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儿童医院(450053)宋艳艳 张银花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属于一种出血性疾病,典型特征为血小板减少,临床上有皮肤黏膜出血、内脏出血等症状表现,在治疗过程中主要根据病因以及症状进行对症治疗,在治疗同时还应重视临床护理质量,依靠护理保证治疗效果。本文结合我院收治的患者资料,就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综合护理干预效果分析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6年12月期间接收的60例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均为30例。其中观察组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1个月~12岁,平均年龄(5.1±0.5)岁,其中11例为急性患者、19例为慢性患者;对照组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2个月~12岁,平均年龄(5.0±0.6)岁,其中14例为急性患者、16例为慢性患者。所有患者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及相关检查明确诊断,在基础资料方面,两组患者之间差异不明显,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能够进行比较(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按照常规护理要求进行护理,主要有保证患者足够休息、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变化、做好相关指标的监测、遵医嘱用药指导、病房环境护理等。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护理同时强化综合护理干预,主要方法有:①出血倾向的护理,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很容易出现皮肤出血、鼻出血、口腔出血、牙龈出血、眼底出血等。对此需要做好相关出血倾向的预防护理;避免进行静脉注射或者是穿刺操作;在鼻出血预防方面,调整病房内的湿度处于50.0%~60.0%,对患者进行健康指导,避免患者用力抠鼻或者是撞击鼻部,对于出血的患者则需要使用棉球进行及时填塞[1];②个体化饮食指导,根据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饮食要求以及患者的个体差异,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的饮食方案,对于存在消化道出血的患儿,需要给予无渣流食,出血量较大的情况下需要禁食,通过静脉补充营养物质;急性期避免奶、巧克力、肉、蛋等相关食物。对于处于哺乳期的婴儿,做好患儿母体的饮食指导,避免相关物质通过奶水刺激婴儿;③心理护理,通过及时的心理疏导、放松疗法等帮助患者改善心理状态,建立自信,提高治疗护理依从性[2]。
1.3 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主要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护理后的总体治疗情况。将患者的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显效:在治疗7天内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消失,血小板计数恢复到正常水平;有效:在治疗护理7~20天内临床症状完全消失,血小板计数恢复到正常水平,有轻微的并发症存在;无效:治疗时间超过20天,患者临床症状无改善或者是病情进一步恶化。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本次研究中涉及到的关键数据进行统一处理,治疗效果使用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用卡方检验,差异明显且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为P<0.05。
观察组30例患者治疗后,显效18例(60.0%)、有效11例(36.7%)、无效1例(3.3%),治疗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3 0例患者治疗后,显效1 5例(50.0%)、有效9例(30.0%)、无效6例(20.0%),治疗总有效率为80.0%。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作为一种血液疾病,在临床上除了有常规的鼻出血、皮肤出血、牙龈出血外,还有可能发生颅内出血,严重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本次研究中对观察组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在护理中应用了综合护理干预,也就是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重视对各类出血的预防和护理,减少各类出血的发生;通过个体化的饮食指导,既能够帮助患者保持正常的营养供应,同时可避免饮食不当对患者治疗效果造成的影响;心理护理则可调整患者心理状态,依靠积极的心理促进患者预后。
综上所述,对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