻传统聚落的空间结构形成演变方式及特征,将其运用到小城镇建设规划中,对其地域性特征的塑造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1传统聚落的形成条件
传统聚落的形成包括两个方面:自然条件和人文形态。自然气候条件对传统聚落景观形成的影响十分突出,不同的气候条件对住宅的布局、建筑形成都有着决定作用。人们本着“天人合一”的传统观念“山环水抱”的生活习惯选择居住场所,聚落的形成无非是人们选择最适宜简单生活条件的场所。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多样,各地区气候差异巨大,对传统聚落景观的影响显而易见。例如,地处严寒地区的东北地区、华北地区,为了抵御严寒、增加日常光照采用了大四合院的院落布局;地处温暖潮湿的广东、广西等地区,为了抵御烈日和应对阴雨连绵的天气,而较多采用狭窄的街道减少日照和增加通风、采用骑楼的建筑方式,为人们的雨水出行带来了方便。
传统聚落景观是由大量的单体建筑组合而成,因而其呈现出的景观的特征与每个建筑材料和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由于经济条件和人力物力等各方面的影响,传统聚落中的建筑大多采用的乡土材料,形成各地区独有的建筑形式。例如,福建的土楼、黄土高原的窑洞式的传统聚落都是由于人们为了适应当地地形地貌、采用地方材料,常年累计制作加工完成。这也成了当地的特色景观符号。
人文形态包括自然风水观念、传统文化习俗以及宗教信仰等方面。突出了“以人为主体”的指导思想,在我国,自然风水自古以来都在影响着人们选择、建造住所的方式,用“阴阳五行”之说来选择安身立命之所,讲究负阴抱阳,背山面水。由此,凡是山水环境的传统聚落,也大多都是相同格局。说到格局,传统聚落空间结构形态各异,常见的聚落空间建构形态有:集中型、组团型、带型、放射型、灵活型、象征型。每一种空间都是人们通过大自然的条件长时间人为积累形成的格局,每种格局都带代表一方水土的地理环境和风俗习惯。
1.2传统聚落的保护与开发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于聚落建筑的保护是迫在眉睫,究竟怎样的措施才能更好地保护传统聚落并妥善的进行开发呢?笔者认为首先应该根据各个地方不同的现状条件、地貌特征、人口分布及密集程度和城市规划要求合理布局,并与周围环境相互结合,根据以上几个方面因素综合提出对传统聚落的保护对策与开发更新。
通过实地调研和深入研究当地历史状况,挖掘传统聚落的精髓和遗留的片段,化零为整,将残缺的传统聚落片段连为整体,从而形成城市与地区间的保护体系,许多生态环境与传统聚落是相契合的,能够使我们更好地去保护、更新传统遗产资源。
要想更好地保护并开发传统聚落,更多的应该要依靠广大民众的一起努力,单单依靠少数人的保护力量是微不足道的,所以要号召所有人认识到传统聚落的历史和现代价值,共同倡导保护传统资源的行为,提高保护传统遗产的意识。可通过网络、自媒体技术进行传播,使保护传统聚落的意识深入人心,根深蒂固还可以在发展旅游项目的同时增加一些醒目的保护标志,让游客在不知不觉的氛围中能自觉遵守规则,保护资源。
2、 小城镇建设规划设计尺度
2.1、对小城镇建设存在问题分析
柯布西耶说:“一种尺度即代表一个时代,它是精神的标尺。”小城镇是城尾乡首,是一定区域的农村中心,对于现代来说,小城镇的建设中还存在一下几个问题。如:其一杂乱无章,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富裕起来的农民开始自发改造住房,拆租屋、盖洋楼;政府引导房地产投资统一建设、综合开发。但大多数都忽略了小城镇的地域特性,“千镇一面”没有科学性地对其自然环境、人文背景进行调查分析,也没有统一的建筑方式目标和内容,导致了小城镇的建设呈现出杂乱无序的形态。其二速度失控,小城镇在我国的城镇化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是科学发展城镇化、减轻大城市发展压力的重要环节之一。因而,国家对其建筑投入也逐年递增,这也就导致了小城镇住区的建设力度在不断加快。失控的兴建大马路、高楼大房,而忽略了小城镇原有的生活气息,让小城镇过度的“大城市化”,使原有的生活场所与生活纽带消失。其三特征单一。地域特征不明显,现阶段小城镇的住区规划容易忽略地方特性,既没有展现出独特的地域文化,也没有迎合当地的自然地理特征。新建筑区规划往往是满足建设量要求、舒适美观即可,没有真正的落实到不同地区居民的实际生活需求。
2.2小城镇建设实践的发展趋势
小城镇特色可以产生双重效应,通过小城镇地域性特色的设计,加速小城镇内部资源的聚集,不断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小城镇特色可以使当地的居民引以为豪,也会引起外来人的仰慕和兴趣,地域性特色形成的感召力能够集聚更多的外部资源,促进小城镇更快的发展。在小城镇发展建设中要注重内涵建设,按照“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突出特色”的指导思想,使小城镇建设和自然环境和谐共处,寻找地方的文化传统、民俗习惯,保护城镇历史遗迹,以此建设各具特色和功能的城镇。
3、 结语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传统聚落的保护和更新工作成为越来越重要的历史遗产保护工作,保护不仅仅靠专业人员的修葺和维护,更需要广大民众的共同努力,修建魅力独特小城镇,从我们每个人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为国家的传统资源保护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