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镜下经眶上锁孔鞍结节脑膜瘤切除术的手术配合

2017-04-04 15:46杨远霞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7年35期
关键词:锁孔脑膜瘤结节

杨远霞

(四川省隆昌县人民医院手术室,四川 内江 642150)

神经内镜下经眶上锁孔鞍结节脑膜瘤切除术的手术配合

杨远霞

(四川省隆昌县人民医院手术室,四川 内江 642150)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下经眶上锁孔鞍结节脑膜瘤切除术的手术护理配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2015年收治的15例患者神经内镜下经眶上锁孔鞍结节脑膜瘤切除术的手术护理配合,包括术前访视,术中护理配合及术后恢复护理。结果 神经内镜下经眶上锁孔鞍结节脑膜瘤切除术和传统开颅手术相比具有创伤小、出血量少、肿瘤全切率高、视神经功能恢复好、并发症发生率低、住院时间短、切口美观、不用剃头,易为患者接受等优点,充分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人性化服务理念。结论 神经内镜下经眶上锁孔鞍结节脑膜瘤切除术是创新性的将神经内镜技术与锁孔技术结合起来,通过最短、最直接的精确入路达到病变部位切除肿瘤。为了保障创新性手术的顺利开展,建立标准化的手术护理流程,从术前、术中、术后进行细致、精准的护理配合,不仅优化了手术护理流程,提高了手术效率,为护士提供学习和参考的依据,同时促进神经外科微创手术护理的发展。

神经内镜;眶上锁孔技术;鞍结节脑膜瘤;手术配合

鞍结节脑膜瘤(Tuberculum Sellae Meningionma,TSM)起源于鞍结节,位于鞍上区域,因与视神经、颅底血管关系密切,一直是神经外科手术的难点。传统手术不仅创伤大,由于显微镜存在视野死角,肿瘤鞍内部分常常有残留。内镜下经鼻蝶手术虽然容易处理肿瘤基底,但是对于肿瘤侧方伸长部分,切除困难。鉴于既往手术方式存在的缺陷,我院创新性的将神经内镜技术与锁孔技术结合起来,利用神经内镜全景视野与良好深部照明的优势[1],有效的解决了肿瘤侧方伸展以及肿瘤血管包绕处理困难的难题[2],结合手术距离最短的微创眶上锁孔入路完成手术。随着手术的不断发展,手术护理配合也在不断地更新、优化,以高标准高要求完成手术的配合。现将15例患者神经内镜下经眶上锁孔鞍结节脑膜瘤切除术的手术配合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院从2013年~2015年共完成神经内镜下经眶上锁孔鞍结节脑膜瘤切除手术15例。患者临床表现主要为:头晕、头痛、进行性视力下降;MRI平扫与增强检查显示肿瘤基底位于鞍结节;15例肿瘤均全切,19只眼视力好转,8只眼视力维持,3只眼视力恶化;术后无脑脊液漏、无内分泌功能低下,无手术死亡,随访6~13个月未见肿瘤复发。本组全切率高,视觉功能恢复良好。

2 手术配合

2.1 围手术期的护理配合

2.1.1 术前访视。术前一日巡回护士到病房访视患者,询问患者的手术史、过敏史,查看术前的各项检查结果、摄片。有特殊情况需提前告知医生进行相应的处理,必要时参与手术医生的术前讨论。向患者告知术前及术后的准备和配合,如禁食禁饮要求、手术切口皮肤的清洁以及术后回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需要的注意事项等。

2.1.2 心理护理。由于颅脑手术的特殊性,多数患者会感到恐惧、焦虑、紧张等。术前应该密切关注患者的心理问题,做好心理护理[3],耐心的和患者沟通,适当的向患者介绍手术方式、手术的经过、内镜手术的优势等,取得患者和家属的配合和支持,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2.2 术前准备

2.2.1 手术仪器设备的准备。神经导航系统;神经内镜操作系统:30°和0°镜头、冷光源、显示器、摄像系统。内镜镜头、镜头线、冷光源线、神经导航线及探头。

2.2.2 术前器械物品的准备。经蝶垂体瘤专用器械、乳突拉钩、专用单极电刀、专用双极电凝器、磨钻、脑棉片、显影纱布垫、显影小纱布、可吸收性明胶海绵、强生止血纱1963一张、人工硬脑膜一张。

2.3 术前护理

2.3.1 麻醉护理。手术床尽量靠近麻醉机,防止术中螺纹管因牵拉脱落。建立静脉通道于脚端,便于麻醉医生术中麻醉药物的维持。将吸引器固定于患者头端,协助麻醉医生推入静脉全麻药物,并协助动脉和深静脉穿刺,固定妥善。

2.3.2 体位的安置。全麻插管后患者平卧,头后仰10~15°,对侧旋转10~60°,双眼用金霉素眼膏涂抹并用眼部保护膜完全覆盖,防止消毒液浸入眼部损伤角膜。神经导航下定位肿瘤体表投影,标记切口线。常规消毒眉弓及面部、铺单、贴膜。

2.3.3 术前仪器物品。添加并连接内镜系统、神经导航系统、磨钻、电刀、电凝、吸引器等用物,调试并保持各仪器工作正常。

2.4 术中护理

2.4.1 取左/右侧眉弓上眉毛内4 cm弧形切口,递乳突拉钩撑开皮瓣,磨钻钻孔后,递铣刀铣开骨瓣形成3.5 cm×2 cm眶上骨窗,递脑膜剪沿颅底弧形剪开硬脑膜。

2.4.2 遵医嘱使用20%甘露醇进行脱水,递蛛网膜钩打开蛛网膜释放脑脊液。通过脱水、吸取脑脊液和过度换气以降低颅内压,获得额叶底面与颅底之间的操作通道后,置入神经内镜,术者与助手采取“两人三手”形式操作内镜与手术器械。

2.4.3 探查切除肿瘤。肿瘤主要位于第一间隙下方,递双极电凝逐渐烧灼分离肿瘤基底,减少肿瘤血供,然后沿蛛网膜界面分离肿瘤与视神经,进一步释放脑脊液,增大内镜操作空间。交替游离肿瘤基底与神经血管结构分离。充分游离肿瘤四周粘连后,递肿瘤镊取出肿瘤。

2.4.4 神经内镜下处理鞍结节部肿瘤基底,递双极电凝烧灼止血。观察瘤腔周围神经与血管结构,反复用0.9%氯化钠注射液冲洗瘤腔及术区,彻底止血。清点脑棉片及术中用物数量无误后,4/0可吸收缝线缝合硬脑膜,骨瓣复位固定,逐层锁孔关颅,4/0角针可吸收缝线眉弓切口皮内缝合,完成手术。

2.4.5 巡回护士或麻醉医生联系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并告知准备呼吸机,根据患者体重适当调节呼吸机参数。护士同麻醉医生一起在简易监护仪的监护下共同将患者护送至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并同监护室医生和护士进行患者生命体征、术中情况、皮肤及患者财产等的交接并签字确认。洗手护士根据器械的特性进行分类处理,内镜器械需要同供应室人员当面交接。

2.5 术后护理

2.5.1 麻醉恢复期的护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意识、瞳孔。全麻未拔管时,患者取平卧位,呼吸机维持呼吸。

2.5.2 体位护理。拔管后患者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

2.5.3 术后复查护理。术后4 h复查CT了解瘤腔有无出血;术后72 h复查增强MRI;术后1周复查视力、视野。

离机进行血浆置换也可能导致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其中枸橼酸钠反应就是比较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因此在血浆置换治疗时,护理人员一定要积极配合医生,做好不良反应护理,避免患者出现危险,促进其治疗效果。本组研究结果证实,在血浆置换时给予患者全面不良反应护理,可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如何进一步提高血细胞分离机血浆置换患者的护理水平,还需要广大医务工作者继续探索。

[1] 黄 烨,徐 丽,蓝 红,等.血细胞分离机在血浆置换中不良反应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01):71-72.

[2] 李红涛,诸 宏,崔建英,等.142例次血浆置换不良反应的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08):63-64.

[3] 吴玉梅,吉承玲,葛承桂,等.护理干预对治疗性血浆置换患者不良反应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17):87-88.

[4] 史佩敏.血浆置换术中常见不良反应的预防及护理[J].中国医学创新,2009,6(22):112-113.

[5] 陈玉琴.26例重症肝炎患者进行血浆置换治疗的护理[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6,(01):108-109.

本文编辑:张 钰

R473.73

B

ISSN.2096-2479.2017.35.117.02

猜你喜欢
锁孔脑膜瘤结节
肺结节,不纠结
发现肺结节需要做PET/CT吗?
从气、虚、痰、瘀辨治肺结节术后咳嗽
体检查出肺结节,我该怎么办
锁孔(外一首)
巧开锈锁
蝶骨嵴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治疗效果评价
DCE-MRI在高、低级别脑胶质瘤及脑膜瘤中的鉴别诊断
显微手术治疗矢状窦旁脑膜瘤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