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芳
(太原市滨河公园,山西 太原 030003)
节约型园林建设中植物应用探讨
李芳
(太原市滨河公园,山西 太原 030003)
本文从园林植物的选择、应用、配置角度出发,就节约型园林建设中的技术措施进行了分析,以其最大程度发挥植物的生理、生态、景观等方面的功效,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园林建设;植物
建设节约型园林要将资源与能源节约的思维模式贯穿于园林建设的方方面面,以达到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供舒适人居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目的。植物是城市绿地能量循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自身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可以改善和提高城市生态系统,所以植物的合理选择、科学规划与配置对节约型园林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所谓节约型园林,就是“以最少的资源和能源投入获得最大的生态、环境和经济效益的园林类型”。园林的规划、设计、施工、养管各阶段节约措施涉及范围较广,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1 节约土地资源与能源材料方面
我国人均绿地面积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所以要充分利用现有土地资源,增加绿化覆盖面积。例如,促进屋顶绿化、垂直绿化、墙面绿化、立体绿化的广泛应用,利用有限的土地,充分发挥园林的生态功能、环境效益;园林绿地规划设计时尽量保持原地形地貌,避免大规模改造,保留原生态特征。从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的角度出发,充分利用安全清洁的自然能源(如风能、太阳能、水能)代替电能,解决照明和灌溉问题,并选用环境友好型原材料。例如,根据植物本身能量循环原理,利用修剪枝、死枯植株等垃圾材料作为生物性肥料,或是将枯树桩作为设计原材料,设计成有趣味的园林小品,做好绿化生产垃圾的消纳,提高再利用水平。
1.2 节约水资源方面
从开源和节流两个方面努力,减少用水量和使用耐旱性植物。利用集水技术,包括使用透气透水性铺装、推广雨水回收利用、完善管网设施以提高再生水利用率,尽可能使用建筑节能材料,注意土壤保水、渗水,增加城市地面透水率;因地制宜推广科学节水灌溉技术措施,将自动化网络系统融入其中,根据植物生长、天气、土壤情况进行智能化浇水,将人工漫灌改为微喷、滴管、渗灌等节水方式;在缺水地区,多种植抗旱节水型植物,减少植物自身需水量;对于人工水体,将定期换水的维护方式改为生物净化方式,以节约水资源。
1.3 节力
主要体现在日常养护管理中减少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建立完善的园林绿化养护管理技术规范,提高园林绿化机械化程度,加强景观维护管理,包括园林构筑物、小品的维修保养,植物的修剪、灌溉、施肥、中耕、除草,土壤肥力和性状的改良等。在植物病虫害的生物性防治方面,可以饲养一些以吃害虫为食的鸟类,减少化学药剂喷施,并提高病虫害预测预警能力,做到重防轻治。
以上节约措施的主要目的就是做到资源与能源合理分配和利用,确保园林绿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植物作为园林体系中的关键一环,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节约型园林建设要以植物为主体,综合考虑景观、生态、经济等方面的因素,通过选择适宜的植物种类及配置方式,营造生态型园林景观。
2.1 选择适宜的植物种类
尽量保留和利用原有的自然植被,尤其是大型乔木,设计时避免大树移植,保证成活率,优先选择资源丰富、适应性和抗病虫能力较强、便于养护管理、地域特征明显的乡土植物。根据植物生长特性可选择树荫浓密、姿态优美的乡土树种作为背景林骨干树种(如油松、侧柏、白蜡、臭椿)或作为道路两侧的行道树(如国槐),色彩鲜艳的树种可作为点缀,引来蝴蝶、鸟类驻足(石榴),还可修剪成高篱起到分隔空间、遮挡视线的作用(如桧柏、白蜡)。设计中应充分发挥乡土树种的功能。
选用抗旱节水型植物是节水型园林的基本途径,减少耗水量大的草坪面积,增加抗旱耐阴植物(如国槐、刺槐、沙枣、臭椿、火炬树、河北杨、侧柏、樟子松、香花槐、千头椿、黄刺玫、珍珠梅、龙爪槐、佛甲草、八宝景天)的覆盖面积。
选用易栽培植物。这类植物对土壤条件适应性强,移植成活率高,抗病虫性强,自播能力强,适宜粗放型养护管理,不需要经常修剪,种植及养护成本低。
2.2 采用合理的植物配置方式
有条件的地块,提倡复层种植形式,提高单位绿地的生态效益。在植物材料的选择上,以乔木为主、灌木为辅,注意植物种群多样性原则,重点使用本地品种及改良植物种类;谨慎选择引种驯化品种;合理规划乔木、灌木、花卉、草坪的比例,以降低成本。
植物配置要考虑时间、空间因素,预先设想植物近期、远期生长状态,避免种植过密,既影响植物生长又造成资源浪费;选择合适的植物色调,体现色彩丰富的季相景观,同时兼顾植物平面和竖向景观,空间上高低远近的层次变化能让人产生视觉美感。
园林绿地景观的地域特色应与当地文化充分融合,结合植物生长规律和自身特性(观形:合欢、臭椿;观叶:鹅掌楸;色叶树种:槭树、银杏;观花:樱花、海棠、玉兰;观果:火棘、南天竹;香味:梅花、桂花),使用乔木、灌木、藤本和其他种植材料,融入历史、文化等因素,构建地方特色明显的地域性植物群落。
生态系统中的自然群落多种多样,不同群落的结构、外貌、层次不同,自身有较高的维持和修复能力,合理的景观层次可以体现绿地生态系统的完善程度,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发挥生态效益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在景观设计中,针对本地区条件和植物特性,可以借鉴合适的类型,运用科学的艺术手法,配置层次丰富、稳定的拟自然植物群落景观,降低养护成本,营造自然的生态循环系统,减少对植物群落的外部能量和物质输入,充分体现景观的协调性与环境的和谐性。生态园林植物配置要因地制宜,根据本地自然条件和资源情况,充分利用自然地势或营造微地形改善微气候,增强景观效果和生态功能,使植物环境符合城市环境的需要。树立正确的生态美学观,注重植物群落多样性和稳定性,利用自然因素,艺术与自然相结合,发挥植物生态功能,营造多样植物生态景观。
严格按照园林绿地建设标准,以植物造景为主,减少大面积的硬质景观,选择合理的种植方式,在适当位置,如远离人群活动的河道两岸、近郊区边缘地带利用当地野生植被,不仅改善生态环境,而且降低绿地养护成本。大力发展立体绿化形式,增加绿量;尊重自然,提高生态意识,减少对植物生态群落的外部干扰。水景可以设计为浅表的水面,具有观赏性和参与性,并推广节水技术;注意绿地中低洼地带的雨水收集利用,提高园林绿地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综合效益,提升城市整体风貌和文化品格。
随着园林城市的迅速发展,各地开展了大规模的园林绿地建设活动,作为城市可持续发展重要组成部分的节约型园林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园林工作者正逐步依靠技术进步和创新,形成节约型园林的技术支撑体系,引导城市园林绿化健康持续发展,充分发挥城市园林绿地的各项功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与精神需求。
[1]史永红.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与植物配置分析[J].中国园艺文摘,2015(07):166-167.
[2]俞孔坚.节约型城市园林绿地理论与实践[J].风景园林,2007(1):55-56.
[3]沈淑红,倪棋.节水型园林——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J].中国园林,2003(12):54-57.
S731.2
C
1005-4707(2017)02-038-02
10.3969/j.issn.1005-4707.2017.02.018
李芳(1984-),女,2011年北京林业大学毕业,现任太原市滨河公园工程师。
2017-02-10;
2017-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