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艳萍
(邵阳学院,湖南 邵阳 422000)
基于新农村建设的湘西州乡村旅游开发模式
邱艳萍
(邵阳学院,湖南 邵阳 422000)
新农村建设是指在习近平总书记的领导下,在治国理政思想的指导下,国家领导人以及政府班子对农村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和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背景下,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复兴路上,国家决定将改革和建设的重点放在农村,同时这也是一个难点。国家从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态等各个方面加紧对农村的建设,目的就是为了打造优美的农村环境,营造绿色的生态氛围,提高人们的家庭收入,让人们向家庭富裕和小康生活大步迈进,人民生活富裕安定是新农村建设的主要目标。
新农村建设;湘西州;乡村旅游开发模式
近年来,随着湘西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湘西文化底蕴丰富,是其开展旅游项目的资本。为了在湘西自治州尽快形成特色的旅游产业,应将当地文化资源贯穿于整个旅游产业中,文章就此展开论述。
在新农村建设的大力宣扬和发展之下,都进行了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国家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对农村实行新型的建设,以往落后贫穷的面貌得到了有效改善,尽快实现人民富裕、大步迈向小康生活。中共中央在关于建设新农村的回忆中指出,要大力改善人民的生活质量,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使得农村贫困艰苦、生产滞后的现状得以有效改良,让中国梦的实现不只是一种幻想。新农村建设,让人们大步迈向幸福,脱离曾经的“苦海”,总有属于自己且适合自己的个人发展空间。
新农村建设是当下国家和政府着重改良的工程,也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农村人口的比例虽然不占大多数,却是构成国家的重要单元,是国家政府和社会组织不可忽视的一部分。新农村建设思想一经提出,便得到了许多人的支持和认可,因而国家和政府立即开始新农村的建设。新农村建设遍布于全国各地政府着重建设一些贫困的农村和一些有开发价值的乡村,文章针对湘西州乡村旅游开发模式进行研究。
湘西州位于湖南境内,可以称作是少数民族的聚集地,其民族文化和民族特色是值得宣扬和大力发展的。而且,湘西州乡村具有丰富的水利资源、生物资源和矿产资源等,是人们观光旅游和休闲娱乐的不二选择。在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湘西州乡村加入了建设的行列,成为了“最美乡村”的集结地,其建设效果和发展速度十分显著。用时短,效果强是湘西州乡村带给人们最强烈的感受了。
能够取得这么大的成绩,湘西州乡村必然有其成功的秘诀和改革的“套路”。湘西州乡村旅游成为了大家出行的热点,其旅游业发展之迅速和成长之迅猛值得我们深入探究其内在的因素。湘西州乡村旅游开发,具有以下4种模式和突出的特点:
(1)湘西州乡村开展了多式多样的乡村活动,这些活动不仅仅局限于市面上常见的农家饭、农家乐等,而是拓宽了活动种类和活动意向。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意向来选择娱乐活动,户外探险,艺术展览,观光旅游应有尽有,多样的乡村活动引人注目,让湘西州乡村旅游在众多旅游景点中脱颖而出。即使这些乡村活动前期的建设可能花费较大,旅游收入也具有其不稳定因素,但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只要前期投入心血,事后的回报不会让人失望。有支出才会有收入,勇敢迈出别人望而却步的一步,将会收获别人望尘莫及的高度。
(2)湘西州乡村旅游业与现代社会完美融合,与新兴的高科技技术完美衔接。湘西州乡村的旅游业利用网络平台大力宣传湘西州乡村,让全国各地乃至全球各地的人们都能够足不出户便可以了解湘西州,从而萌发出一种走出网络走向真实的湘西州旅游的欲望。宣传对于一个景点是尤为重要的,要想让别人了解并喜爱是不易之事,只有提高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地向大家介绍并展示,才会让人们有所熟知,才能让人们为之认可。宣传的方式多种多样,湘西州乡村选择互联网宣传是一个正确且机智的选择,网络宣传不但宣传范围广,宣传力度大,而且可以称为“零成本”宣传,低廉的资本收入却可以收获不凡的关注度,得到显著的效果。
(3)湘西州乡村旅游开发模式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将当地的民俗文化与产品相结合,进行创新融合,展现民族文化与民族特色。产品代表了当地的文化特色,将当地的文化融入产品设计,不但新颖美观,而且会让人们在不同产品中深入并且全面地了解湘西州乡村的文化。游客们会因为产品的特色而提升对产品的兴趣。标新立异、独具一格的物品总是会脱颖而出,引人注目。人们会因此萌生购买产品的欲望。只有开发有吸引力的乡村旅游产品,对产品进行不断地创新和改革,才能保持产品具有足够的吸引力。产品的革新要与流行文化齐头并进,在民族产品中加入当下流行的时尚元素,形成属于湘西州自己的产品特色。人们的喜好和需求向多样化发展,产品的设计应该注重于多元化设计和革新!
(4)乡村旅游开发,会加大来这里旅游的客流量,提升湘西州乡村的旅游价值,不但打造了环境优美、生态一流的旅游环境,而且增加了人们的收入。利用当地现有的资源进行开发改造,让人们不用背井离乡就可以工作并拥有稳定的收入,不仅让人们的生活更加稳定,而且有效的提升了人们的幸福指数。
有效地发挥当地民众的能动性和积极参与性。当地民众是乡村旅游发展的核心要点,民众的样貌代表了一种文化的样貌,同时一种别样的民俗。村民的组织能力和带动能力会直接影响当地旅游业的前景以及其相关经济收入,发挥好当地民众的作用,会大大加快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乡村旅游开发要以激发消费者的欲望为目的和前提,以实现客流量只增不减,乡村旅游稳步向上发展为最终目标,通过旅游业的不断开发在其中寻找一些有开发价值,总结大多数人喜爱的项目,从而进行深层建设与发展,通过人们对产品的偏好和热衷,确定人们需求的变化趋势,并随之改变,适应当下潮流,开发更多有价值有意义的旅游项目。
在如今信息高速发展、各种技术日新月异的社会,在城市生活的人们整日被高科技所包围,所处的环境也趋向压抑和郁闷,城市中,没有清新新鲜的空气,只有污浊不良的氛围:没有轻松闲适的生活环境,只有竞争压迫的紧张氛围。正因为如此,近几年来人们对乡村旅游越来越青睐。乡村没有紧张的氛围,没有高压的强度,只有闲适的环境舒坦的氛围和放松的心境。
湘西州乡村旅游便抓住了市场契机,进行开发和创新,将当地的民族文化、民族特色与旅游业相结合。并且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国家加强对农村的建设与发展。湘西州乡村在国家的支持下,村民综合素质、乡村整体建设都得到了有效地改善和发展。
湘西州乡村将观光、度假和休闲于一体,将旅游、生态、文化相融合,从多个方面进行发展和建设,致力于打造“最美乡村”“最美环境”。湘西州乡村旅游业近年来发展迅猛,针对市场发展趋势和人们多样的旅游需求进行自身建设和改革发展。多式多样的乡村活动,旅游业与现代社会的完美融合,将当地民俗文化与产品相结合以及发挥当地民众的能动性和积极参与性是湘西州乡村旅游开发模式的特点,也是其高速发展的关键因素。
新农村建设带动了全国各地农村的经济发展,促进了全国各地农村的全方位进步,不但从根本上改善了农村贫穷落后的面貌。让农村人们可以在建设自己家乡的同时获得收入。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等各个方面建设农村,加强农村公共建设,提升人们的综合素养,加强人们思想道德素质,让新农村建设不仅在建筑的革新上,而且深入到人们的精神层面。
[1]张弼东,吴吉林.基于乡村旅游开发视角的湘西州骑马坡村规划编制研究[J].中外建筑,2017,(4):119-122.
[2]孟霏,付金路.产业融合视角下的民族地区文旅产业互动发展研究——以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为例[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7,19(3).
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基于新农村建设的湘西乡村旅游开发模式研究(17C1461)
邱艳萍(1976-),女,湖南湘西人,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旅游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