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乃同, 邵 钰, 周 茉, 盛薇薇, 李小莉, 单学赟
(江苏省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 血液科, 江苏 盐城, 224000)
国产地西他滨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效果
孙乃同, 邵 钰, 周 茉, 盛薇薇, 李小莉, 单学赟
(江苏省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 血液科, 江苏 盐城, 224000)
国产地西他滨; 老年; 急性髓系白血病
非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是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一种特殊类型,应用标准诱导化疗方案,往往导致严重的骨髓抑制,容易引发重症感染,甚至死亡,安全性较差,病死率高。随着表观遗传学的深入研究,地西他滨在恶性血液病治疗中显示出独有的优越性。本研究回顾性分析国产地西他滨治疗老年AML的临床疗效及生存时间,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6年3月在本科就诊的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36例,根据其诱导缓解方案不同分为地西他滨组(地西他滨+预激方案)和单纯预激方案组。地西他滨组15例,男11例,女4例,年龄60~81岁。单纯预激方案组21例,男12例,女9例,年龄60~79岁。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国产地西他滨(正大天晴, 130321130, 连云港)使用方法为每天20 mg/m2, 连续使用 5 d, 每次持续1 h左右, 4周为1个疗程。地西他滨组中2例患者使用地西他滨治疗1个疗程, 3例治疗2个疗程,10例治疗3~4个疗程。所有患者后续的巩固治疗根据患者的体质及耐受情况,应用剂量调整的DA、IA、CAG等交替治疗。预激方案采用CAG(第1~14 天阿糖胞苷10 mg/m2皮下注射,每天2次;第1~8天阿克拉霉素10 mg静脉滴注;第1~14天,每天G-CSF 200 mg/m2皮下注射,WBC>20×109/L停药),化疗过程中采用水化、碱化、护胃、保肝及止吐等对症支持治疗,及时给予血制品输注、抗感染等支持治疗。治疗期间监测血常规及肝肾功能,发热时及时完成病原学检查并使用抗生素。
1.3 效果评定
根据张之南主编的《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进行AML的疗效评定,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及未缓解(NR)。所有患者化疗结束后21 d复查骨髓,评估疗效,以达到CR、PR为有效。所有患者随访至2016年5月,以任何原因死亡为总生存期结束时点。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以K-M方法进行生存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疗效比较
地西他滨组患者完全缓解9例,其中1个疗程缓解2例, 2个疗程缓解5例, 3个疗程缓解2例;部分缓解2例,均为3个疗程达到缓解;未缓解2例,疾病进展2例;地西他滨组完全缓解率60.0%(9/15), 部分缓解率13.3%(2/15), 总有效率73.3%。21例单纯应用预激方案的老年AML患者的完全缓解率为52.4%(11/21), 部分缓解率为14.3%(3/21), 总有效率为66.7%。2组的总有效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研究显示,地西他滨组中有5例患者具有复杂核型,结果2例完全缓解,其中1例患者为复发后再诱导缓解。2例由MDS转化而来,为继发性AML, 1例完全缓解。
2.2 不良反应比较
地西他滨组和单纯应用预激方案中36例老年AML患者均发生了Ⅲ~Ⅳ级不良反应,主要为中性粒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其余为发热15例(41.7%), 呼吸道感染21例(58.3%), PICC导管感染2例(5.6%)。同时几乎所有患者均出现Ⅰ~Ⅱ级非血液学不良反应,如乏力、纳差、肝功能损害等。
2.3 生存期比较
地西他滨组和单纯应用预激方案组老年AML中位随访时间分别是31.1和15.4个月。2者的中位总生存期(OS期)分别为31.07和21.15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因其自身常合并多种慢性疾病,影响心肺肾等功能,无法耐受大化疗,故目前对于年龄>60岁的老年人,急性髓系白血病诊疗指南更倾向小剂量化疗药物、临床研究或支持治疗[1-2]。地西他滨能够抑制甲基化转移酶活性,使DNA甲基化水平下降,抑癌基因重新表达,从而实现治疗疾病的目的[3-4], 因此,老年AML的治疗指南推荐地西他滨作为首选治疗方案[5]。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本科就诊的老年AML患者的36例的临床资料,评估疗效,观察其生存时间,以此总结经验,以更好地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
本研究中, 15例使用地西他滨+预激方案患者的完全缓解率60.0%, 部分缓解率13.3%, 总有效率73.3%。21例单纯应用预激方案的老年AML患者的完全缓解率为52.4%, 部分缓解率为14.3%, 总有效率为66.7%, 尽管2组的完全缓解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总有效率差异显著(P<0.05),且和生存时间呈现出明显的相关性,地西他滨组的生存时间明显长于单纯应用预激方案组,分析原因主要包括以下2个方面。首先,老年AML患者多为复杂核型,具备更多的预后不良基因,且此次的研究中2例老年AML患者由MDS转化而来,去甲基化药物地西他滨使用针对性更强,和传统预激方案有协同作用[6]。其次,单纯预激方案组有2例老年急性AML属于低增生性白血病,虽持续性使用GSF, 在整个诱导治疗过程中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仍未超20×109/L, 属于对化疗不敏感的类型。本研究表明,使用地西他滨有效的患者更易获得更长的生存时间,但因本院所在地区的经济水平因素限制,符合研究入组条件的病例数较少,上述结果仍需在后续工作中加以验证。
本研究目前针对国产地西他滨治疗老年AML和MDS的研究[7], 且已初步得出地西他滨有效的患者具备更长的生存期这一结论,但目前推荐患者接受地西他滨治疗4~6个疗程后才评价治疗反应[8-9], 结合本院患者实际情况,很多患者无力支撑完整疗程的昂贵治疗费用,故考虑在第1或者第2疗程中通过延长其使用时间增加地西他滨的剂量[10-11], 争取更高缓解率和更长的生存期。
综上所述,对于老年AML患者,地西他滨联合传统化疗可作为理想的诱导缓解治疗方案,该疗法可获得较高的临床有效率,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值得广泛推广。
[1]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 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非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中国诊疗指南(2011年版)[J]. 中华血液学杂志, 2011, 32(11): 804-807.
[2] Thomas X, Le Jeune C. The safety of treatment options for elderly people with acute myeloid leukemia[J]. Expert Opin Drug Saf, 2016, 17(1): 1-11.
[3] Ding K, Fu R, Liu H, et al. Effects of decitabine on megakaryocyte maturation in patients with 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J]. Oncol Lett, 2016, 11(4): 2347-2352.
[4] Geng S, Yao H, Weng J, et al. Effects of the combination of decitabine and homoharringtonine in SKM-1 and Kg-1a cells[J]. Leuk Res, 2016, 16(44): 17-24. .
[5] Mamdani H, Santos C D, Konig H. Treatment of Acute Myeloid Leukemia in Elderly Patients-A Therapeutic Dilemma[J]. J Am Med Dir Assoc, 2016, 4(9): 15-16.
[6] Lee J Y, Lee S M, Lee J Y, et al. Mixed-phenotype acute leukemia treated with decitabine[J]. Korean J Intern Med, 2016, 31(2): 406-408.
[7] 孙乃同, 邵钰, 周茉, 等. 小剂量国产地西他滨联合半量CAG方案治疗中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临床研究[J]. 临床血液学杂志, 2015, 28(11): 972-976.
[8] Jiang H, Wu Z, Ren L I, et al. Decitabine for the treatment of atypical chronic myeloid leukemia: A report of two cases[J]. Oncol Lett, 2016, 11(1): 689-692.
[9] Wu L, Shi W, Li X, et al. High expression of the human equilibrative nucleoside transporter 1 gene predicts a good response to decitabine in patients with myelodysplastic syndrome[J]. J Transl Med, 2016, 14(1): 66-68.
[10] Salim O, Toptas T, Avsar E, et al. Azacitidine versus decitabine in patients with refractory anemia with excess blast-Results of multicenter study[J]. Leuk Res, 2016, 11(45): 82-89.
[11] 何广胜. 机制导向治疗-地西他滨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J].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15, 35(2): 126-128.
2016-08-23
单学赟
R 733.7
A
1672-2353(2017)01-163-02
10.7619/jcmp.201701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