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许方霄 王子惠
与前人相比,现代人似乎都变得娇气了,没有了以前的“坚强”——如果不小心被扎伤或者划伤,很多人都会选择去医院注射“破伤风”。毫无疑问,这是人们对健康的重视,也是对医学的认可。但对破伤风您究竟了解多少?什么是破伤风?注射破伤风的作用是什么?出现伤口后是否都需要注射破伤风?对破伤风经常会存在哪些认识误区?就此,北京朝阳医院药事部主管药师杨梅作出专业介绍。
破伤风是一种急性特异性的外科感染疾病,由破伤风杆菌侵入人体伤口引起,该病病死率高,在全球范围内可达30%~50%。临床表现为:全身骨骼肌持续性强直和阵发性痉挛,严重者可发生喉痉挛、窒息、肺部感染和呼吸功能衰竭等。杨梅说,破伤风杆菌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在灰尘、土壤、人或动物的粪便中均可找到破伤风杆菌的影子。感染破伤风最常见于外伤、烧烫伤、土法接生新生儿和手术器械消毒不严等。
杨梅表示,对付破伤风,重在预防。“早在2012 年,中国就消除了新生儿和孕产妇破伤风,这得益于我们国家大力推广的免疫接种工作。截止到2013 年,全球有129 个国家的百白破(百日咳疫苗+精制白喉+破伤风类毒素)三联疫苗接种覆盖率达到了至少90%。”杨梅说,破伤风的预防主要分为一级预防(主动免疫)和二级预防(被动免疫)两种。其中,主动免疫是将破伤风毒素接种于人体,使机体获得免疫力的措施;被动免疫则采用人工的方法向机体输入破伤风抗毒素或破伤风免疫球蛋白,使机体立即获得免疫力,达到防治目的。至于“哪种预防方式更好”的问题,杨梅则明确地说:“主动免疫产效慢,但维持时间长,被动免疫产效快,但维持时间短。”
此外,杨梅还说,按照免疫程序规定,新生儿出生后3 月龄开始接种百白破疫苗第1 剂,连续接种3 剂,每针接种间隔不少于28 天。婴儿期的3 剂可以提供3 ~5 年的保护。18 个月龄加强注射1 剂百白破,6 岁时改为注射白破二联制剂疫苗,至此抗体可以维持10 年。前3 剂为基础免疫,后2 剂为加强免疫。
对于大多数成年人来讲,都有记不清接种史、未按规定完成接种、从未接种和超过免疫保护期等多种情况,那么受伤了,到底该不该打破伤风呢?对此,杨梅指出,受伤的人群主要可以分成3 类。
针对那些未免疫或免疫不足、末次加强免疫时间超过10 年的人群,杨梅表示,如果遇到伤口大而深、污染不洁,有大量异物、坏死组织,或未彻底清洗伤口的情况,此时应加强注射一针破伤风类毒素,同时在对侧部位注射500IU的破伤风免疫球蛋白或3000IU 的破伤风抗毒素;若伤口大、深但清洁,有破伤风感染的潜在可能性,则可加强注射一针破伤风类毒素,同时应在对侧注射250IU 破伤风免疫球蛋白或1500IU 破伤风抗毒。但如果末次加强免疫时间在5 ~10 年的,以上两种情况则只加强注射一针破伤风类毒素。
“伤口小、表浅、清洁、无异物或坏死组织,那些无免疫或免疫不全、免疫史不清、加强免疫超过10 年的人群,也需要注射一针破伤风抗毒素。”同时,杨梅也明确提出,具有全程免疫和加强免疫未超过10 年的群体,原则上无需进行免疫预防。
对于破伤风,特殊人群又该如何处理?比如,孩子受伤后,家长们总会持有“为了安全起见,先打了再说”的想法;孕妇因为担心会影响到胎儿的健康,在受伤后也坚持不打破伤风。杨梅表示,这两种情况都是生活中常见的误区。
杨梅说,“孩子受伤后,先打了再说”这种想法多见于孩子的家长,父母着急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注射过“百白破”疫苗的6 岁以下儿童,体内已有足够抵抗破伤风毒素的抗体,这种保护作用至少维持7 ~8 年,甚至是10 年以上。因此,发生普通外伤是不用注射破伤风抗毒素的,简单护理就可以。“相反,如果反复注射破伤风抗毒素,会刺激人体产生相应抗体,不仅会使药效下降,还会使患儿发生过敏反应,甚至得血清病。因此,当孩子发生外伤后,到医院看病时要带上预防接种卡,参考医生的建议。”杨梅强调。
杨梅说,破伤风针的主要禁忌证为存在破伤风针过敏的人群,而怀孕并不是破伤风针注射的禁忌。她说,从未注射过破伤风类毒素的孕妇,在破伤风高发区或从事易受外伤的工作者,最好进行破伤风类毒素注射,3 次注射即可。而那些有免疫力的孕妇,如受外伤,可能感染破伤风时,则应注射破伤风抗毒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