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秀丽
(吉林省德惠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吉林 德惠 130300)
家禽曲霉菌病的防治措施
卫秀丽
(吉林省德惠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吉林 德惠 130300)
曲霉菌病是由曲霉菌属的真菌引起人畜禽共患的真菌病。主要特征是在呼吸器官组织中发生炎症并形成肉芽肿结节。本病广泛于世界性发生,在各种禽鸟中十分普遍。雏禽感染后易患急性肺炎,常呈暴发性流行,可引起大群发病和死亡。成禽多为散发。
曲霉菌属的真菌种类很多,最常见致病性最强的是烟曲霉菌,在混合感染的病例中还有黄曲霉、黑曲霉、构巢曲霉和土曲霉等。本菌为需氧菌,除在窒温生长外,在适宜的外界环境中也能生长。在沙保弱氏葡萄糖琼脂上生长迅速。菌落初期为白色绒毛状,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颜色逐渐变黑,呈黑丝绒状。菌丝有隔呈分枝状,由菌丝分化而成的分生孢子梗向上逐渐膨大,顶端似烧瓶状顶囊,上面密集着短棒状的单层小梗,其末端生成黑色串珠状的分生孢子。孢子对外界抵抗力很强,在一般的消毒药中需经1~3 h能灭活,在常温下能存活数年。因此禽舍的霉菌只能通过充分的打扫、冲洗加以清除,消毒药仅有微弱的效力。各种曲霉菌都能产生毒素。烟曲霉毒素是一种血液毒、组织毒和神经毒,可引起动物痉挛和麻痹,甚至死亡。
传染源:曲霉菌的孢子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常存在于禽舍的垫草和发霉的墙壁、地面、用具、饲料,以至于空气中都能存在。常用的饲料中,豆饼最易发霉,其次是骨粉、麦麸和玉米。霉菌繁殖很快,在温暖潮湿的适宜条件下,24~30 h即能产生孢子。
传播途径:主要经呼吸道感染,亦可经消化道或皮肤损作感染。曲霉菌有时能穿过蛋壳感染胚胎,使雏禽一孵出即发病。当霉菌孢子存在于垫草、饲料和饲养环境时,其孢子在空气中飞扬漂浮,被雏禽吸入后,在肺部和气囊中繁殖,引起炎症病变,并产生毒素,造成严重的呼吸困难和毒性反应。
易感动物:家禽中以鸡、鸭、鹌鹑和鹅及鸟类最易感。在幼禽中本病常呈暴发性流行,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成禽常为散发。
流行特点:由于育雏舍的温度较高,加上空气潮湿,非常适宜霉菌的生长发育,或在梅雨季节,饲料、饲槽、饮水器、鸭鹅的垫草等极易发霉变质,加之雏禽拥挤,通风不良,维生素不足,舍温偏低都可促进本病的发生和流行。
雏鸡多呈急性经过。精神沉郁,羽毛松乱,食欲废绝,呼吸困难,伸颈、打喷嚏,有时可听到呼吸啰音。有的病雏可呈一侧性眼炎,眼睑肿胀,严重时角膜中心发生溃疡,眼内蓄积豆腐渣样物质,角膜形成白翳,未死者可在半盲中觅食,也可成活。病雏后期常有腹泻,逐渐消瘦。急性暴发时,死亡率可达50%,耐过的病雏发育不足。雏鸭、雏鹅感染后症状基本同雏鸡。急性病例发病后于2~3 d内死亡。病禽除有明显的呼吸困难症状外,口鼻腔常流出浆液性分泌物,饮欲增加,有下痢,急剧消瘦,很快死亡,死亡率可达50%~100%。慢性病例症状不明显,主要呈阵发性喘气,食欲不良,下痢,逐渐消瘦,生长发育不良或死亡。
病死雏禽的肺部有粟粒大至绿豆大的黄白色或灰白色硬度像橡皮样或软骨样结节,硬结切面分层,中心为干酪样坏死组织,外层为肉芽组织增生的炎性反应层。肋骨浆膜和气囊可见粟粒大灰黄色结节。成禽常见在胸壁或气囊上有绿色或灰绿色圆盘状霉菌菌落,呈中央凹陷的绒球状,均有肺炎和气囊炎的变化。
本病无临床特征性症状,应根据流行病学调查,有呼吸道症状,特别是有发霉的垫料和饲料,结合肺和气囊有大小不等的结节性病理变化进行诊断。确诊需要通过实验室进一步诊断。取病禽肺或气囊上的结节病灶,切开抹片境检,可查到曲霉菌的菌丝和孢子。当看不到霉菌时,应采取结节病灶的内容物做霉菌分离培养来确诊。
预防:加强对饲料和雏舍的管理,妥善保管饲料及垫草,及时更换霉败饲料,不喂发霉变质饲料,鸭鹅多喂青草、蔬菜等鲜青饲料。及时清除霉败垫料。特别注意水槽边、料槽缝隙的落地料极易发霉,要及时清扫。保持舍内清洁、干燥和通风。
治疗:首先选用抗霉菌的药物。制霉菌素每片50万单位,2~3片研碎混入1 kg饲料中喂饲。雏禽用制霉菌素1片粉碎混饲料中供100只1次服用。或克霉唑1 g供100只雏禽1次混料内服,连用3~5 d。同时按1 L水中加硫酸铜0.3 g供禽饮水,连用3~5 d,促进曲霉菌毒素从体内尽快排出。或用碘化钾,每L水中加5~10 g供禽饮用。发病期间,饲料或饮水中应添加多维和微量元素,可帮助病禽尽快恢复体能提高抗病力。为控制继发感染可配合抗菌素的应用,如庆大霉素、氟苯尼考等。对于症状较轻的病雏及时用药疗效较好,而重症不吃食的病禽还会有死亡。采用以上方法,一般11 d后可控制住禽群死亡。
S83
B
1001-0084(2017)10-0046-01
2017-09-22
卫秀丽(1970-),女,吉林德惠人,副高级兽医师,主要从事动物防疫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