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2例临床护理

2017-04-02 09:47:12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7年37期
关键词:孔镜椎间椎间盘

张 琼

(江苏徐州矿务集团第二医院骨科,江苏 徐州 221011)

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2例临床护理

张 琼

(江苏徐州矿务集团第二医院骨科,江苏 徐州 221011)

目的 探讨椎间孔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3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术前予心理疏导,体位训练,疼痛观察与护理,术后予生命体征监测、卧位护理、便秘的预防、功能训练等。结果 本组手术均顺利完成。绝大部分患者疼痛得到明显缓解,效果较好。

椎间孔镜;腰椎间盘突出症;护理

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是临床常见疾病,因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及髓核组织突出而刺激、压迫马尾神经或神经根引起患者腰腿疼痛或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劳动能力及生活质量[1]。目前,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椎间孔镜手术越来越多的应用在椎间盘突出症中。我科于2014年初开展这项手术,截止到2017年5月底,共开展了32例椎间孔镜手术,效果较好。现将资料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32例LDH患者,男17例,女15例,年龄36~8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6.91(±2)岁。L4、5为16例,L5S1为7例,L3、4为3例,L2、3合并L4、5为2例,L4、5合并L5S1为4例,住院天数2~22天,平均12天。症状主要表现为腰痛伴单侧或双侧下肢放射痛。

1.2 方法

患者俯卧于可透视手术台上,根据病变椎体以髂脊上缘2~4 cm,棘突中线旁开10~14 cm为穿刺点行局部阻滞麻醉,C臂机透视下插入定位针,随即于入点区切口1.5 cm,沿穿刺针置入导丝再拔出穿刺针,沿导丝置入逐级扩张套管及工作通道(穿过部分横突骨质),拔出扩张套管,以环踞缓慢行上关节突成形、椎间孔扩大至透视见其到达关节突内缘、椎间盘后缘,随即沿环踞击入工作套管,拔出环踞。将内镜与冲洗袋、光源及摄像机链接,调节焦距及白平衡;置入内镜,清除通道内锯下之骨块,消融并部分咬除术野内黄韧带,即见行走神经根,旋转套管以显露椎间孔上部;以穿刺针刺入椎间隙,以亚甲蓝+碘海醇混合液2 mL行椎间隙造影,见椎间盘破裂,造影剂外溢;以髓核钳仔细掏净椎间孔内突出物及椎间隙内髓核,以射频刀头对椎间隙内行射频消融。探查见减压充分,神经根周围无遗漏致压物,神经根活动度好,无刺激痛。以甲强龙40 mg局部封闭,以明胶海绵覆盖术野;退出工作通道,全层缝合关闭切口。

2 临床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患者对脊柱手术的未知恐惧及对愈合的担心,心理负担往往很重。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手术的优势与效果以及同类病人治愈的经验,消除病人及家属的焦虑及恐惧心理,积极配合手术治疗。

2.1.2 术中体位训练

训练俯卧体位以配合手术体位的需要,具体方法是两手置于头部两侧位置,并调整呼吸,保持全身放松,每次训练2~3小时,每天训练2~3次。

2.1.3 疼痛观察

用长海痛尺法进行疼痛评分,评估疼痛的性质、持续时间、部位、程度及有无其他伴随症状,询问既往史及用药史,指导其减轻疼痛的措施,如与患者交流,分散其注意力,鼓励其听音乐,做深呼吸练习等,必要时药物止痛。

2.1.4 评估双下肢肌力、感觉情况。有无肌力减退、感觉麻木等。

2.2 术后护理

2.2.1 观察患者神志及生命体征

术后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每30分钟一次,直至平稳。

2.2.2 卧位护理

平卧2~4小时,压迫伤口止血,也可侧卧位。定时翻身,每2小时一次,翻身时要轴向翻身,翻身后保持脊柱在同一水平线上,避免扭曲。侧卧位时应完全侧卧或稍前倾。

2.2.3 观察切口疼痛及敷料情况

评估患者疼痛情况,长海痛尺评分法疼痛≥4分及时汇报医师处理。切口渗血较多予及时更换敷料。有两例患者术后腰部疼痛有反复,经对症用药、卧床休息后疼痛缓解。

2.2.4 观察双下肢的感觉、运动情况

并与术前进行比对。

2.2.5 预防便秘

术后由于麻醉及手术影响导致肠蠕动减慢,患者易生腹胀及便秘。予环形按摩下腹部,每天两次,每次5~10分钟。鼓励病人多饮水,每日饮水量在2000 mL以上。多食富含粗纤维的蔬菜及新鲜水果,如韭菜、芹菜、香蕉等。

2.2.6 康复锻炼

术后当天①指导患者踝关节背伸、膝关节屈伸运动4~5次/日,20~30下/次。②指导直腿抬高练习,防止神经根粘连。③指导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4~5次/日,20~30下/次。④指导患者循序渐进进行腰背肌锻炼:挺胸、五点支撑法、三点支撑法、飞燕式等。

2.2.7 下床指导

①下床活动需佩戴腰围,穿平底鞋。②术后当天即可下床活动,第一次以5分钟为宜,2~3次/日。②无不适术后第一天活动量增加到10~15分钟/次,3~4次/日。③两天后无不适,可以适当户外活动。有15例患者当天下床活动,无不适。

2.2.8 出院康复指导

①术后三个月禁止抬重物,禁止坐矮沙发,早期不做腰部屈曲及旋转动作。②预防和锻炼相结合,加强腰背肌及腿部肌肉锻炼,增加脊柱的稳定性。③指导病人平时坐、卧、立、行和劳动姿势,注意腰部保护,减少慢性损伤的发生。

2 结 果

本组患者手术均顺利进行,本组病人术后均未出现切口出血、血肿形成及感染等不良情况,所有患者肢体麻木感均减轻。术后疼痛症状基本得到缓解,其中疼痛完全缓解18例;部分缓解14例。

3 讨 论

椎间孔镜手术是近年来发展的微创手术,可在直视下操作摘除病变髓核,利用双极射频能做到彻底止血。因在镜下可清楚显示髓核、神经根、硬膜等重要组织结构,可避免或减少周围组织损伤。患者术中始终神智清醒,可以与患者随时沟通,避免了神经根的损伤。椎间盘造影时混合亚甲蓝溶液,对周周其他重要组织如神经根等几乎不染色,仅对病变及退变组织染色,病变组织摘除的准确率得到了极大地提高[2]。由于损伤小,患者恢复快,术后当天即能下床活动,各种术后并发症明显减少。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该手术对于极外侧椎间盘突出症尤其适应,由于手术通道经椎间盘的后外侧,摘除髓核极为方便,是其他后路手术方法不可比拟的。该技术是治疗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远期及近期疗效显著[3-4]。该手术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一是术中操作空间较小,可能出现清除不彻底;二是X线机曝光次数多,患者和医生均接受较多射线,对身体有一定损害;三是术者要熟悉脊柱解剖知识,要有较多的开放手术经验,并且要具备良好的空间定位概念和熟练的经皮穿刺技术。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该技术治疗费用较高,要与患者加强沟通。

总之,椎间孔镜手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靠的微创手术方法。因在直视下摘除髓核,不破坏腰椎稳定性。且手术时间短,损伤小,给病人带来的痛苦小。术后当天病人可下地,恢复快,并发症较前大幅度减少。一直以来广泛应用于临床,前景较佳。

[1] 蔡桂萍,孙庆梅.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47例效果观察及护理[J].山东齐鲁护理杂志,2015,10(20):61-62.

[2] 薛祥云,左小华,张前西,等.Thessys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分析[J].颈腰痛杂志,2013,4(3):228-230.

[3] 闫家智,林 欣,潘海涛,等.经皮椎间孔内窥镜下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疗效观察[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1,21(3):189-192.

[4] 周 跃,李长青,王 建,等.椎间孔镜Yess与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症[J].中华骨科杂志,2012,10(3):225-231.

本文编辑:王 琦

R681.5

B

ISSN.2096-2479.2017.37.72.02

猜你喜欢
孔镜椎间椎间盘
基于T2mapping成像的后纤维环与腰椎间盘突出相关性研究
颈腰痛杂志(2023年2期)2023-05-05 02:20:32
脊柱椎间孔镜治疗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价值
经椎间孔镜一次性治疗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
医学概论(2021年18期)2021-01-21 22:46:45
ProDisc-C人工颈椎间盘在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云南医药(2019年3期)2019-07-25 07:25:16
经皮后外侧入路椎间孔镜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云南医药(2019年3期)2019-07-25 07:25:16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与传统椎板开窗术式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对比
椎管减压并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分析
经皮对侧椎间孔入路全脊柱内镜椎间盘切除治疗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中外医疗(2015年16期)2016-01-04 06:51:36
单侧和双侧内固定联合髓核摘除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比较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急性颈椎间盘突出症1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