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 友 常
Z-Entra弹性纤维与竹纤维混纺纱的开发
曹 友 常
(天虹纺织集团,江苏徐州221004)
详细介绍Z-Entra弹性纤维性能及特点与可纺性,采用与竹纤维混纺在生产中工艺配置及生产难点采取的技术措施,从而改善纱线品质。
Z-Entra弹性纤维规格;纺纱技术措施;纱线的功能
Z-Entra弹性纤维是来自于韩国Huvis原料制造商生产的一种新型的弹性纤维;它适宜与棉、毛、纤维素纤维混纺,它不仅能够提升混纺纱线的品质,而且染色性能好,手感柔软舒适;Z-Entra弹性纤维除具有涤纶纤维的全部特性外,还具有优异的弹性和回复性,承受力好,防污、干爽、挺括,由于它的纵向截面不同于PTT弹性纤维是双扁平距面状,因而,它具备良好的吸湿排汗作用及染色性能和特殊的光泽。
2.1 原料和品种特点
竹纤维在显现粘胶纤维特性的同时,具有良好的吸湿性、导湿性、透气性、抗菌防臭性、抗紫外线能等,产品风格也体现出特有的手感柔软舒适、滑爽、悬垂性好、飘逸、凉爽等。因而由Z-Entra弹性纤维与竹纤维混纺,使Z-Entra弹性纤维特有的弹性回复性和柔软性得到充分地体现,缩短工艺流程、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通过合理的加工工艺路线和工艺参数,使各种原料特性达到优势互补,解决了弹力产品加工过程中的一系列技术难关。开发成功的新产品具有适宜的回弹性,穿着时既能伸展自如又避免了氨纶弹性织物在穿着时对人体的压迫感,并且具有柔软滑爽的手感,穿着舒适、风格高雅的特点,抗污性强,易保养,该产品的成功开发,填补了国内空白。纺纱品种为B65% /Z-Entra35%20英支混纺纱。
2.2 纺纱方法
Z-Entra弹性纤维回弹性较大,卷曲比较严重,纤维几乎呈成束成团状,可纺性能极差,为改善Z-Entra弹性纤维的可纺性能,首先要将Z-Entra弹性纤维进行适当的开松预处理,同时还需要借助竹纤维的可纺性;因而Z-Entra弹性纤维不适宜单纺,单独成卷、成条,必须通过与竹纤维充分地混合后,才能保证顺利成卷、成条。
为保证加工工艺的顺利进行,我们首先将Z-Entra弹性纤维进行预开松,将开松后的Z-Entra弹性纤维与竹纤维按35:65的比例进行箱混方式充分混合,确保比例准确,混合均匀,染色后无条花,色花均匀一致。
2.3 生产工艺流程
FA002A型抓棉机→FA035混开棉机→FA106开棉机→A076F单打手成卷机→A186F梳棉机→FA320*2两道并条机→FA458粗纱机→FA506细纱机→NO.21C-S自动络筒
3.1 开清棉工序
竹纤维和Z-Entra弹性纤维长度长,整齐度好,刚性小,易扭结,所以在开清棉工序采用 “精细抓取,多松少打,防粘防绕,充分混合,”工艺原则,各单机尘棒反装,打手隔距适当放大,降低梳针打手及综合打手速度,避免纤维过多损伤和纠缠。
开清棉主要工艺参数:棉卷干定重量400g/m;棉卷计算长度30.5 m;开棉机的梳针打手速度450r/min;棉卷综合打手速度780r/min;棉卷罗拉速度12r/min;刀片伸出肋条的距离为2mm。
3.2 梳棉工序
竹纤维和Z-Entra弹性纤维回弹性好,抱合力较差,为减少纤维损伤,降低生条中的短绒率,工艺宜采用“轻定量,慢速度,多回收,小张力”的原则,来提高纤维的梳理度与伸直度,保证棉网的清晰度。在适当提高刺辊速度的同时,适当加大锡林—盖板和刺辊—给面板的隔距,为顺利成网,无落网的现象,适当降低道夫速度,使之棉网顺利转移。
梳棉主要工艺参数:生条干定重量20.5g/5m;锡林速度330r/min;刺辊速度830r/min;刺辊与锡林线速比为1:2.2 ;道夫速度:18r/min;刺辊—锡林隔距(英丝)9;锡林—盖板隔距(英丝)12、10、9、9、10;锡林—道夫隔距(英丝)5;
3.3 并条工序
由于Z-Entra弹性纤维回弹性较好 ,为减少纤维弯钩,提高纤维的平行伸直度,保证纤维在牵伸运动中的纤维控制,合理牵伸配置,头并后牵伸倍数偏大掌握,总牵伸倍数偏小掌握;二并后牵伸倍数偏小掌握,总牵伸倍数偏大掌握。合理的牵伸配置不仅达到改善重量不匀率,又提高纤维伸直度和不恶化条干的目的及改善了因纤维回弹而未得到控制的纺纱纱疵的存在。采用两道混并;喂入根数均为8×8;并条主要工艺参数:①头并:干定重量20.0g/5m;重量欠伸倍数8.2;后区欠伸倍数1.850;②贰并:干定重量18.5g/5m;重量欠伸倍数8.6;后区欠伸倍数1.35。
3.4 粗纱工序
由于Z-Entra弹性纤维与竹纤维混纺后熟条的回弹性较大,粗纱的张力很难控制,极易造成条干不匀,因此,粗纱工序采用“重加压,慢车速,大牵伸,大隔距,小张力”的工艺原则。粗纱主要工艺参数:干定重量5.0g/10m,设计捻系数76;重量欠伸倍数7.4;后区欠伸倍数1.20;钳口隔距5.0mm;罗拉隔距10×25×40mm。
3.5 细纱工序
Z-Entra弹性纤维与竹纤维较为柔软、光滑、强力偏低,细纱宜采用“重加压、高捻系数、低锭速、大后区隔距”的工艺原则,防止缠皮辊、缠罗拉,可选用中弹中硬的涂料胶辊,并控制好细纱的温湿度,为减少毛羽,采用较小的锭速并加重钢丝圈的重量,稳定气圈,防止打隔纱板的现象。细纱主要工艺参数:设计捻系数360 ;后区欠伸倍数1.20;钳口隔距3.5mm;罗拉隔距18x35mm;锭速13000r/min。
3.6 络筒工序
络筒工序使用自动络筒机,其主要任务是清除有害纱疵,防止成纱指标恶化及保持较好的筒纱张力和成形,杜绝筒纱的内在断头,因而,络筒工序采用“低速度、轻张力、小伸长、保弹性、减磨损”的工艺原则。
络筒主要工艺参数:滚筒速度1000m/min;N:250%;S:120×1.2cm; L:+40%×30cm;T:-30%x30cm。
利用Z-Entra弹性纤维、竹纤维开发的混纺纱,首先应做好Z-Entra弹性纤维原料预处理,提高纤维的可纺性;同时针对纤维不同特点,合理配置前纺工艺,采用箱混的方法,充分利用纤维特性的优劣互补,使生产出的产品质量达到较好的水平。Z-Entra弹性纤维与竹纤维混纺纱迎合了当今国内外纺织品市场发展趋势及消费者对服装面料穿着舒适柔软、布身紧密、易洗耐穿、自由大方、时代感强的需求,产品的研制成功拓宽了弹性服装面料市场差别化纤维应用领域,引领各种休闲服饰的时尚、创新的风格。
Development of Z-Entra elastic fiber and bamboo fiber blended yarn
CAO You-chang
(Texhong Textile Group,Jiangsu Xuzhou 221004,China)
In this paper, the properti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Z-Entra elastic fiber and its spinnability are introduced in detail, and the technical measures adopted in the process of production and the difficulties in production are introduced.
Z-Entra elastic fiber specification; spinning technical measures
TS102.51
A
投稿日期:2017-01-27
曹友常,男,工程师,现为天虹纺织集团副总裁,主要从事生产技术管理、产品开发、设备技改及产品质量控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