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路鹏 曾嘉欢
摘要:民间舞蹈是舞蹈艺术中的一种表演形式,它是大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也是一种文化现象,与人民的生活紧密相连。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又具有悠久文化历史的国家,民间舞蹈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学院派民间舞的兴起,使中国民间舞更加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本文从学院派民间舞出发,阐述了民间舞的继承和发展。
关键词:学院派民间舞 继承 发展
一、学院派民间舞的继承
学院派民间舞教学是在广场舞及原生态民间舞基础上提炼、系统、规范的继承。这种学院派教学,将民间舞的原生态素材进行加工提炼,以教授为目的,进行民间舞蹈的继承,以传播者不同的个性特点,将民间舞的原生态素材进行加工提炼。
首先,学院派民间舞是原生态民间舞集中、系统的整理。整理原生态素材中最典型的风格动作元素及特点,最终形成具有代表性的民间舞教学素材。
其次,学院派民间舞是对原生态民间舞主动、科学的规范。这种规范是一种系统性的规范,也是一种便于传授和教学的规范。在规范的过程中,经过传播者的不断改进和深化,使民间舞的风格和舞韵得以继承。
二、学院派民间舞的发展
在民间舞生存发展中,学院派教学承担着重要责任,它在传播、发展民间舞。在学院派民间舞教学中,学生受到专业民间舞训练,这种传授本身就是对民间舞最直接的發展,使得民间舞蹈后继有人,不会面临突然性失传。在学院派授课过程中,舞蹈研究工作者接受了学生的信息反馈,进一步改进、完善教材,使得民间舞的系统性传授得到充分发展。当学生变成舞台上的舞蹈演员,民间舞的生存发展就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正是在舞台上的表演,不仅保留了民间古朴的审美定式,而且不断吸取了时代精华,拓展了新的审美领域,发展了民间舞的生存空间。
学院派民间舞的发展将创造和欣赏融为一体。许多老一辈舞蹈艺术家和舞蹈工作者为民间舞艺术事业奉献了青春和血汗。这些教材并非一蹴而就,而要在掌握大量素材的基础上,进行合理创造加工、整理和筛选,选出对民间舞蹈发展最有欣赏价值、最具实效、最具代表性的素材作为教材,这无疑也是对民间舞蹈的一种发展。
三、学院派民间舞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学院派民间舞教学主要是通过专业舞蹈者在民间进行采风,把民间、广场舞或老艺人身上的舞蹈风格,通过系统、科学地加工、整理后,形成极其规范的学院派民间舞教材,并贯穿于整个教学中。学院派民间舞的教育注重代表性、训练性和系统性,较多地重视共性教育,以教授元素动作和主干动作为主,与真正的民间舞样式较为接近。但由于过于强调规范动作元素,过多地重视共性教育,所以忽视了民间舞蹈以自娱性为主体的原始特性,阻碍了本土民间舞蹈的进一步发展。
虽然民间舞的原始性永远是学院派民间舞的根源和基础,但是将民间舞纳入学院派,已经明示了民间舞作为一门艺术学科,登上了历史舞台,它是民间舞最终走向舞台的一个艺术加工,蕴含着民间舞艺术的当代走向,符合了大众的艺术文化审美需求。
学院派民间舞对于原始性的继承是民间舞的发展根基,只有进行了原始性民间文化的继承,才能搭建起学院派民间舞发展的平台,才能让民间舞发展成为可能。学院派民间舞的发展无疑是在原始素材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加工而来,是民间舞继承的发展和升华。但如果只有原始性文化继承,而不迎合当代社会主旋律的发展走向,民间舞的独特魅力也只能符合小众群体,不能与社会大众产生共鸣,那么民间舞蹈就只是一潭死水,没有任何活力和发展、生存的空间。所以说,学院派民间舞的继承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是在继承中发展创新和艺术加工,也是在发展中继承原始性和民间文化特征。
参考文献:
[1]胡克.中国民间舞蹈文集.[M].北京:中国舞蹈家协会,1994.
[2]北京舞蹈学院民间舞系.论中国民间舞艺术.[M].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1.
[3]罗雄岩.中国民间舞蹈文化教材.[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
(作者系北京舞蹈学院2015级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