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颈性眩晕46例

2017-04-04 17:15杨富坤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7年7期
关键词:颈性椎动脉椎间盘

杨富坤

(广西防城港市边防检查站卫生队,广西 防城港 538001)

中西医结合治疗颈性眩晕46例

杨富坤

(广西防城港市边防检查站卫生队,广西 防城港 538001)

颈性眩晕(cervical vertigo)系因颈椎退行性改变或外伤使颈椎内外平衡失调而引起的以眩晕为主要症状的临床综合征,其特点是眩晕发生于头颈部后伸或左右旋转活动时。临床症状一般有头晕、恶心、呕吐、视物不清,严重者可发生猝倒,但一般不伴有意识障碍。我们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颈性眩晕46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46例,均为2008年6月至2016年10月收治患者,男20例,女16例;年龄20~74岁,平均41.3岁;病程2天~10个月,平均22天。呈间歇性发病,均伴有颈部僵硬、颈肩部疼痛、颈部屈伸不利等症状。X线检查示有不同程度骨质增生26例,钩椎关节增生18例,颈椎退行性变33例。CT、MRI示椎间盘突出33例,颈椎不稳12例。

诊断标准参照第2届颈椎病专题纪要拟定的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

纳入标准:①眩晕,持续性或发作性,为第一主诉,与颈部后伸及旋转活动相关;②伴头痛、颈肩部疼痛、视物旋转或不清、恶心呕吐、猝倒;③X线、CT、MRI检查有颈椎不稳、钩椎关节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颈椎退行性变。

排除标准:耳源性、眼源性、颅内病变及高血压、糖尿病、低血糖等引起的眩晕。

2 治疗方法

西药治疗:口服尼莫地平20mg、日3次,西比灵5mg、日2次,连服15天。

中药治疗:炙穿山甲10g,血竭3g,人工麝香2g,乳香10g,没药10g,冰片3g,桃仁10g,红花10g,儿茶6g,当归尾10g,炙大黄10g。研为极细粉末,过200目筛。每晚睡前服1.5g,黄酒为引,酒精过敏可用温开水送服,孕妇忌服,连服15天。

手法治疗:患者取坐位,术者站于身后,适量的凡士林润滑颈后部皮肤,术者用右手的小鱼际轻揉滚压颈项部,使颈后部肌肉放松,然后嘱患者尽量低头,用双手大拇指腹沿颈椎棘突两侧自第7颈椎往风府穴推压3次,找出疼痛点后,以左手大拇指腹用力顶压最痛点,右手向上牵引下颌关节,嘱缓慢仰头,连续顶压3次,再逐节顶压放松颈椎,用左大拇指腹自上而下顺理颈椎棘突,嘱患者活动颈部,自觉颈部放松为度。手法以能耐受为宜,避免强力顶压颈椎而引起不适。每天1次,每次20min,15次为一疗程。

3 疗效标准

根据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法(ESCV)[2]进行评定。

治愈:眩晕消失,恢复发病前的劳动生活能力。治疗后随访1个月无复发。显效:眩晕明显减轻,无反复发作,生活质量和劳动能力明显提高。好转:眩晕有一定缓解,劳累后偶有颈项部不适和眩晕加重现象,生活质量和劳动能力提高。未愈:眩晕无明显好转,严重影响生活和工作。

用SPSS13.0软件分析处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 治疗结果

治愈33例,显效10例,好转3例,未愈0例,愈显率93.48%,总有效率100%。随访3~6个月,治疗前眩晕功能评分(13.69±3.47)分,治疗后评分(25.90±1.73)分,治疗前后眩晕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5 讨 论

颈性眩晕系因颈椎退行性改变或外伤使脊椎内外平衡失调,引起颈动脉颅外段即椎-基底动脉供血不全,以眩晕为主要症状的综合征。骨性及非骨性因素都可以压迫椎动脉引起症状,而颈椎不稳可对椎动脉周围的交感神经丛构成机械刺激,激惹颈交感神经使椎动脉血管收缩,造成椎-基底动脉缺血而发生眩晕[3]。另外,颈椎退变(由于钩椎关节、上关节突以及横突孔的骨质增生或突出的椎间盘)或者急性损伤,椎动脉受压变狭窄甚至梗阻,也可导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而发生眩晕。部分患者颈部外伤后也可伴有旋晕,无器质性损害,病理机制可能是交感神经丛炎性刺激所致。眩晕是椎动脉狭窄与局部不稳定刺激了交感神经的结果。颈椎不稳引起局部异常的机械性刺激和椎间关节创伤性的炎症刺激影响了分布于Luschka’s关节囊、颈椎小关节、颈椎后纵韧带等结构内的交感神经末梢,导致交感神经功能紊乱引起颅内血管收缩引起短暂的缺血,表现为眼缺血引起视物模糊,耳蜗缺血引起耳鸣,脑缺血引起头疼头晕。退变椎间盘可产生炎症因子作用于外层纤维环和后纵韧带中的神经末梢,从而可能引起颈部交感神经功能紊乱同时炎性因子刺激对脊髓的损害或椎间盘退变性后,髓核液通过纤维环的裂隙漏出,椎间盘抗原成分与血液循环接触后,产生了自身免疫性炎症,炎性物质对脊髓造成的损害可能比单纯的机械性压迫更重要。另外,动脉粥样硬化、血液黏度增加、红细胞压积升高、血清胆固醇升高、糖尿病等内科疾患均可造成血液缓慢,使基底动脉缺血缺氧而诱发眩晕。颈脊髓血管畸形、寰椎钩环畸形等其他疾病也可导致眩晕。西医治疗颈性眩晕一般采用扩张血管、镇静、扩大血容量,降低血液黏稠度,从而增加血供,改善眩晕症状。

颈性眩晕属中医“眩晕”范畴,与肝肾气血不足、气虚血瘀、肝阳上亢、风痰上扰密切相关[4]。一是由于外伤、劳损或感受风寒湿邪致使经脉瘀阻,气血运行不畅、筋骨失养。二是由于先天不足,或人到老年,肝肾亏虚,气血不足,筋脉失于濡养,风寒湿邪乘虚侵入,致气血痹阻发而发病。治疗主要是活血化瘀,调和气血。用手法、推拿、针灸、中药内服外敷等治疗[5-7]。

尼莫地平、西比灵为钙离子拮抗剂,可选择性扩张颅内血管,增加大脑血供,改善脑微循环及神经元代谢,抑制血管痉挛,减少血小板凝聚及血液黏稠度,稳定细胞膜,缓解眩晕症状。中药炙穿山甲散结逐瘀,通经活络;血竭、麝香、乳香、没药、冰片、红花、儿茶活血化瘀、调和气血;以酒为引,引药上行,能达病灶部位,增加活血化瘀功效,改善退变的颈椎、椎间盘对脊髓、血管、神经的刺激作用,消除症状[8]。手法可以松弛颈部紧张痉挛的软组织,恢复颈椎骨性结构周围变性软组织的正常功能,改善微循环,消除骨性周围软组织的炎症及消除其对交感神经的刺激从而缓解眩晕症状。

[1] 孙宇,陈琪福.第2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J].中华外科杂志,1993,31(8):472-476.

[2] 王怀楚,卓大宏.颈性眩晕患者症状与功能评估的初步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998,13(6):245-247.

[3] 刘文成,田勇,胡中华.颈性眩晕发病机理诊断及治疗进展[J].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4,19(12):860-862.

[4] 张国雄,王进忠,韩风,等.临床路径在治疗急性发作期颈性眩晕的应用评价[J].辽宁中医杂志,2008,35(10):1526-1527.

[5] 窦为民.中药配合推拿治疗颈性眩晕45例分析[J].吉林中医药,2010,30(7):607-608.

[6] 丁洪越,袁林刚,修志红,等.提旋复位法结合颈部推拿治疗颈性眩晕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创新,2010,7(22):27-29.

[7] 王芳,邹志伟.针灸为主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0,6(29):380-382.

[8] 白跃宏.颈肩痛临床与康复[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355.

R441.2

B

1004-2814(2017)07-0806-02

2017-03-27

猜你喜欢
颈性椎动脉椎间盘
中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探究
ProDisc-C人工颈椎间盘在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超声诊断右侧椎动脉罕见变异1例
后纤维环T2弛豫时间与腰椎间盘突出的相关性
颈性眩晕的保守治疗效果
中蒙医结合治疗颈性眩晕
颈性眩晕的中医治疗近况
推拿配合热敷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89例
三针刺配合直旋扳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110例
牵引配合手法治疗颈性眩晕9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