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现场处置方案的启动方式

2017-04-05 06:19:05王学军杜宜春刘小藤
石油知识 2017年6期
关键词:全员预案突发事件

王学军 杜宜春 刘小藤

(北京中油瑞飞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 102206)

试论现场处置方案的启动方式

王学军 杜宜春 刘小藤

(北京中油瑞飞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 102206)

为了针对目前国内大部分现场应急处置方案启动方式存在的问题,通过案例分析、经验总结、现场验证等方式进行针对性的研究,创新性地提出了“条件触发式”应急启动方式,通过改变现场应急处置方案启动方法,节省应急响应时间,增强全员应急意识,落实全员应急责任。

应急管理;现场应急处置;条件触发式;突发事件应急

做好突发事件现场处置工作是将事件的破坏和影响最小化的直接和有效的方法。按照国标《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G B/T 29639-2013)中的阐述,生产经营单位的应急预案体系主要由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构成。对于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而言最为重要的是现场第一时间的应急处置,因此,现场处置方案在应急预案体系中尤为重要,而在现场应急处置方案中,启动方式的不同是影响现场应急处置效果的重要因素。

1 案例分析

2004年10月20日22时39分,新密市与登封市交界处的河南省郑州煤电(集团) 有限责任公司大平煤矿发生瓦斯突出事故,共造成148人死亡,32人受伤。当时井下作业的446名作业人员,仅升井298人。根据瓦斯监控系统测定的数据,从发现瓦斯浓度超标到发生爆炸有30分钟的时间,但大平煤矿应急处置措施不力,相关负责人延误报警,应急管理存在漏洞,导致了本可升井撤离的矿工们不幸遇难。

1994年1月17日凌晨4点31分,历时45秒的6.6级地震袭击了美国洛杉矶,导致大约有11000多间房屋倒塌,震中30公里范围内高速公路、高层建筑毁坏或倒塌,煤气、自来水管爆裂,通讯中断,火灾四起,造成62人死亡,9000多人受伤,25000人无家可归,财产损失300多亿美元。灾后,专家分析指出美国现有紧急预案存在严重不足,影响了灾后援助效率。作为美国处理突发事件和紧急情况最重要的机构,联邦应急处理委员会(FEMA’S)只能等待总统宣布认定“这是一场大灾难”后,委员会才能下达救援信号,导致救援时间延迟了1到2小时。

上述两个典型案例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突发事件在发生之初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即应急处置方案没有及时启动,最终导致后果和影响扩大,究其原因正是因为应急预案中的现场处置方案启动方式不科学、不适用导致的。

2 领导决策式的弊端

在现场处置方案中,方案的启动方式是关键中的关键。目前国内企业现场处置方案的启动条件普遍都是在作业现场突发事件发生后,由现场人员向管理人员报告,再由管理人员向应急小组组长报告,由应急小组组长下达应急处置方案启动指令,这种启动方式被称为“领导决策式”。

领导决策式启动方式,受领导对现场情况了解不足、信息传递不及时(如领导在开会、在飞机等交通工具上等可能导致信息传递不及时的情况)等因素影响,极易导致应急处置方案启动不及时,启动指令不明确等问题,从而影响了现场应急处置的效果,不能及时控制事态的发展。

应急预案的演练一般都是经过事先策划的,领导决策式处置方案由于应急组织内的人员都提前做好了准备,信息会很通畅,指令也会很明确,因此,难以暴露方案中存在的不足,往往是“演练很成功,实战存漏洞”。

3 条件触发式

通过研讨和实践验证,认为应急处置方案采用“条件触发式”启动方式,既能体现第一时间现场应急响应的应急工作要求,又能符合人的本能,同时,也推动了全员应急责任的落实。

条件触发式即现场异常状态达到一定的程度或满足一定的条件,现场应急处置方案随即启动的方式。例如:“在24小时内的降雨超过45毫米时,启动城市排水应急预案”;现场有火苗窜出或现场有燃烧烟雾,启动火灾应急处置方案等。

条件触发式能够第一时间实施应急响应。当发生突发事件时,只要符合预定的应急启动条件,现场发现人即可按照应急响应程序操作,如发现现场有浓烟,就可以按照应急响应程序大声呼喊(或触发消防报警装置),使用消防器材进行现场扑救或迅速撤离等应急处置操作,这比向应急小组组长报告,等待启动指令下达后实施应急处置操作更加迅速。

条件触发式更加符合人的本能。一般情况下,人员遇突发事件有可能伤害到自己的时候,往往会慌乱,甚至惊慌失措,发出呼喊声,之后会本能的躲避或采取应对措施,如在化工厂当某区域危化品泄露,现场发现人一般会大声呼喊相互告知,直接采用应对措施;如遇到物体打击事件,一般会大声惊呼,本能的躲避,在意识到自己没有危险后,都会立即去救护伤员,或呼喊附近人员协调救护伤员,这都是人的本能,基本都不会先向应急小组组长报告,等待下达应急处置指令后再进行应急操作。

条件触发式能够推动全员应急责任的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第六条明确规定:“国家建立有效的社会动员机制,增强全民的公共安全和防范风险的意识,提高全社会的避险救助能力”。条件触发式强调的是现场异常状态达到一定的程度或满足一定的条件,发现人员立即按照应急处置方案中的应急响应程序实施相应的操作,因为发现人不可能是固定的人员,因此,要求全员都要树立应急意识,具备避险和救助能力,这也就推动了全员应急责任的落实。

4 实施保障

为了确保快速响应、处置得当,实施“条件触发式”应急处置方案启动条件的单位,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现场处置方案要贴近实际、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特别是要设定具体、明确的启动条件。

(2)启动条件要本着描述清晰、简单易记的原则,能采用量化指标的,尽量采用量化的启动条件指标,但是,切不可盲目的追求量化,关键是要描述清晰。

(3)现场应急处置方案要培训到位,特别是关注培训效果。要达到全员应急意识和应急技能的提升,只有扎实开展应急知识、技能培训,增加现场操作练习,才能起到良好的培训效果。

(4)扎实开展应急演练工作,重点是要通过实战演练检验应急处置方案的科学性、适用性和可操作性,同时,要特别关注人员对应急响应程序的掌握程度和实际处置能力,做好应急处置能力评估,确保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与应急职责匹配。

(5)应急物资保障到位。应急物资储备由专人负责,发现损坏、过期的应急物资,应及时进行更换和补充,保障在应急预案启动时应急设备完好,应急物资储备充足。

(6)依靠科技,提高预警预测能力。依靠先进科学技术,提高对于突发事件的监视、监测和预警准确有效性,利用先进的预防和应急处置等技术及装备,提高应急预案响应速度,最大程度避免或减少事件的影响。

5 结论

“条件触发式”应急处置方案启动方式相比“领导决策式”的方案处置方式,提高了对突发事件应急响应的及时性,避免了信息在层层报告和沟通过程中存在失真的问题,更加贴近人的本能,从而达到应急响应迅速,应急处置得当的目的。

[1]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J].劳动保护,2006, (12):99-102.

[2] 何继新,李原乐.城市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启动时机优化分析——启动成本与人群密度叠加考量[J]. 天津城建大学学报,2016,22(05):374-379.

[3] 陈安,夏宝成主编.《突发事件现场处置到则》[M].北京: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

[4] 江智慧.突发事件下应急预案启动时刻问题模型研究[D].重庆大学,2010.

[5] 朱启博,赵秀娟,梅玉保,徐伟.地市级自然灾害救助应急响应启动条件研究——以山东省济宁市为例[J]. 灾害学,2014,29(03):179-182.

猜你喜欢
全员预案突发事件
启东市强化预案演练
强化化工企业全员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生产能力
化工管理(2022年14期)2022-12-02 11:45:54
全员核酸
中国慈善家(2022年3期)2022-06-14 22:21:55
核电网络安全应急预案考虑
河南油田开展全员劳动竞赛
全员校运会,全员齐参与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2016年版《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解读
中国民政(2016年9期)2016-05-17 04:51:33
紧急预案
清朝三起突发事件的处置
文史春秋(2016年8期)2016-02-28 17:4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