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秀亮
从一个名不见经传、占地面积仅有十几平方米的小实验室,发展到如今占地800多平方米、功能齐全的省级实验室;从仅能进行单一辐射检测,到如今取得水、气、土、辐射共690项参数的检测资质。广东省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检测中心(以下简称检测中心),这个2012年10月才取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计量认证证书,开始从事第三方检测的单位,并没有急着去检测市场“谋利”,而是埋头苦干、提升内功、强化技能,经过短短四年多时间的建设与发展,如今已成为省级一流的检测机构。
鸟枪换炮
想方设法,构建功能完备、布局合理的实验场地
在广州市东风中路335号广东环保大厦的12楼,跟随检测中心工作人员输入指纹进入实验区域后,映入眼帘的是一个个贴着铭牌的小房间,走近一看,有样品室、有机前处理室、无机前处理室、色谱室、天平室、无菌室、嗅辩室等等,各个房间用途一目了然,还有考虑到实际使用便捷性,设置在1楼的外出设备采样室和顶楼的土壤前处理室、消化间,一个看似普通的写字楼里,居然藏着这么多专业的实验室,记者不禁有点惊讶。
“现在整个实验室用房面积为800平方米,由20多间不同功能的实验用房组成。”检测中心主任曹俊介绍说,“现在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该有的设备仪器我们都有了。”在曹俊的带领下,记者走进了各个实验室,各种先进检测仪器琳琅满目,“目前我们拥有包括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仪、离子色谱仪、液相色谱仪、石墨炉原子吸收、原子荧光在内的各类仪器设备近300台(套),价值约1300万元。”
“检测中心的发展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们院对科研技术的重视。”据曹俊介绍,检测中心成立之初,仅有一个十几平方的小实验室。基于“科研试验作为科技活动的核心手段,需要功能完善的基础实验室做支撑”的认识,省环科院先后投入一千多万元用于改善实验室软硬件条件,才建成今天这个设施齐全、仪器先进、功能完备的水、气、土壤基础实验室。以基础实验室为依托,2015年10月,省环科院大氣环境管理与政策模拟重点实验室、土壤环境管理与污染防治实验室获批成为广东省第一批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
为了扩充实验室场地,省环科院在办公场地十分有限的条件下,硬是通过各种改造、腾挪方式,挤出了地方用于完善实验室。“为了有充足的实验场地,我们尽量挤占办公用地,人均办公面积大概只有1平方米。”检测中心的工作人员说:“办公场地小一点无所谓,实验场地必须尽量满足。”
人才培养
完善机制,推动员工能力大幅提升
与“年轻”的检测中心相对的是,这里的工作人员也都非常年轻,大部分都是二十几岁的年轻人,很多才刚刚走出校门。这支年轻的队伍,是怎样承担起繁重而精细的检测工作的?关键就在人才的培养模式上。
“挑选人员时既要求有理论知识功底,又要有扎实的动手操作能力。除面试和笔试外,还会进行盲样操作考核。”曹俊说,检测中心在人才培养方面,从源头就设置了较高门槛,同时十分重视员工的实操能力。
检测中心人才引进的原则是多层次、多梯队,组建了以博士和硕士为项目负责人、本科毕业生为中坚、大专毕业生为基础的三层次,无机、有机、理化三梯队的专业检测团队。“现在我们也会在学校招聘实习生,实习期一般要求为一年,在这一年里,我们会让他们学习实验室的操作技能,实习期过后从中挑选优秀的人才考核合格后聘用。”曹俊表示,这样不仅可以挑选到合适的人才,而且工作对接非常快,有效保证了队伍的工作质量。
为了让检测人员尽快熟悉各项业务工作,检测中心内部实行导师制,每名新进入实验室的人员,均指定一名成熟技术人员作为导师,由质控部门定期跟踪学习进度,考核合格后方可独立开展实验。此外,检测中心也设置多项鼓励政策,全力支持员工不断提高职业技能,包括考取相关专业资格证书、发表论文专著等。2016年,检测中心有两名员工通过工程师评审;员工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篇;由检测中心人员作为主要参与人的科研课题获得广东省环保科技奖二等奖。
修炼内功
夯实基础,为环境科研提供有力支撑
在院里的大力支持以及检测中心全体员工上下一心的拼搏下,2017年2月检测中心再次扩项,具备CMA资质的检测参数新增至690项,涵盖了水和废水、空气和废气、室内空气、噪声和振动、土壤和固废、电磁辐射、电离辐射7个环境检测领域。在满足自身开展科研的需要外,还具备了对外承接排污单位污染源及环境质量监测、环境损害评估监测、清洁生产审核环境监测、企事业单位自主调查监测、排污申报环境监测、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监测、场地调查阶段环境监测、室内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等环境检测业务的技术能力。
检测中心制度的逐步完善和检测能力的不断提升,也为省环科院的环境科研提供了有力支撑。
依托检测中心基础实验室,省环科院大气环境研究团队对各类污染源排放特征及控制对策、区域和城市大气污染物排放源清单、大气污染过程和来源分析及区域大气环境管理技术政策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编制了首个面向城市群区域的大气复合污染治理计划《广东省珠三角清洁空气行动计划(2010-2012年)》、国内首批制定并实施的地方性典型行业VOCs排放标准(广东省印刷、制鞋、家具、汽车涂装行业VOCs排放标准)、国内首个应用系统化信息管理平台的石化企业LDAR技术应用案例《广东省石油炼制业LDAR技术应用试点研究》、省内首个废弃物处理温室气体排放清单、国内首批船舶排放测试、结合交通流量的最新机动车排放清单及最新的珠三角大气污染源清单等,这些科研成果为广东省大气环境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撑。
依托检测中心基础实验室,省环科院生态环境与土壤修复研究团队开展了有机污染场地土壤及地下水修复技术的研发工作,对有机污染物在土壤-地下水体系的界面行为、迁移转化机理进行研究,并进行了类Fenton氧化与过硫酸盐活化氧化等修复技术的研发工作。此外,团队还开展了对珠三角范围内农田及矿山土壤环境中重金属区域分布规律和重金属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机理、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的研究。这些工作为开展污染场地土壤及地下水原位修复技术的研发及本土化奠定了基础。
依托检测中心基础实验室,省环科院环境工程技术研发团队开发了环境工程新型药剂、低温等离子体处理VOCs技术,自主合成的新型复配型重金属捕捉剂可用于处理典型重金属废水(包括电镀废水、烧结含铊废水),有机废气吸收液可用于处理三苯废气。此外,在自主研发的新型陶粒臭氧催化剂、新型纳米光催化材料基础上开展了对新型H2O2/O3多相催化氧化反应器、混频超声强化臭氧氧化反应器、新型脉冲挡板式光催化反应器的性能测试工作。
“作为省环科院的重要组成部门,检测中心把服务全省环保科研工作作为重点,目前还是以科研为主,重点服务省厅及院里的工作。”省环科院院长汪永红指出,多年来,检测中心坚持“公正、科学、准确、高效”的质量方针,圆满完成了省环境保护厅及省环科院的各项工作计划及科研任务,提供了大量优质的环境检测服务,实现了既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先不急着挣钱,把内功练好,得到市场的认可之后,业务量的提升相信会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曹俊表示,检测中心未来将继续加强检测能力建设,在人员、设备和体系运行管理等方面持续改进,在此基础上开展第三方检测业务,定能提供更高质更高效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