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利赵艳孙剑霞宋小燕侯笛鸣
(1.江苏省靖江市经济作物指导站,江苏靖江 214500;2.江苏省靖江市马桥镇农经与农技服务中心,江苏靖江 214526)
结球甘蓝—水稻轮作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韩利1赵艳1孙剑霞1宋小燕2侯笛鸣1
(1.江苏省靖江市经济作物指导站,江苏靖江 214500;2.江苏省靖江市马桥镇农经与农技服务中心,江苏靖江 214526)
合理安排茬口,实行菜粮轮作,可培肥地力、熟化土壤,改变连作土壤中有害生物的生存环境,降低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实现降耗减污、节本增效、优质高产的目的。我们通过多年研究探索,示范推广了结球甘蓝-水稻轮作栽培模式,结球甘蓝每667m2产量3500~4000kg、效益5300元,机插水稻每667m2产量600~650kg、效益850元,合计667m2效益6150元,经济效益显著,现将该模式主要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结球甘蓝在上年9月下旬10月上旬育苗,11月上旬移栽,3~4月采收上市;水稻在5月中下旬播种育秧,秧龄16~18d,6月上旬移栽,10月底收获。
2.1 品种选择
应选择适合靖江地区栽培和消费习惯、抗病性好、耐寒性强、耐抽薹的结球甘蓝品种,如中甘21号、冬春2号、京丰1号等。
2.2 适期播种
采用塑盘或营养钵育苗,上年9月下旬10月上旬播种,每钵播1粒种子,播后覆土厚0.5~0.6cm。播种前浇足底水,破心前不浇水。
2.3 苗期管理
结球甘蓝幼苗期的生长适温为15~20℃。出苗前温度控制在25℃左右,促进出苗。播后2~3d检查出苗情况,80%出苗后,于傍晚撤除地膜等覆盖物,在苗床上方搭建小拱棚,晴天10~15时覆盖遮阳网降温,雨前覆盖农膜,防止大雨冲淋,控制白天温度20~25℃、夜间12~18℃。出苗后保持育苗钵内土壤湿润,土表稍干。苗期在晴天上午浇水2~3次,苗床表土发白时浇透水1次,一般不干不浇。秧苗出现叶片黄化、僵苗症状时,结合浇水追肥1次。前期追施0.2%~0.3%进口复合肥,中期叶面喷施1%尿素或0.2%磷酸二氢钾溶液。秧苗长有2~3片真叶时,可用2%阿维菌素1000倍液防治小菜蛾,苗期病害可用25%甲霜灵5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500倍液防治。长有5~6片真叶时即可移栽。
2.4 整地定植
上年10月底水稻收获后,及时腾地深翻晒垡,晒后先粗整1次,移栽前2d再细整1次,667m2施腐熟农家肥4000kg、尿素20kg、复合肥40kg作基肥。苗龄25~35d、秧苗长有5~6片真叶(上年10月下旬11月上旬),选晴天傍晚或阴天适时移栽,行距50~60cm、株距40~45cm,开种植穴,穴深5~6cm,每穴放苗1株,667m2栽2500~3000株。栽后及时浇足定根水,以后每天浇水直至成活。
2.5 田间管理
2.5.1 水肥管理
定植后4~5d浇缓苗水,随后中耕培土1~2次;甘蓝成活后,每667m2施10%人畜粪浸提液600~800kg;莲座期控制浇水进行蹲苗,避免越冬时植株生长过大,发生未熟抽薹现象;蹲苗结束后即封行时,结合浇水每667m2追施尿素10kg;结球期连续追肥2~3次,每次每667m2随水施硫酸铵20kg或碳酸氢铵20~25kg,同时叶面喷施0.2%磷酸二氢钾溶液1~2次,以后每5~7d浇水1次,保持畦面见干见湿;结球后期逐渐减少浇水次数和水量,叶球抱紧后停止浇水。
2.5.2 中耕除草
甘蓝定植缓苗后,及时中耕松土3~4次,第一次中耕宜深,全面锄透、锄平整,促进根系生长;莲座期宜浅锄,向植株四周培土,促使发生短缩茎,多生根,有利于结球。未封垄前结合中耕铲除杂草,封垄后人工拔除杂草,以免影响结球甘蓝生长和传播病虫害。
2.5.3 病虫害防治
冬春季栽培结球甘蓝,病虫害较少,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为基础,合理使用农药防治。结球甘蓝病害主要有霜霉病、黑斑病、黑腐病等。霜霉病发病初期可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防治,黑斑病可用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防治,黑腐病可用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2%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4000倍液防治,隔7~10d防治1次,连防2~3次。虫害主要有菜青虫、甘蓝夜蛾、蚜虫等,可采用黄板、诱虫灯等物理诱杀和化学防治相结合方法。菜青虫可用2.5%功夫乳油50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防治,小菜蛾、跳甲可用2%阿维菌素乳油1000~1500倍液防治,甜菜夜蛾可用5%抑太保乳油2500~3000倍液防治。
2.6 及时采收
越冬栽培结球甘蓝,一般在叶球八成紧、外层叶发亮时陆续采摘上市。采收太早,叶球不充实,产量低;采收偏晚,裂球较多。
3.1 适期播种
选择适合靖江地区栽培的水稻品种,如武运粳24号。每667m2大田用种量3.0~3.5kg。根据结球甘蓝腾茬时间确定栽插日期,一般在5月18~25日。
3.2 培育壮秧
秧苗质量直接影响水稻的产量。采用药剂浸种,严防恶苗病,兼防稻蓟马;使用壮秧剂或专用基质育秧,矮化秧苗,延长秧龄弹性,增强抗植伤能力;无纺布覆盖,保温保湿,利于早苗、全苗、匀苗,预防灰飞虱传播条纹叶枯病;采用通气式秧田育秧,规范播种程序;科学管理肥水,做到晴天满沟水、雨天排干水。机插秧壮苗标准:苗高15cm左右,叶龄3.5叶左右,秧龄16~18d,幼苗生长整齐均匀,植株挺直,叶片颜色较绿,无病虫害,根系发达,碳氮比适中。
3.3 大田栽插
栽前抢早精耕细整大田,做到田面平整,全田高度差异不大于3cm,表土软硬适中,土壤沉实,耙田后带水让泥浆沉实1~2d,并保持浅水层。移栽前半天,排除田内过多水分,保留1~2cm水层栽秧,确保秧苗栽的浅、栽的稳、栽的牢,达到不浮、不漂、不倒的目的。机插秧秧苗栽前适时控水炼苗,坚持带药移栽,控制灰飞虱带毒传播危害。严格规范机插规格,行距30cm,株距11.7cm,667m2栽1.8万穴,每穴栽3~4株苗,667m2基本苗为6万~8万株。栽插结束后如出现缺苗、断垄、漂秧、浮秧现象,应及时进行人工补缺,并上水3~4cm,促进秧苗返青活棵。
3.4 水肥运筹
3.4.1 水分管理
活棵后浅水灌溉,水深3cm左右,不淹没心叶,待水自然落干后再上新水,如此反复,达到以水调肥、以水调气、以气促根、促分蘖早生快发的目的。当田间总茎蘖苗达到预期穗数的90%时,立即脱水搁田控苗。由于机插秧苗细嫩,搁田要做到先轻后重、分次轻搁,直到田中不陷脚、土壤不发白裂缝、秧苗叶色退淡为止。搁田后加强水浆管理,除在水稻抽穗前后各20d内建立薄水层外,其余时间间歇灌溉,干湿交替,收割前10~15d断水。
3.4.2 肥料管理
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分次追施分蘖肥和穗肥。栽插后5~7d施返青分蘖肥,结合使用小苗除草剂,667m2撒施碳铵15kg、壮秧营养剂10kg,施后田间水层保持4~5d,以提高化除效果;栽后10~15d施分蘖肥,每667m2施尿素7.5~10kg,以满足机插水稻早发早分蘖的需要;栽后20d左右,视苗情施平衡肥,每667m2施复合肥10~12.5kg。穗肥分两次施用,当主茎叶龄余数达3.5叶时施促花肥,每667m2施尿素10kg、复合肥10kg;当主茎叶龄余数达1.5叶时施保花肥,每667m2施尿素5kg左右。分蘖末期、破口期、齐穗期结合防病治虫进行叶面喷肥,每667m2喷洒叶面肥50~100g。
3.5 病虫草害防治
根据田间病虫草害发生情况和植保部门的预测预报,及时制订科学的防治策略,抓好田间病虫草害的防治,尤其注意防治破口抽穗期的稻曲病、稻瘟病,实现水稻的优质高产。
江苏省三新工程,SXGC(2014)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