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自然
(三台县安居畜牧兽医站,四川绵阳 621115)
猪水肿病的综合性防治技术分析
刘自然
(三台县安居畜牧兽医站,四川绵阳 621115)
仔猪水肿病的发生,几年间来,发病率高升,致死率上升,对此病务必提高认识,避免由此而带来的经济损失。此病最大的危害,体现在:一窝内长势好、生长快、体格健硕的仔猪,发病率和致死率最高,严重影响育成猪的育成率。文章介绍仔猪水肿病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剖检病理,总结此病诊断和鉴别要点,提出对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以供同仁参考和借鉴。
仔猪;水肿病;防控
近些年来,三台县生猪养殖工作的开展,逐渐由散养向规模化、专业化养殖转变。随养猪形势的转变,猪水肿病的发病几率攀升。对规模养猪场的调查和分析,了解猪水肿病的流行特点,现总结如下:
第一,此病季节交替时多发,目前无明显季节性差别。第二,此病发病率不高,多数为零星散发,很少有整群发病,发病率集中在10~30%。第三,此病流行期常见仔猪,尤其断奶后3周,仔猪30~60日龄发病率居高,仔猪2月龄上发病率较少。第四,此病致死率高低不一。通常情况下,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及时,致死率能控制在50%左右。而发现不及时诊治时间较晚,致死率将高达80%。第五,通常情况下,同一窝内长势好、生长快、体格健硕的仔猪,感染此病的几率更高些。
猪水肿病急性病例,未见早期症状,即可突然死亡。亚急性病例的主要特点是:眼睑严重肿胀,颜面、颈部、耳根部水肿,病猪病初精神萎顿,食欲减退,体温正常,结膜充血,不喜活动,步态不稳,口吐白沫,叫声嘶哑,反应过敏,做转圈运动,共济失调,站立时拱背发抖,随后惊厥倒地抽搐,肌肉震颤,四肢不断呈游泳状划动,若强行驱赶,则茸毛拱背,后躯左右摇摆,步态蹒跚不稳。并伴有心跳急速,呼吸急促。病程1~2 d,最短数小时,最长7 d以上。
对水肿病变进行剖检,水肿可波及食道部、胃底部,贲门部胃大弯部的肌层与黏膜之间呈现2~3 cm厚的胶冻样水肿。大肠系膜水肿,有些直肠周围也水肿。淋巴结水肿出血,小肠黏膜、胃底弥漫性出血,膀胱黏膜针尖状出血,胸腔、心包有较少积液,暴露于空气后凝成胶冻状,小脑膜水肿,肾包膜增厚、水肿。
根据此病的流行、症状,结合剖检病理,可初步诊断此病。而确诊此病,需结合实验室试验。取肠内容物细菌培养,镜检可发现病原性大肠杆菌。结合血清学鉴定,可做进一步诊断。临床确诊此病,极易与某些维生素缺乏症相混淆,比如:维生素B1、硒元素缺乏症等等,都应注意鉴别。
5.1 预防措施
降低仔猪水肿病感染几率,应注意:改善猪群饲喂管理,科学配比全价饲料,尤其控制蛋白的含量,为降低仔猪水肿病的发生,创造适宜的养殖环境。
第一,严格消毒管理制度,及时清洁宿舍粪便,确保舍内清洁卫生干燥,喂猪用清洁饮水。为降低应激的影响,换料、驱虫、去势等工作的安排,应该不要安排在一起,降低仔猪感染此病的几率。
第二,有调查证实:暴饮暴食是仔猪水肿病高发的主要诱因。由此,务必合理饲喂管理,喂料确保定时、定量。断奶后2周内,根据哺乳用料的要求补料,夜间酌情补喂1次,杜绝出现暴饮暴食的可能。
第三,重视仔猪早期补料,避免仔猪断奶后消化不良,增强仔猪肠胃消化功能,务必适量补充维生素、矿物质,酌情添加维生素E、亚硒酸钠,降低此病感染几率。
第四,合理选择断奶时间,通常情况下,仔猪28日龄左右断奶,为最佳断奶时间选择。
第五,注意提前药物预防,经药敏试验:支原净、恩诺沙星等药物,在此病流行期预防性投喂,能起到不错的预控效果。或者,饲料中加亚硒酸钠维生素E粉、卡那霉素等等,预控效果更好些,每天1次,连续用1周。
第六,接种防疫疫苗,增强猪群抗病体质。仔猪断奶前7-10天,用猪水肿多价浓缩灭活菌苗,肌肉注射,用量每次1-2毫升,对预控猪水肿病的发生大有裨益。
5.2 治疗措施
猪水肿病目前无特异的治疗方法,药物治疗早期效果好,后期一般无效。只能采取对症治疗,治疗原则为抗菌消炎、抗病毒、强心利尿、抗惊阙消肿为主。一是中药治疗。防风10 g,商陆10 g,大蒜10 g,猪苓10 g,白术5 g,苍术10 g,白茯苓10 g,生姜10 g,车前草10 g,云曲7 g,滑石10 g,恩仙10 g,薏米10 g,黄柏10 g,黄芩10 g,泽泻10 g,国老10 g,喂服。二是可用猪水肿抗毒注射液0.5~1.0 ml/kg肌注,同时注射维生素E、硒注射液,病情严重者可注射2次。三是 当仔猪出现症状时可注射恩诺沙星或长效磺胺加维生素E,肌肉注射20%安钠加1 ml,可耳大静脉推注50%高渗葡萄糖10ml。也可用对已病猪注射肾上腺素2 ml或安钠加5 ml加地塞米松注射液2ml。对有腹泻的恶性水肿可注射痢菌净加卡那霉素加速尿。
几年来,仔猪水肿病发病率高升,致死率呈上升态势,对此病务必提高认识,避免由此而带来的经济损失。此病的危害体现在:无明显季节性差别,多数为零星散发,一窝内长势好、生长快、体格健硕的仔猪,最先发病,严重影响育成率。早期诊断此病,需根据此病的流行、症状,结合剖检病理,而定。特殊情况下,取肠内容物细菌培养,镜检结合血清学鉴定,可做进一步确诊。此病危害大,树立防重于治的理念,更具现实意义,务必做到:严格消毒管理制度,喂料确保定时、定量,重视仔猪早期补料,合理选择断奶时间,注意提前药物预防,接种防疫疫苗,等等,将上述工作落实具体到位,能大大降低仔猪水肿的发病率。
[1] 丰友才.仔猪水肿病的病因探索及综合防治对策[J].中国畜禽种业,2012,8(8):106-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