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 涛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内蒙古乌兰察布 012000)
推进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于 涛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内蒙古乌兰察布 012000)
今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推进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农村工作的主线。近年来,围绕推进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工作主线,突出发展马铃薯、冷凉蔬菜、以燕麦为主的杂粮杂豆、生猪肉羊肉牛“四大农牧业优势特色产业”,以绿色发展为导向,着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强化基地建设,发展规模经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培育龙头企业,提升产业化水平,构建全产业链,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积极打造面向首都的绿色农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
农牧业;改革;供给;结构性
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举绿色旗、打特色牌、走品牌路,以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为中心,紧紧围绕推进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个工作主线,以绿色发展为导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结构调整为重点,巩固提升主产区产能,打造优势特色产业,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加快推进农牧业转型升级,力争绿色发展取得新突破,努力保障农畜产品有效供给、农牧民稳定增收和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
一是突出发展农牧业优势特色产业。按照“稳定面积、提高单产、发展种薯、强化加工”的思路,通过建设良繁体系、种植基地、精深加工、销售仓储,加快马铃薯产业转型升级。立足当地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借助“乌兰察布莜麦”地标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着力打造“燕麦之都”。按照“稳羊增牛扩生猪”发展思路,加快调整养殖业结构。二是继续推进以压减玉米为重点的种植业结构调整。根据市场导向和农牧业发展需要,因地制宜引导向青贮玉米和优质鲜食玉米转变。发挥耕地轮作玉米与其他作物轮作效应,依托牧草良种补贴等项目,扩大青贮玉米种植面积,促进粮经饲三元种植结构协调发展。三是加快推进品牌建设。加大无公害、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认定和地理标志产品优势品牌的宣传力度。四是做美做精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体验农业、乡村旅游,以及定制农业、会展农业、农业众筹等新型业态,打造一批具有当地特色的乡村旅游名镇名村。推动科技、人文等元素融入农业,发展农田艺术景观、农事节庆活动等创意农业。推进农业与旅游休闲、农耕体验、文化传承、健康养生、生态保护等深度融合,建设一批集生活、生产和生态一体的田园乡村综合体,大力发展乡村民宿经济。
一是加快农牧业科技创新步伐。依托蔬菜、生猪产业专家院士工作站,加强新品种、新技术研究和集成示范,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成果。加快组建马铃薯专家院士工作站,重点实施马铃薯研创项目,建立完善马铃薯新品种选育、良种繁育、标准化生产、现代化仓储等技术研究体系。二是创新科技服务模式和渠道。创新科技人员激励奖惩考评机制,调动科技人员积极性,充分发挥马铃薯、生猪等优势特色产业服务团队的作用;大力推行“农技人员包村联户”服务模式、“农牧业专家+技术指导员+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户”服务机制。开展多层次实用技术培训,打造一支专业素质高、示范效应好的新型职业农牧民队伍,发展农牧业新产业、新业态。三是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以政策倾斜、项目支持和科技服务等为抓手,大力支持发展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不断提升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发展质量。扶持发展种养大户和家庭农场,促进农民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引导小微涉农经营组织通过合并、入股等形式,成立联营企业或合作社强化农牧业产业提档升级。四是创新营销模式。构建“体验店+展示直销中心+网店”的销售模式,加强各大中城市直销体验店建设;积极组织企业参加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绿色农畜产品博览会等各类展销会,全方位提升乌兰察布市农畜产品知名度和影响力;强化电商销售平台建设,加快推进电商发展;支持各类合作社共同组建农畜产品电子交易平台,推进线上线下互动发展;加强经纪人队伍建设,提高组织化程度,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助推优质农畜产品“走出去”。
稳妥有序、由点及面推进农村改革,依法维护经营主体从事农业生产所需的各项权利,使土地资源得到更有效合理地利用。细化和落实好“三权分置”意见。积极探索多种有效形式,坚持试点先行、逐步推开,真正让农牧户的承包权稳下去、经营权活起来,让农村牧区沉睡的资源醒过来。要鼓励探索引入工商、社会资本进行土地产权流转,切实做到有序引入、强化监管,确保土地用途不变和农民利益不受损失。
通过补短板满足新需求,形成新的农牧业增长功能,促进农民持续较快增收。按照选准产业、调整结构、培训能力、开发市场、健全机制、建立基金、建设基地、发展加工业的工作要求,着力培植有特色的种养业,把产业发展作为建设农牧业现代化和脱贫攻坚的首要任务,集中精力加以推进。一是引进农牧业龙头企业。发挥“政府之手”的主导作用,用好“市场之手”来调动配置资源,围绕产加销全产业链开展招商引资,让投资跟着资源走、引进更多的国内外投资主体和重点龙头企业参与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带动当地农民脱贫致富;二是加快培育本土农牧业龙头企业。本着扶强扶优扶大的原则,解决好龙头企业发展中面临的各种困难和问题。让能人跟着产业走、农民跟着能人走,促进农民增收。三是根据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市场需求,围绕几大优势特色产业,宜农则农、宜牧则牧,促进贫困户稳定增收。四是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农牧民”产业化经营新模式,积极探索股份合作、订单合同、价格保护、服务协作、流转聘用以及承贷返利等多种形式的利益联结模式,加紧落实相关政策和措施,推动农企形成“利益均沾、风险共担”共同体。
[1]佚名.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J].农机科技推广,2016,(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