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丘陵地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2017-04-04 17:02黄体元
四川农业科技 2017年5期
关键词:丘陵地区高标准农田

黄体元

(四川省隆昌县农林局,四川 隆昌 642150)

四川丘陵地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黄体元

(四川省隆昌县农林局,四川 隆昌 642150)

简要说明了四川丘陵地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特殊性,强调了四川丘陵地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分析了四川丘陵地区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困难,阐明了四川丘陵地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思路、各类标准和原则,结合生产实际,提出了四川丘陵地区高标准农田建设中需要注意的几个关键环节,对推进四川丘陵地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路径提出了具体建议意见。

丘陵地区;高标准农田;建设;探索与实践

2007年中央一台文件提出:按照田地平整、土壤肥沃、路渠配套的要求,加快建设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高标准农田。高标准农田做为现代农业的需要的重要物质条件,成为各地在推进现代农业发展进程中的主要环节。十二五期间,四川省制定了建设66.67万hm2高标准农田工程规划纲要(2011~2015年),随后各地开展了轰轰烈烈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四川丘陵地区由于特殊的平坝、沟地、坡地、山丘交错分布的地理特性,同一地域有土地台位、土质条件、水分涵养及小气候等差异,给高标准农田建设带来了极大的难度,针对四川丘陵地区自然条件的特殊性,结合近年来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实践,现就四川丘陵地区高标准农田建设做以下思考和建议。

1 四川丘陵地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1 是全省实现66.67万hm2高标准农田的重要支撑

全省丘陵地区县占了全省1/3,幅员面积占18%,虽然直接占比不是很大,但加上非丘陵县具有丘区地域特性的土地,丘陵地区的比例还是较大的。因此,丘陵地区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全省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重要支撑,全省要建成66.67万hm2高标准农田,没有丘陵地区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做为支撑,是不可能实现的。

1.2 是丘陵地区农田改造的方向和途径

丘陵地区农田基础设施薄弱,一直是困扰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也是长期以来农田基本建设的重点。以往在实施农田改造时,存在规模不大、标准不高、配套不完善的问题,农田改造缺乏方向性。高标准农田建设以“田网、路网、渠网”配套为基础,以更大的规模、更高的标准和更加完善的配套,为农田的改造提升指明了方向和路径。

1.3 是丘陵地区农业发展的潜力所在

由于自然和历史等因素,丘陵地区按高标准完成改造的田土不多,丘陵地区农田基础设施差是农业发展的最大短板,丘陵地区的田、土大都需要高标准改造,也有很大的改造空间,改造的潜力极大。基础设施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农业效益的提高和农村的发展,农田基础设施条件好,农业增产增收效益明显;农田基础设施条件差,不能抵御干旱、水涝等自然灾害,农业减产减收可能性增大。因此,丘陵地区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显得更为迫切,作用和效益更加突出。

1.4 是丘陵地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基础

丘陵地区高标准农田建设,不仅能极大提升农田基础条件,较大程度提升粮食产能,为农业增产增收提供保障,也为改良生态环境、方便农民生产生活提供了重要支撑,更有利于促进产村相融和新农村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不仅是现代农业的重要基础,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基础。

2 四川丘陵地区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存在问题和困难

2.1 丘陵地区高标准农田建设成本高

丘陵地区地势不平坦,高低起伏较大,田土大都分散和零乱,高标准农田改造时,需要移动和建设的土石方量更大,建设成本更高。

2.2 丘陵地区高标准农田建设技术要求更高

丘陵地区地势变化大,田、土基础条件各异,高标准农田建设时,需要因地制宜针对不同田土现状进行技术方案的修改和调整,建设技术要求更高。

2.3 丘陵地区高标准农田建设维护难度更大

丘陵地区田土高差错落,高标准农田改造后,更容易出现基础位移、沉降,更容易造成改造工程的损坏,维护难度大,维护成本高。

3 丘陵地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思路、标准和原则

3.1 丘陵地区高标准农田建设思路

坚持创新、协调、绿化、开放、共享理念,紧紧围绕新增粮食生产能力、培育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和新农村建设三大任务,以实现“田网、渠网、路网”三网配套为核心,以达到“农田排灌能力、土壤培肥能力、农机作业能力和综合配套能力”四力提升为目标,通过整合项目,以奖代补,群众主体,政策扶持,科学规划、集中连片,精心组织,高标准实施,狠抓进度,突出质量,努力建成一批具有丘陵地区特色、适应现代农业生产的高标准农田,为根本性改善丘陵地区农业基础设施条件,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推进新农村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3.2 丘陵地区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

丘陵地区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在高标准农田共性标准的基础上,应当反映其丘陵地区的特性。

全国高标准基本农田标准要求建成集中连片、设施配套、高产稳产、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高标准基本农田。

全省提出建成“田成方、土成型、渠成网、路相通、沟相连;旱能灌、涝能排、土壤肥、无污染、产量高”的高标准农田。

丘陵地区高标准农田应当实现:“田砌化、冲有渠、能排灌;路成网、人易行、机能通;土增厚、埂成形、沟相连;土壤肥、无污染、产量高。耕作层20cm以上,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0.5%以上,灌溉保证率达到80%以上,耕地年粮食生产能力达到800kg/667m2以上”的总体标准。

3.3 丘陵地区高标准农田建设应遵循的原则

3.3.1 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 根据不同的田、土现状,规划建设既标准又符合生产实际需要的高标准农田。

3.3.2 坚持集中连片的原则 集中连片建设,才能更好发挥改造的优势,也更利于适度规模发展,更好发挥效益。

3.3.3 坚持综合配套的原则 高标准农田各项基础设施应尽可能配套,形成整体集合优势。

3.3.4 坚持尊重民意的原则 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方式等,都应当充分尊重民意,要充分尊重和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3.5 坚持相融发展的原则 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同时,应充分考虑农旅结合、产村相融发展,既要有利于农业产业本身的发展,又要有利于农业产业的拓展和产村相融发展。

4 四川丘陵地区高标准农田建设应注意的关键环节

4.1 建设方式的关键

丘陵地区高标准农田建设方式适合“先建后补”的民办公助、以奖代补方式——锁定建设补助标准、公开招选建设队伍、竣工按实验收补助。高标准农田建设虽是工程性基建项目,如果采用工程建设招投标法实施建设,虽然符合招投标法,但不符合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和田土差异的现实,因为改造的田、土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具体到每一田块建不建、如何建,建设之前很难锁定建设目标进行招投标;在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几乎每一田块都与规划方案有一定的调整,往往是建成后才能锁定具体的建设工程量,公开招投标,建成的结果很难达到高标准化。

4.2 田型调整环节的关键

田型是高标准农田的重要标志之一,丘陵地区田型也是改造的重要环节。田型要尽可能调大成方,改变丘陵地区农田“小山坡、小田块、弯田坎、落差大”的不利条件,将小田变大田、将弯田坎变直田坎、将小台位变大台位,以利于机械化作业和农机效率的提高。

4.3 排灌配套环节的关键

实现农田的能排能灌,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排灌配套尤为重要。按照“冲有渠”的原则,形成能排能灌的渠系,改变丘陵地区大冲大坝“灌时跑水跑肥,排时排不干湿害重”的弱点,让水田成水旱轮作良田,旱地不被“旱”,极大提高农田水利化和生产能力。

4.4 耕作层保护的关键

高标准农田改造的重要目标之一是提高地力,如果耕作层保护不好,不但不能提升地力,还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地力,因此,高标准农田建设时必须保护好耕作层。田型调整时,将耕作层移置中间堆放,用泥底层加固田埂,田埂骨架调整形成后,移回恢复耕作层,再配套有机质提升。解决调整田型时耕作层被破坏,降低地力的弊端,有利于地力培肥,更好的提升耕地质量。

4.5 田埂砌化的关键

丘陵地区田土台位明显,高差错落较大,要保护水土,田土埂必须做一定程度硬化,特别是丘陵地区田土的壤性偏重,泥埂晴天易开裂、雨天易垮踏,因此,采用天然泥质田埂或纯生态田埂不可取,还是应当采取牢固主迎水面、稳固护坡面、尽可能生态化路面。护坡迎水面硬化要高出平时蓄水层20cm左右,高出的护坡最好采用预制内径80cm左右的六棱型、预制十字型,棱型稳定,框内可种植蔬菜饲草、豆类、花卉植物等,达到既经济又绿化保护的效果。村民生产生活常用通道路面应当全面硬化,不常用的路面可以采用梯形、预制方块等方式局部硬化,达到既方便生产生活,又生态自然的效果。

4.6 机械作业道通畅的关键

高标准农田建成后,每一田块应当保证能够机械入田,便利机械化作业。根据生产作业道和生产便道功能的不同,设置相应宽度和质量的道路,原则上每一块农田能有1条2.4m宽的机械作业道,机械作业道侧面要坚固,路面可以不硬化,但必须保证不同时季的各类大中型机械的运行,为全程机械化提供可靠保障。

5 四川丘陵地区高标准农田的实现途径

5.1 合理规划设计

规划是先导,是高标准农田建设上台阶、上水平的重要前提。高标准农田规划选点上,重点选择在交通便利、水源条件好、水稻相对成片、群众积极性高的粮油主产区。规划时坚持连年推进、集中成片、点面结合、成带发展。施工前,田型调整方式、移动土方量、排湿洪渠和生产作业道等方案,都应细化到田块。施工中,要严格参照设计方案执行,确需变化调整,须经项目组设计人员审定同意,确保施工有的放矢、量化控制。规划建设标准尽可能切合生产实际,达到高标准农田建设要求,尽可能彰显现代特色,富有更多发展空间。

5.2 强化监督指导

过硬的质量,是高标准农田效益发挥的重要保障。高标准农田施工中,施工单位或农户要严格按照技术规程施工,建材质量和工艺要符合标准,建设质量要达到设计要求。建设指导上,监督指导部门要抽调技术人员组成技术组,技术人员必须规划设计到田块,监督施工到田块,对建设内容、质量、进度等进行全程监督指导,及时发现和解决施工中的各种问题,确保工程质量最优化。高标准农田建设镇要派专人负责工程协调和建设管理工作,确保进度和质量落实。高标准农田建设村要做好组织发动和村民自治监督,对资金筹集使用和工程质量进行监督,发现建设过程中的偷工减料、降低标准等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要及时报告、整改,杜绝违规行为发生。

5.3 健全体制机制

高标准农田建设管理环节多,各环节制度和机制健全,是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重要保障。①健全竞争立项机制。将高标准农田建设内容和标准在村民大会上商议,根据各乡、镇、村、社群众商议筹资筹劳承诺情况,优先选择积极性高的村社;②健全“一事一议”民主议事机制。对高标准农田建设地点遴选、施工队伍选择、群众投工筹劳标准等方面,都以村民大会或代表会商议确定;③健全“民办公助、以奖代补”资金管理机制。以村民和村民委员会为建设主体,按照宣传动员、竞争立项、申报批复、制定标准、组织实施、验收兑现的程序,充分体现“多干多补、少干少补、不干不补、鼓励多干”的激励政策;④健全整合项目投入机制。高标准农田需要的资金量大,需要整合相关农业基础设施项目,增大资金投入;⑤要建立切实可行的整合机制。要围绕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需要,实现有机整合,不能机械混搭而名义上整合,否则,达不到项目整合的目的和效果;⑥健全建后管护机制。按照“自建、自管、自用、自有”的原则,确定户建自管、联建轮管、专业合作社专管的多种管理模式。

5.4 配套科技管理

现代农业生产发展项目建成的高标准农田,为提升产业打下了坚实基础,有好的基础条件,还要配套先进的农业科技和经营管理,才能更好地展现高标准农田的效益。能排能灌的高标准农田,将一季变为了两季以上,为农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创造了条件;成方成型的大块农田和便利的机械作业道,为全程机械化作业创造了条件;高标准农田建成区,更有条件和可能提升产业科技和管理水平,通过集成“四新五良”,促进“四新”示范(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机制),推进“五良”配套(良种、良法、良壤、良制、良机),全面推行高产创建、测土配方、绿色防控、温室育苗、工厂化育秧等科技水平;大力发展粮油作物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经营管理组织,推行统一供种、统一育苗、统一技术、统一防治、统一培训、统一收购的“六统一”等经营管理模式,为农户提供专业化服务,充分提升产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5.5 推进融合发展

高标准农田配套完善的“田网、渠网、路网”,为融合发展提供了扎实的支撑。依托高标准农田的产业和基础优势,可以进一步推进山、水、田、林、路、农房及环境等综合治理,为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实施农田与农房风貌配套改造,开展乡风文明建设,加强村民民主自治管理,促进现代产业和新村建设双向互动、双向发展,为推动产村相融起到极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将有力促进新农村建设。

猜你喜欢
丘陵地区高标准农田
达尔顿老伯的农田
达尔顿老伯的农田
山西省2020年建成高标准农田16.89万公顷(253.34万亩)
坚持高标准严要求 确保按时保质完工
农田“高标准”带来农业高效益
“两委”换届发动攻坚——确保啃掉“硬骨头”、实现“高标准”
丘陵地区的人工挖孔墩(桩)基础设计
农田制作所
成都周边丘陵地区产业集聚融入大成都
南部丘陵地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