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勇 张百东 齐树河 董丽华 张丽华 李秋云 (山东省临清市畜牧兽医局 252600)
动物追溯耳标使用中出现的问题及改进设想
张勇 张百东 齐树河 董丽华 张丽华 李秋云 (山东省临清市畜牧兽医局 252600)
动物产品追溯体系建设已近开展多年,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果,例如在黄浦江死猪漂流事件中,迅速帮助政府确定了病死猪的来源。但是项目建设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以临清市为例,追溯体系建设停留在了追溯耳标(以下简称耳标)发放、耳标管理、耳标加挂阶段,对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总结如下:
1.1 耳标存在设计和质量问题,对家畜有伤害 经常出现加挂耳标时弄得满头是血;有时耳标挂到树枝或笼子上把耳朵挂豁;有时因为感染把耳朵烂一个大洞,一些特别爱惜家畜的散养户,对挂标有很大的抵触情绪。因此,很少有养殖户会主动要求加挂耳标,每年春防秋防基层政府都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挂标工作,但是很多养殖户并不认可,有极个别的甚至强烈反对。挂标工作已经成为基层政府的一个沉重负担。
1.2 易损伤 耳标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粪尿污染、猪啃、羊叼损坏严重等情况而难以辨认,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1.3 过于繁索 一畜一标登记记录过程太过于繁琐,大大增加了劳动强度,不利于推广使用。数据的维护也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使用成本过高。建议改成一场一号段(前缀),散养家畜一村一号段(前缀),发现问题以一个场(村)作为一个处理单位。这样管理部门只需要登记一下耳标号段(前缀)就可以了,其他的详细记录工作有养殖场自己做。
1.4 耳标的附加值过低 得不到社会的重视和支持。应当将耳标和养殖场户的经济利益联系起来,而不只是简单的和产地联系起来。建议设法提高耳标的附加价值,例如将产地耳标改为企业耳标,一种类似于商标的东西。同时实行分级分类管理,例如通过无公害的养殖企业用什么样式的耳标;通过绿色产品的养殖企业用什么样式的耳标;一般规模场用什么样式的耳标;散养户用什么样式的耳标等。通过以上措施提高可追溯的品牌价值。
2.1 应当重新界定企业行为和政府行为 耳标的加挂和管理工作量太大,在人手不够充足的情况下难免出现漏挂。为减少工作量,应当重新界定企业行为和政府行为,将耳标的加挂工作逐步推向企业,政府负责监管和追溯。应当通过提高“可追溯”的品牌价值,让养殖企业和个人增强家挂耳标的责任感并自觉自愿的加挂耳标、上传信息。就像人有户口没户口的差别一样,有标无标的待遇也应当拉开。
2.2 建立可追溯体系 (1)耳标是可追溯体系的一部分,建立可追溯体系的初衷是“一旦发生疫情和畜产品质量等问题,可识别(追溯)其来源,追踪责任。”现在可追溯体系试图通过耳标跟踪,监控动物从出生→销售→屠宰→加工→最终消费端的整个过程。从生产到消费,每个环节都应当有严格的质量控制,即使有一个小的失误都可能导致产品质量无法保证。所以我们不能把食品安全完全寄希望于一个小小的耳标。(2)加挂耳标实际作用只能体现在出栏→屠宰这一个环节。可以这样分析:一头猪在出栏之前它归养殖者所有,因此,出栏之前无论用药、生病等等都是养殖者的责任,所以养殖者要保证猪出栏时是健康无病、无毒无药残的。因此只要能追溯到养殖场的那一批猪就可以了,没必要追溯到每一头。如果发生重大疫情,扑杀半径是方圆3km,区分哪头猪有病哪头猪没病没有实际意义。(3)加挂耳标有利于安全生产可以提高提高养殖场的管理水平,笔者也非常认同这个观点,但是大家仔细分析会发现无论安全生产还是提高养殖场的管理水平都是企业自身行为,本应当由企业自身买单,政府无需干涉。(4)加挂耳标便于国家对畜产品的安全监管,可以通过耳标追溯到这头猪的生产场、收购场、屠宰厂、猪肉销售流向,进而有利于打击售卖病死猪肉的一系列参与者。但实际工作中笔者认为如果对贩卖病死猪者进行打击,即便没有耳标也可以做到。如果对贩卖病死猪者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即便所有的病死猪都有耳标,也没有实际作用。因此监管追溯工作不能简单的归咎于耳标的有无。总之,盲目迷信耳标的作用,盲目扩大耳标的适用范围,增加了政府负担,淡化了耳标加挂的实际价值。
(1)追溯体系的建设缺乏一定内在的动力。例如,打耳标的猪能否比不打耳标的猪多卖钱,回答是否定的。因此,不到万不得已的情况下,养殖户是不会主动挂标的。因此,应当卡死上市屠宰环节,没有挂标的家畜不准上市屠宰。但是这一点在实际操作中有很大困难。(2)本地畜牧兽医系统人少工作量大,原来的老基层兽医站站长依旧是自收自支事业编,挂标工作往往得不到很好的贯彻执行。新任的兽医站站长多是由乡镇畜牧干部兼任,在乡镇有非常繁重的日常任务,加之挂标工作不纳入千分制考核,不重视相关工作。因此,追溯体系在最基层缺少必要的执行者。从总体上来讲,本地基层兽医体系缺少必要的执行力去完善建设动物产品追溯体系。总之,基层兽医体系不理顺的前提下,推行动物产品追溯体系建设是存在很大困难的。
(1)解决内在动力问题,可以通过提高“可追溯”的使用价值和畜产品附加值来实现,并且通过监管强化对不可追溯的处罚力度。(2)争取养殖户的支持:通过耳标设计和生产方面的科技攻关减小加挂耳标的伤害和将来会出现的伤害。通过耳标的分类来提高耳标的附加值。例如,针对无公害畜产品、绿色畜产品、有机畜产品等设计有特色的耳标产品,通过区别来提升价值。同时通过社会各种媒体来加强宣传,增强社会的认可度。(3)强化基层执行能力建设:争取上层领导的支持,尽早完成基层的兽医体制改革,解决基层的待遇问题,并从政府序列中单列出来。增加年轻、工作能力强、会电脑、懂技术的人员,设置专项经费,解决办公地点问题、强化基层的执行能力。(4)明确工作重点,以点破面:追溯体系建设应当有重点的开展,比如尽量减少下面的工作量,例如,减少追溯耳标的适用环节,这样才有精力扩大可追溯的覆盖面,强化监管和追溯能力建设,提高政府的公信力。(5)改产地耳标为企业耳标:每个养殖场(村)绑定唯一的耳标号段(前缀),其信息在特定网站公布。这样可以一劳永逸的解决耳标的后续管理工作,也可以让耳标可以直接代表养殖企业,成为可以经营的无形资产。
(2017–07–16)
S851.33
C
1007-1733(2017)11-005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