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丽云
摘 要:在新课标理念的影响下,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思维能力越来越引起教育者以及受教育者的关注。让学生构建良好的知识结构;拓展学生思维空间;鼓励学生质疑,引导学生释疑,开阔学生智力;充分让学生动手操作探究的过程,并以此来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思维能力。初中数学在学生的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随着现代中学教育的发展,对中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已成为当代中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因此,本文以初中数学教学为例,探讨对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创新思维能力
一、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创新思维能力可以加大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数学问题是丰富多彩的,不仅数学学科内部有不少的问题情境,现实生活中也存在着许多与数学相关的问题。教师在授课前,为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往往是通过创设情境来帮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找到数学问题,并形成解决这些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创新思维能使学生提出问题,而问题源于情境,情境又能引入到实际生活中,此背景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知识相关。。
2.创新思维能力可以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所谓数学应用意识,是指人们运用数学语言描述问题,运用数学思维思考问题,运用数学知识、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主动性。数学的应用不仅是解决几个实际问题,应该说数学的应用体现在不同的方面,可以作为一种语言、一种思维、一种策略等,所以在教学活动中,应尽可能展现知识的发生与应用过程,使学生在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的基础上,理解并掌握相应的知识技能,让学生经历使用各种数学语言和符号,来表达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从而建立数学关系式,并获得合理的解释,理解并掌握相应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以形成初步的应用数学的意识。
二、培养创新思维能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创新意识较差
大多数中学生属于知识继承型学生,在学习中死记硬背,机械性地学习,这几乎磨灭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数学的好奇心。题海战术泯灭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他们仅满足于数学课堂上教师所灌输的知识,满足于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另外,现代中学生的学业负担太重、资料繁多、考试频繁,使他们被动地参加数学活动。
2.创新思维能力缺乏
为了顺应新课改的发展要求,近年注重了对中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对数学活动的教育,然而动手实践能力的加强不等于创新思维能力的加强。中学生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创新思维能力未得到提高的现状。
3.学生的主动性不够,教师思维代替学生思维
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就是学习,这个过程应是积极的、主动的。课堂教学就是让学生“动”起来,才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学习要以主动为前提,继而培养其创新能力。但是,目前数学课堂上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教师以自己的想法决定对一些问题不讲或一句话带过,常常埋怨学生:“这么简单的题都还弄不懂吗?!”这样的话语不是给学生以激励,而是在不同程度上对学生进行了打击,使学生产生了自卑心理,甚至造成以后有问题不敢问,不懂的地方也因害怕被嘲笑而不敢提出来。
三、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措施
1.运用教学技巧,设置悬念,培养学生的思考力
在教学中,通过创设悬念,刺激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其对新知识产生“欲罢不能”的期待情境,不仅能引发学习兴趣,还能调动学生的思维和求知欲。
2.联系实际生活,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我们知道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让学生能从生活中体验到数学知识,又能把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从而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知识,达到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教育生活化。
例1:某商店在某一时间以每件60元的价格卖出两件衣服,其中一件盈利25%,另一件亏损25%,卖这两件衣服总的是盈利还是亏损,或是不盈不亏?
例2:下表中有两种移动电话计费方式。
思考下列问题:
(1)设一个月内用移动电话主叫为tmin(t是正整数)。根据上表,列表说明:当t在不同范围内取值时,按方式一和方式二如何计费。
(2)观察你的列表,你能从中发现如何根据主叫时间选择省钱的计费方式吗?通过计算验证你的看法。
以上两个例子都来源于我们的现实生活,例1中至于是盈是亏,首先要知道进价,如果进价大于售价就亏损,反之就盈利。
例2中根据主叫时间选择省钱的计费方式,还要根据实际分情况讨论,其关键在于找到不同时间范围的划分点。
两个例子与我们的生活都密切相关,这也关系到我们的切身利益,所以很多同学可能一提起这种问题就兴趣浓厚,这样能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数学的意义和作用。
3.善用课堂讨论方式
除了传统的提问法,善用课堂讨论能更好地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学生分小组展开讨论,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非常必要的。在课堂讨论时,需注意以下问题:
首先,论题的提出必须具有一定的争议性,能带动学生探讨的激情,而且论题必须有意义,可以带给学生情感冲击,使学生在与组员和老师的合作中得到创新思维的启发。其次,成立讨论组的时候,教师应该根据每位学生的切实情况进行分组。不能简单局限于上下桌和左右桌建组,这样不利于有特点或有长处的学生交流合作,长远来看起不到优劣互补的效果。最后,在讨论时,教师应该参与其中。避免某些学生借讨论为名开小差,或者讨论组分工不清造成部分学生的“表演秀”,或讨论超出范围而失去原有目标,等等。教师应该以引导者的身份适当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灵活地引導他们走出迷雾。实践证明:通过讨论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学生更容易得到启发,使其思维反应更加敏捷,能进一步促进其领悟及在此基础上的思维创新。
参考文献:
1.刘允忠.新课标背景下的高中数学情境创设策略的探讨[J].数学通报,2009(1).
2.吕传汉.论中小学“数学情境与提出问题”的教学[J].数学教育学报,2009(2).
(作者单位: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柏塘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