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凤秋
(苏州市职业大学 计算机工程学院,江苏 苏州 215104)
MOOC视域下微课的设计与应用
田凤秋
(苏州市职业大学 计算机工程学院,江苏 苏州 215104)
微课是新型的教学资源,是实现MOOC的重要手段。微课的教学设计是微课教学的开端,是影响微课教学效果的关键,直接关系着MOOC的教育教学效果。微课教学设计应遵循系统性原则、主体性原则、完整性原则、互动性原则及创造性原则;微课教学设计的过程分为分析、策略及评价三个阶段。
MOOC;微课;教学设计
Abstract:Micro class, as a brand new teaching and learning resources, is an important means to realize MOOC. A micro class starts with its teaching design, which is the key to the teaching and learning effect of a micro class and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educational and teaching effect of MOOC. This paper argues that the teaching design of a micro class should follow systematic principle, subjective principle, integral principle,interactive principle and creative principle and it is divided into three stages: analysis, strategy and assessment.
Keywords:MOOC;micro class;teaching design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给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传统教育正面临革命化、跨越式发展,基于信息技术的MOOC(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学习变得自主、自由、灵活。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学校教育正逐步进入开放教育世界,MOOC(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的产生是对传统教育改革的召唤,是学习方式改变的需要,是信息化教育发展的必然阶段。
微课是以阐释某一知识点为目标,精心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趣味性、可视化的在线教学视频。微课是实现MOOC的教学方式之一。微课作为在线教学视频,主要用于解决一个知识难点或重点,具备完整的教学活动过程和教学资源包。一个微课一般时长5~10分钟。微课促使学习者自主学习,自主解决问题,推动课堂向学堂的转变[1]。微课是教育信息化环境下的一种新型教学策略,是MOOC教学模式的重要组成元素。微课是一种新的学习工具,更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2]。基于微课的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的被动接受式教学模式,微课为学习者提供了丰富的自主化学习资源,使学习者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自主决定学习步调,自主决定学习时间和地点,满足了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需要[3]。
微课改变了传统课程教学体系,可汗学院被比尔·盖茨赞誉为“未来教育的发展方向”。一个微课是否考虑了学习者的学习需要,能否吸引学习者的学习热情,是否清晰、简单明了地解决了一个教学重点或难点,是否具有互动测试环节,是否配备完整的学习资源,这些是关于微课的教学设计的问题,微课的教学设计直接影响学习者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影响在线学习的效率和效果。
教学设计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是由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分析、教学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以及教学评估等子系统所组成[4]。虽然微课短小,但一个微课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教学设计。微课的教学设计必须遵循系统性原则,具备完整的教学活动过程,从学习者分析,到课程导入,到问题的提出和解决,再到学习评价等等,每个子系统缺一不可,各个子系统要有机结合,才能达到微课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微课教学设计的主体性原则,即以学习者为中心,微课设计是为了学习者的“学”而服务的,微课中教师的主要作用是引导、支架,协助学习者的“学”,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体。微课教学设计要一切围绕学习者的学而展开,如学习内容的选取要有价值,能解决学习者学习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教学方式要得体,使学习者容易学。微课教学设计要给学习者思考、反馈的时间,促使学习者自主探究而非被动接受知识,单纯的以讲授为主而没有互动的微课和传统的教学视频没有差别,这并不是微课本身的功能或意义所在。
微课一般是基于一个教学重点、难点等而制作的学习视频,微课教学设计应为学习者提供完整的学习资源包,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并加以实践,以协助学习者解决问题。
微课与传统的视频资源的一个重要区别在于,在微课学习期间学习是双向互动的,而非被动式接收。微课的教与学互动是多方面的,如在教学过程中提出问题让学习者自主探究解决问题,在学习完成后由学习者完成教师设计的游戏或测验以检验学习效果,微课学习前必须完成学前测试才能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等等。
微课教学设计的创造性原则,既指教学活动实施的创造性,也指教学成果的创造性。微课的教学设计应能创造性地提出问题或解决问题,避免“老生常谈”,要让隐性知识显性化,抽象知识可视化。微课教学成果的创造性,即注重学习成果的生产性,给学习者思考、创造性解决问题的空间,微课学习本身就是一种生产性学习。
微课教学设计应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是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系统设计。微课教学设计过程一般分为分析、策略及评价三个阶段,主要包括学习者的特点、教学目标、教学资源和策略、教学评价等。下面以微课“解惑之引导层动画”为例具体阐述微课教学设计过程。
微课教学设计的分析阶段,要通过分析学习环境、学习者特征、学习任务,确定学习目标及重点和难点,这是微课教学设计的开端。此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创设情境、明确任务。
3.1.1 确定学习目标
在确定学习目标时注意要避免“过于主观”,应以学习者的学习基础和和学习需要为前提。微课“解惑之引导层动画”针对引导层动画的重点、难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解析。通过前面的学习,学习者已能熟练掌握运动补间的原理和制作方法,理解引导层动画的原理并能制作简单的引导层动画。但尚无法制作复杂、效果丰富的引导层动画,且对引导层动画制作中容易出现的问题难以解决,使学习者感觉意犹未尽。因此,提出本微课的教学目标为:“能够判断引导层动画制作失败的原因。能够制作多引导路径多运动对象的复杂引导层动画。”
3.1.2 阐述任务学习单
阐述任务学习单,即让学习者在开始微课学习之前,明确学习内容安排,明确学习任务,以引起学习者注意,促使学习者带着任务进入学习。微课“解惑之引导层动画”有5个任务单,①观察案例动画,思考并总结动画的共性;②仔细观察原理演示动画,总结引导层动画的原理。③学习制作引导层动画的重点与难点;④通过“自测游戏”,总结引导层动画的制作要点。⑤动手实践制作“雪花纷飞”引导层动画。这5个任务单都是围绕学习者的“学”而展开的,让学习者自主解决问题、动手实践。
在教学目标确定以后,接下来的工作就是如何实现教学目标的问题。微课教学设计的策略阶段,是影响微课教学效果的关键阶段,主要任务是确定教育内容、设计教学策略、选择及设计教学媒体等。此阶段应运用任务驱动、情境创设等多种教学方法,综合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激发学习者探究,培养学习者的学习热情、积极的学习态度、良好的人文素养和信息素养,以及动手能力、创新意识等。在“解惑之引导层动画”微课中,使用的教学方法有“实例示范”“原理演示”和“难点解惑”。①实例示范。通过大量范例丰富学习者情感,提高学习兴趣,引入新知。②原理演示。原理演示主要目的是回顾旧知,使学习者快速建立新旧知识的连接。③难点解惑。难点解惑是本微课的教学内容部分,先由学习者实践操作进行“试误”,然后让学习者带着疑惑进入学习,通过演示破除难点。在教学中充分体现了学习者的主体地位,通过学习者探究、实践操作等教学方式充分体现了学习者的主导性和教师的引导作用。
微课教学设计的最后一个阶段是开展教学评价,通过测试、游戏等方式对学习者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解惑之引导层动画”微课设计了“自测游戏”“课堂小结”两个环节检验学习效果,并通过 “进阶挑战”环节让学习者通过实践检验学习效果,满足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需要,为下一阶段的微课学习做准备。①自测游戏。通过游戏检测重点、难点掌握情况,促进新知运用。②课程小结。通过课程小结,促进学习者建立知识框架。③进阶挑战。通过综合实践,寓教于练,全面考察学习者对知识的掌握与运用情况。
微课推动了教师中心向学习者中心的转变,微课教学设计应遵循系统性原则、主体性原则、完整性原则、互动性原则及创造性原则。微课教学设计的过程要经过分析、策略及评价三个阶段,为制作优质、规范、科学的微课做准备,以免微课沦为传统视频资源、网络教学视频、课堂实录的代名词。
[1]周晓华.美国高校开放在线课程的发展过程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3.
[2]张忠.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设计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4.
[3]李本友,吕维智.微课的理论与制作技巧[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5:4-8.
[4]高星.高职教育教学下的微课教学设计及应用探究[J].轻工科技,2015(1):121-155.
(责任编辑:施建平)
Design and Application of Micro Class in the Domain of MOOC
TIAN Fengqiu
(School of Computer Engineering,Suzhou Vocational University,Suzhou 215104,China)
G642
A
1008-5475(2017)03-0090-03
10.16219/j.cnki.szxbzk.2017.03.018
2016-12-30;
2017-03-30
苏州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16000Z087)
田凤秋(1983-),女,黑龙江克东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教育技术研究。
田凤秋. MOOC视域下微课的设计与应用[J].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2017,28(3):9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