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濮阳市第五人民医院(457000)万利改
甲状腺肿瘤和瘤样病变,主要是因为手术之前,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采用不同检验学和影像学对患者进行检查,难以在手术之前明确诊断。手术过程中,对患者实施病理冰冻切片诊断,这一技术是近几年逐渐成熟的重要诊断方式之一。临床医师在手术过程中获得正确诊断,选择适合的手术方式。但因为时间较短,取材也较为有限,切片质量差,为诊断带来了一定困难,一些冰冻切片很难明确诊断,从而发出延迟诊断和假阴性报告。本研究选取2014年5月~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136例甲状腺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5月~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136例甲状腺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年龄在14~80岁之间,其中女性为65例,男性为71例。其中19例为恶性肿瘤,年龄在15~67岁之间,女性为12例,男性为7例。
1.2 方法 全部患者在手术中,将未固定新鲜组织送检,选取可疑区域2~4块,及时放入到 Shandon Excelsior 恒冷切片机内,温度保持在-25℃,切片大约在5~6μm,甲醇固定,HE染色,通过光镜对其进行观察。剩余的组织和石蜡切片诊断结果进行对比[1]。
1.3 诊断标准 ①负荷:病变良性恶性一致;②误诊:其中有假阴性和假阳性,其中假阳性,即将良性误认为恶性,假阴性即误将恶性视为良性。③延迟诊断:不能确定病变性质,采用石蜡切片诊断。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6.2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χ2、t检验,选择(±s)表示计量资料,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36例患者中,有65例患者为结节性甲状腺肿瘤,18例为甲状腺炎,25例为甲状腺瘤,恶性肿瘤患者为19例,有9例发出延迟诊断。在19例恶性肿瘤当中,手术过后,石蜡切片诊断乳头状癌有12例(63.15%),诊断为滤泡癌患者有3例(15.78%),诊断为髓样癌患者为2例(10.52%),恶性淋巴瘤患者有2例(10.52%)。其中发出延迟诊断的9例患者当中,有3例患者诊断为可疑乳头状癌,对患者实施石蜡切片诊断,为乳头状癌;有3例患者为结节性甲状腺肿瘤,同时伴有增生活跃,通过石蜡切片诊断为滤泡状癌。还有2例为“甲状腺腺瘤恶变倾向”。通过石蜡切片诊断得出1例患者为“甲状腺高分化腺癌”。针对136例患者,通过冰冻切片诊断,确诊率为93.38%。
在手术之前或者手术过程中,对甲状腺肿瘤或者瘤样病变没有判断出良性或者恶性的,根据分类和分级不同,对手术方式或者切除范围进行确定。冰冻切片诊断方式,主要是在手术过程中判断患者肿块的性质、类型等,为临床治疗制定进一步手术方案提供相应依据[2]。冰冻时间较为仓促,取材较为局限,而制片效果和石蜡切片诊断效果相比不够准确,其中滤泡癌和包膜均不容易被发现,还有乳头状癌和毛玻璃状核等,在诊断过程中难以显现。对此,冰冻切片会出现延迟诊断或者误诊情况。
鉴于此,相应外科医生要知道,不管病理医师经验有多丰富,总会出现较高比例的高分化癌冰冻切片难以做出准确诊断。本研究显示,136例患者中,恶性肿瘤患者为19例,有9例发出延迟诊断,石蜡切片诊断乳头状癌有12例(63.15%),诊断为滤泡癌患者有3例(15.78%),诊断为髓样癌患者为2例(10.52%),恶性淋巴瘤患者有2例(10.52%),冰冻切片诊断确诊率为93.38%。
正确的冰冻切片诊断,能够帮助医生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如果漏诊,导致二次手术,这种情况下,解剖结构相对模糊,加大了喉返神经误伤或者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如果过诊,会为患者带来难以挽回的损失。对此,对患者实施冰冻切片诊断过程中,每个环节均要引起高度重视,只有这样才能做出正确的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