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春洺
以学为主,是把学生视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这种阅读教学策略,应建立在人本主义与建构主义的理论基础之上。本文主要从课前、课中、课外三个层面,探讨这种阅读教学策略在中学语文课堂中应用。
一、以学定教,为核心素养培土育苗
(一)设计导学案,搭建脚手架
导学案不应该成为练习案。首先要根据教学目的和学生需要设计好导学案,明确学生需要预习什么,怎么预习,引导学生学会学习,进行浅层阅读。让学生学会圈点批注,有自己的思考,有自己的独特见解。其次,导学案要重视语言品味,让学生进行个体的反复朗读,使学生有动力有兴趣体会语言之妙,语文之美;最后,导学案应与生活相联系,可引导学生利用网络搜集好本课的相关资料,主动探寻课本之外的语文。
(二)制定学习目标,合理开发“土地”
在“以学为主”的理念指导下,教学目标的设定与学情要紧紧挂钩,要体现目标的普适性与层次性。因此,教师可先把自己制定的教学目标展示给学生,然后让学生自读课文,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通过与学生共同制定学习目标,可减少教师的预设性,更贴合学生实际。如学习《巩乃斯的马》一文,我先展示总的教学目标给学生,让学生粗略掌握三个不同场面的描写技巧后,选择各自有兴趣的一个场面进行研读,讨论交流学习心得,最后让学生运用自己拿手的描写方法描写一个场面。这样,使每个学生的学习目标都有所不同,也能够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
二、科学修剪,让核心素养落地生根
读书是在别人思想的帮助下,建立自己的思想。在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过程,首先应当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或合作探究,或讨论交流去解决疑难。阅读教学要注重“读、想、画、议”结合,培养自己的阅读感悟能力。教师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读”,让学生充分与文本对话,这样才能进入文本,体验情感,这样才能保證充分的自主学习。
其次,应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在小组合作中共同解决问题。课堂上,可把班上学生随机分为若干学习小组,可以让每个小组解决不同的问题,也可以让每个小组内部各人负责不同的问题,但必须是分工明确,任务具体,保证每个同学都有用武之地。最后,各学生在特定时间内发表自己的观点,并达成一致意见,由小组汇报员上台汇报讨论成果。
最后,还应该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在探究中鼓励创新。在教学中,教师可抓住突破口引导学生,如用“在这里,我读到……”这样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观点加理由”式的思考,文本与生活的衔接,让学生通过生活理解文本,又通过文本来深化对生活的认识。我们应该让自己读过的书物尽其用,尽量让自己不忘记书的内容,使之融入自己的身心。
三、搭建舞台,让核心素养开花结果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更新意识,与时俱进,敢于打破常规课堂模式,敢于抛弃功利色彩,在学生素养培养与应对高考中找到平衡点,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尝试多用开放性、探究性的作业代替原来的封闭式、常规化的作业,结合口语交际、语文综合实践,让学生回归生活学习语文。
要激发学生文本阅读的兴趣,还得引导学生掌握课外文本阅读的科学方法。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自选课题,科学地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让学生把知识变成经验,让知识成为素养,进而升华为生活的智慧,从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在高中古典教学中,可让学生在把握古典诗歌的创作与鉴赏的基本规律之外,进一步以“时空关系”的思维视角,通过“同时同空”、“同时异空”、“同空异时”、“异时异空”的方式对古典诗歌进行收集整理,从而对古典诗歌的多重意蕴进一步发掘和探究。
此外,要让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素养,就得充分给学生搭建展示的舞台。比如举办辩论会、演讲比赛,锻炼学生口语交际能力;鼓励学生参加文学社、话剧社,锻炼学生综合实践能力,从课内到课外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当然,我们强调“以学为主”,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但也不能忽略教师“引路人”的作用,“教学相长”才能双赢,才能让“核心素养开花结果”不再是一个梦。
责任编辑 韦英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