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山区城市山地旅游资源空间结构研究
——以六盘水市为例

2017-04-04 02:55刘安乐杨承玥明庆忠
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6期
关键词:六盘水市空间结构山地

刘安乐 杨承玥 明庆忠

(1六盘水师范学院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贵州六盘水553001;2云南财经大学旅游文化产业研究院,昆明650221)

山地旅游资源是以地文景观为载体、集山地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以及其他资源的多种旅游资源组合而成的旅游综合体。旅游资源空间结构一直都是地理学家研究的热点。国外学者对旅游空间结构的研究起步较早,德国学者A.Schluter提出旅游资源空间结构的概念。Miossec和Gormen从空间结构的角度,将度假者的行为及类型与度假者的地理分布结合起来考虑(Miossec,1976;Gormsen,1981);我国学者在旅游资源空间结构特征相关研究成果较多,一是从国家(马晓龙和杨新军,2003;朱竑和陈晓亮,2008;潘竟虎和李俊峰,2013)、区域(卞显红,2007)和省区 (毛小岗等,2011;王硕 等,2013;刘丽梅和吕君,2016;张佳运等,2016;王秋龙和晋秀龙,2017)尺度探究A级旅游景区空间结构;二是对不同尺度下区域旅游资源空间结构特征研究(陆林,1995;牛红武,2011;齐欣和王昕,2013;李伟 等,2014);三是以水体和沙漠为主的特种旅游资源空间结构特征研究(钟泓和黄海,2010;董瑞杰 等,2014;丁蕾 等,2015)。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大数据的发展,有研究者结合多元类型数据,建立基于互联网的旅游资源单体吸引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成都市旅游资源吸引力进行评价(敬峰瑞等,2017)。

综上,国内外旅游资源空间结构研究取得较为丰硕的成果,但是山地旅游资源相关研究少有涉及;从研究地域与尺度上看,东部发达省份及大尺度区域研究较多,以西部城市为研究单元较少,特别是西部山区城市山地旅游资源空间结构缺乏研究。为此,以六盘水市为对象,探究其山地旅游资源空间结构及其开发理念,以期为区域旅游转型发展、城市建设和山区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1 研究区域概况

六盘水市位于25°19'44"26°55'33"N,104°18'20"~105°42'50"E之间。处于云南和贵州两省份的交界地带,北部与贵州省毕节市毗邻,南部与贵州省黔西南州交界,东部与贵州省安顺市镶嵌,西部则与云南省曲靖市相连,国土总面积达9 965 km2。属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被称为“中国凉都”。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形成了玉舍国家森林公园、明湖国家湿地公园、盘州市大洞古人类遗址、北盘江大峡谷、牂牁江等著名自然旅游资源。同时,六盘水市还是众多少数民族聚居地,拥有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饮食文化、民间舞蹈、民间戏曲等民族文化旅游资源。

2 研究方法与数据处理

2.1 最邻近点指数

通常点状要素的空间分布类型有集聚型、随机型和均匀型3种,最邻近点指数可以有效地反映空间点布局属性,其公式如下:

其中R为最邻近点指数;ri为i旅游资源点与其最邻近点的距离;n为点状要素数量;s为研究区面积。当最邻近点指数R>1时,点状要素趋于均匀分布;R=1时,点状要素为完全随机分布;R<1时,点状要素趋于集聚分布。

2.2 Voronoi多边形面积变异系数

为了进一步验证六盘水市山地旅游资源分布类型,引入Voronoi泰森多边形验证山地六盘水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类型。依据Duyckaerts提出3个CV 参照值(Duyckaerts C&Godefroy G,2000):当CV值介于33%~64%时,点集呈随机分布;当CV值>64%,点集呈聚集分布;当CV值<39%,点集呈均匀分布。

2.3 地理集中指数

集中度指数是衡量研究对象集中程度的重要指标。通过地理集中指数,定量测算出六盘水市旅游景区在各县区的集中程度,揭示出六盘水市旅游资源空间结构分布状况,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G为旅游资源的地理集中指数,Xi为第i个县(市)旅游资源单体数量,T为旅游资源单体总数,N为六盘水市旅游区的县(市)总数。G值范围为0~100,G值越大,说明旅游资源分布越集中,反之G值越小,旅游资源分布越分散。

2.4 基尼系数

在地理学中,基尼系数是研究离散区域空间分布的重要方法(吴必虎和唐子颖,2003),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Gini为基尼系数;Pi为第P个县内旅游资源单体的个数占六盘水市景区旅游资源总数的比重,N为旅游资源分布的县区总数,C为分布均匀度。基尼系数的实际数值只能介于0~1之间,基尼系数越小,旅游资源分布越均衡;基尼系数越大,旅游资源分布越集中。

2.5 数据来源与处理

旅游景点信息来源于贵州省旅游资源普查六盘水旅游资源普查结果(时间截至2017年2月)。旅游资源分类以《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为依据,同时结合贵州省旅游资源普查分类标准,对六盘水市旅游资源类型进行分级和数量统计。由于六盘水市山地旅游资源类型众多,单体数量较大,为了便于定量分析,揭示六盘水市山地旅游资源空间结构特征,通过专家咨询,选取五级资源单体18个、四级旅游资源单体44个和三级旅游单体10个,共计72个代表性山地旅游资源单体进行分析研究,其分布如图1所示。旅游资源点的空间位置借助Google Earth详细标定。GIS分析数据以《贵州云南公路里程地图册》(天域北斗,2016)为底本,运用ArcGIS 10.0矢量化得到1:75万的2016年六盘水市公路交通网络矢量化数据。

图1 六盘水市主要山地旅游资源分布

3 结果及分析

3.1 六盘水市旅游资源特征

根据《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和贵州省旅游资源普查分类标准,通过整理六盘水市旅游资源类型、等级结构,统计结果如表1、表2。

表1 六盘水市旅游资源类型及单体数量

表2 六盘水市旅游资源等级结构

从表1可知:六盘水市旅游类型较丰富,数量较多,涵盖国标分类的12个主类(含贵州省特设分类4个),35个亚类,102个基本类型,旅游类型较丰富;自然旅游资源涵盖4个主类、15个亚类、39个基本类型,共计旅游资源单体218个,约占总数的51%。其中峡谷段落、岩石洞与岩穴、林地、独树类型的旅游资源比较丰富,是六盘水市的优势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涵盖了8个主类,20个亚类、63个基本类型,共计旅游资源单体217个,约占总数的49%,其中建筑与设施类的旅游资源数量最多,具有较高历史文化价值。

从表2可以看出,六盘水市拥有一级、二级和等外级旅游资源单体3 394个,占到旅游资源总数的89.69%,是六盘水旅游资源主体;优良级旅游资源非常短缺,旅游资源单体仅为345个,约占旅游资源总数的10.31%,高等级旅游资源较少且整体质量趋于普通。由此可以看出,六盘水市旅游资源在质量上具有较大的升级空间。

3.2 六盘水市山地旅游资源空间结构特征

3.2.1 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类型

为判别六盘水市山地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类型,依据公式(1)和Voronoi多边形面积变异系数对六盘水市山地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类型进行分析。

根据公式(1),可知n=72,S=9 965 km2,利用AcrGIS10.0计算出点距离值,R=1.19>1,且接近临界值1,表明六盘水市山地旅游资源全局上趋于均匀分布且具有集聚分布趋势。

在ArcGIS 10.0环境下,生成72个Voronoi多边形图(图2),并测算出每个Voronoi多边形的面积,结果如表3。通过计算,72个多边形面积的平均 值为 137.32 km2,标 准 差为 103.03 km2,CV=75.02%>64%,即表现为聚集分布,据此可以推断出六盘水山地旅游资源空间上总体呈聚集分布。

图2 六盘水市山地旅游资源Voronoi图

表3 Voronoi多边形面积/km2

3.2.2 旅游资源空间分布均衡性

根据公式(2)计算得出G=54.7。为了对比研究,假设六盘水市72个旅游资源单体平均分布于4个县,此时G'=50<G,说明六盘水市山地旅游资源单体呈现出一定的地理集中性。

运用公式(3)计算得出Gini=0.964,C=0.036,表明六盘水市旅游资源呈集中分布,且分布均匀度较低,在空间上表现出不均衡性。

3.2.3 旅游资源局域空间分布格局

为了识别六盘水市山地旅游资源内部空间分布格局和形态,引入核密度分析模型。由于像元取值是影响核密度估计值的主要因素,综合考虑热点区域的识别及其显示效果,经过多次试验,选择像元取值为15 km。利用ArcGIS 10.0空间核密度分析工具,生成六盘水市72个代表性旅游资源点的核密度图,结果见图3。同时将六盘水市72个典型山地旅游资源点分别与六盘水市交通路网密度图、DEM高程地形图叠加,绘制图4、图5。

图3 山地旅游资源分布核密度

图4 旅游资源与路网密度叠加

图5 旅游资源与地形叠加

从图3、图4和图5可以看出,六盘水市山地旅游资源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空间聚集性。(1)形成了以六枝特区、钟山区和盘州市老城区为中心的“椭圆形”高密度集聚区和以毛口乡、新民乡、营盘乡和陡箐乡为中心的次级高密度聚集区;(2)形成若干条“珠串”条带状旅游资源密集带,主要有“乐民—老长”“水塘—保田”交叉形成的“十字”密集带,“坪寨—玉舍—水城城区—南开—金盆”连线的南北向旅游资源密集带和“淤泥—花嘎—野钟—米箩”密集带;(3)山地旅游资源与交通网络密集区、山脉和河(峡)谷分布区在空间分布上表现地理分布的一致性,表明山地旅游资源开发建设与交通路网建设具有显著正相关性,且山地旅游资源开发难以摆脱自然地貌格局限制。

4 结论

以六盘水市为例,对其山地旅游资源空间结构进行定量分析,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4.1六盘水市旅游资源类型较丰富,数量较多。涵盖12个主类(含贵州省特设分类4个),35个亚类,102个基本类型;人文旅游资源较为分布均衡;高等级旅游资源较少,仅占旅游资源总数的10.31%,整体质量趋于普通。

4.2运用最邻近点指数计算出R=1.19>1,且接近临界值1,表明六盘水市山地旅游资源全局上趋于均匀分布且具有集聚分布趋势;Voronoi多边形面积变异系数为74%,进一步证实了六盘水市旅游资源空间呈集聚分布态势的分析结果。通过集中程度和均衡程度分析发现,集中度指数G=54.7,基尼系数Gini=0.964,C=0.036,表明六盘水市旅游资源呈集中分布且分布均匀度较低,在空间上表现出不均衡性特征。

4.3通过点密度模型分析表明:六盘水市山地旅游资源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空间聚集性。具体表现为:(1)形成了以六枝特区、钟山区和盘州市老城区为中心的“椭圆形”高密度集聚区和以毛口乡、新民乡、营盘乡和陡箐乡为中心的次级高密度聚集区;(2)形成若干条“珠串”条带状旅游资源密集带,主要有“乐民—老长”“水塘—保田”交叉形成“十字形”密集带、“坪寨—玉舍—水城城区—南开—金盆”连线的南北向旅游资源密集带和“淤泥—花嘎—野钟—米箩”密集带;(3)山地旅游资源开发建设与交通路网建设具有显著正相关性,且山地旅游资源开发难以摆脱自然地貌格局限制。

注释:

①2016年贵州省旅游资源调查在国家《旅游资源分类、调查和评价》(GB/T18972—2003)分类标准基础上增加;“乡村旅游类、红色旅游类、山地体育旅游类和康体养生旅游类”等四个特设主类。

参考文献:

卞显红.2007.长江三角洲国家AAAA级旅游区空间结构[J].经济地理,27(1):157-159.

丁蕾,吴小根,马劲松,等.2015.南京市水体旅游资源空间结构分析[J].经济地理,(12):209-215.

董瑞杰,董治宝,曹晓仪.2014.中国沙漠旅游资源空间结构与主体功能分区[J].中国沙漠,(02):582-589.

敬峰瑞,孙虎,袁超.2017.成都市旅游资源吸引力空间结构特征[J].资源科学,(02):303-313.

李伟,胡静,周蕊蕊,等.2014.武汉市旅游空间系统结构分析[J].人文地理,(01):141-145.

刘丽梅,吕君.2016.内蒙古A级旅游景区空间结构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11):203-208.

陆林.1995.皖南旅游区布局研究[J].地理科学,15(1):88-95.

马晓龙,杨新军.2003.中国4A级旅游景区(点)—空间特征与产业配置研究[J].经济地理,23(5):713-720.

毛小岗,宋金平,于伟.2011.北京市A级旅游景区空间结构及其演化[J].经济地理,(08):1381-1386.

牛红武.2011.郑州市离散型风景旅游资源的空间结构优化[D].郑州:河南农业大学.

潘竟虎,李俊峰.2013.中国A级旅游景点空间结构的计量地理分析[J].经济地理,33(9):154-160.

齐欣,王昕.2013.成渝经济区旅游景区空间结构研究[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01):105-110.

天域北斗.2016.贵州云南公路里程地图册[M].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

王秋龙,晋秀龙.2017.安徽省A级旅游景区空间结构演变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州大学学报,(01):39-44.

王硕,曾克峰,刘超.2013.甘肃省A级景区旅游空间结构分析[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30(4):88-93.

吴必虎,唐子颖.2003.旅游吸引物空间结构分析—以中国首批国家4A级旅游区(点)为例[J].人文地理,18(1):1-5.

张佳运,高敏华,刘海军.2016.新疆A级旅游景区空间结构演变分析[J].水土保持研究,(04):138-142.

朱竑,陈晓亮.2008.中国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结构研究[J].地理科学,28(5):607-615.

钟泓,黄海.2010.漓江流域旅游资源空间结构动态变化分析[J].社会科学家,(08):87-89.

Duyckaerts C,Godefroy G.2000.Voronoi tessellation to study the numerical density and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neurones[J].Journal of Chemical Neuroanatomy,20(1):83-92.

Gormsen E.1981.The Spatio-temporal development of international tourism:attempt at a center-periphery model[M].In La Consummation D'escape Par le Tourism et sap reservation,Chet,Aix-en-Provence,15-17.

Miossec J M.1976.Elements pour une Theorie de l'EscapeTouristique[M].Les Cahiers Du Tourisme,C-3,CHET,Aix-en-Provence.

猜你喜欢
六盘水市空间结构山地
山地草甸
一线光阴入洞中
格绒追美小说叙事的空间结构
山的国度
My Room
穿越火线之山地作战
山地之旅
山地之美——雨补鲁
徐州安美固建筑空间结构有限公司
基于社会空间结构流变的统战工作组织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