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虚拟资本理论视域下新加坡金融监管模式启示

2017-04-02 08:19:56李美慧韩炎博吕传旭
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金融市场金融危机新加坡

李美慧,韩炎博,吕传旭

(河北工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天津 300401)

马克思虚拟资本理论视域下新加坡金融监管模式启示

李美慧,韩炎博,吕传旭

(河北工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天津 300401)

虚拟资本逐利的性质,使其在世界全球化过程中成为经济增长的一种动力。20世纪80年代,新加坡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鼓励本国资本投入到世界市场中,促进了金融市场的发展。面对金融危机,新加坡以其完善的金融监管机构和机制,迅速恢复了经济发展,为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提供宝贵的借鉴。

虚拟资本;新加坡;金融;金融监管

Abstract:Because of the nature of virtual capital, its use in many capitalist countries has become a driving force of economic growth in the process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In the 1980s, the Singapore government adopted a series of measures to encourage domestic capital to enter the world market,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ir financial markets. In the face of the economic crisis,Singapore with its sound financial regulatory agencies and mechanisms, though under the shadow of the financial crisis, the rapid recovery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provides a valuable reference for China’s financial market development.

Keywords:virtual capital;Singapore;finance;financial regulation

2008年9 月,雷曼兄弟公司宣布申请破产保护,从而成为美国金融危机全面爆发的导火索。雷曼兄弟倒闭的事件表明美国金融危机的起因首先是金融的自由化甚至放任自由,并逐渐导致经济的虚拟化,直至经济危机大爆发。全世界的经济发展都受到虚拟经济的影响。金融危机爆发之前,西方经济学家一直致力于用数学公式解释经济现象,但这种依托数学公式解释经济现象的研究方式是以大量的假设条件为前提的。所以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这种研究方式受到了种种限制。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马克思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的虚拟资本理论进入了大众的视野。新加坡作为亚洲金融危机的最初爆发地和出现经济失衡现象的代表性国家,用马克思的虚拟资本理论研究其经济结构及经济增长模式,对我国经济的平稳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警示作用。

1 马克思的虚拟资本理论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了虚拟资本的理论,这是以其劳动价值论为基础的。马克思对虚拟资本的内涵、产生以及存在形式进行了系统科学的阐述。基于研究新加坡经济增长模式的初衷,本文将着重对马克思虚拟资本价值运动进行整理分析。

1.1 运行动力

以亚当☒斯密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派,对于货币及各种金融产品对生产是否产生影响一直坚持二分法。虽然当代金融理论在建立模型时注意加入货币等虚拟资本作为变量,但金融理论研究者始终假设货币等虚拟资本只会对价格水平产生影响,而不会对产出产生影响。

马克思对上述假设提出大胆的质疑,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总供给并不会始终等于总需求,生产过剩的危机必然存在。马克思提出,在表现为G-W-G’的交易中,资本家以货币换得商品,再由商品换回更多的货币,这与物物交换在动机上是不同的。资本家通过这两次交换,其真实目的不是为了生产,而是为了使货币增值,并最终获得剩余价值。由于受资本贪婪本性的驱动,货币越来越倾向于跨越商品中介,由货币直接产生货币,即G-G’。

1.2 运行机制

马克思强调:“人们把每一个有规则的会反复取得的收入按平均利息率来计算,把它算作是按这个利息率贷出的资本会提供的收入[1]。”人们把虚拟资本的形成叫做资本化[2],即虚拟资本的形成过程是收入资本化的过程[3]。马克思指出,虚拟资本诞生在货币资本化的进程中,它之所以出现是由于现实资本运行的需要,它在运行机制上是服从于现实资本运行的。

但事实上,实体经济已经难以阻止虚拟经济的过度扩张,这是由资本的贪婪性所造成的。资本主义经济社会逐渐形成了一种新的获利途径,即虚拟经济抛弃了其为实体经济服务的性质,而是通过投机的方式牟取暴利。虚拟资本不断扩张,使得货币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在市场上的份额不断缩减。而虚拟资本随着现实资本生产规模的扩大而日益膨胀。

1.3 虚拟资本必须服务于现实资本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盲目扩大生产而导致的萧条和滞涨是难以规避的,即使政府利用多种经济手段和政治手段实施宏观调控,但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是长期存在的,社会再生产失衡最终难以避免。实体资本的运行虽然因为虚拟经济的发展而节省了货币的使用,但虚拟资本却蒙蔽了社会的真实需求量,阻碍了实体资本的正常运行,造成了社会再生产的失衡。

实体经济的剧烈波动为虚拟经济创造了巨大的获利机会,但这种获利只是短期的。实体经济的长期波动最终会对虚拟经济产生不利影响。虚拟经济应该在实体经济规定的范围之内运行,满足实体经济的需要,而不能跨越社会生产独立存在。想通过“钱生钱”[4]的方式在短期内获取暴利的手段存在不可持续性,是不可取的。

2 新加坡经济增长模式探析

社会经济是由于实体经济的发展而得以繁荣的,随着社会的发展,由于实体经济发展的需要,虚拟经济应运而生。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结构一般是第一产业所占比重减少,第二产业所占比重先增后减,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上升。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大多遵循相似的路径。

二战后,新加坡的经济发展模式本质上是一种外向型经济,在具体的产业发展措施的指导下,实现了制造业的优化升级,经济得以持续发展。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新加坡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本国资本投入到国际金融市场中,如鼓励本国银行提供境外贷款、鼓励本国的证券商经营国际证券等。通过这一系列的措施,新加坡国内经济的金融化水平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金融化水平近乎并驾齐驱。1980年新加坡的金融资产与国内生产总值在数值上已经相当接近,1995年新加坡的金融资产已经是国内生产总值的近三倍。利用本国稳健持续的宏观经济政策和完善的金融基础设施,新加坡成为了东盟的区域金融中心,是东盟金融业最为发达的国家[4]。

2008年,金融危机从美国爆发,并迅速蔓延至全世界。美国之所以会出现金融危机,其重要原因是虚拟资本的过度膨胀。首先世界各国购买了大量美国推销的金融产品,大量的资本从世界各国源源不断的流入美国,提高了美国的金融市场的流动性,虚拟资本因此不断膨胀。再者,美国的金融中介机构无视信用和道德风险,受利益的驱动导致虚拟资本(主要是证券化资产)疯狂扩张。而在实体经济领域内具有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职能的货币,由于虚拟资本的迅速膨胀,其市场份额不断被虚拟资本所挤压。虚拟资本的迅速膨胀不仅使美国实体经济的发展环境受到破坏,大大缩减了实体经济的利润,更使得虚拟经济突破实体经济的控制,成为美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美国的金融市场逐渐脆弱,美元随之贬值。能源资源价格的上升导致制造业成本攀升,并最终造成通胀输入国内的恶果,美国联邦储备系统为了应对国内的通货膨胀,改变了长期推行的宽松的货币政策,改为紧缩的货币政策。长期以来,美元购买的都是不断扩张的虚拟资本,美联储突然收紧货币政策,造成了美国国内房地产泡沫的破裂,并最终造成金融风暴。美国利用美元作为世界货币的特殊地位及美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有利位置,将国内危机转嫁到世界各国。

在金融危机阴影的笼罩下,世界各国,尤其是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都受到了沉重的打击。但新加坡却能够规避金融危机的不良影响,重振经济发展动力,这与新加坡完善的金融监管体制是分不开的。新加坡是世界上最早实施综合金融监管的国家,早在1971年,新加坡就成立了金融监管局,作为金融监管的主体。新加坡的金融监管局同时具有中央银行和金融监管两项职能。作为金融监管机构,主要负责肃清金融机构的不正当营业行为以及预测、监管金融风险。

除了有专门的金融监管机构,新加坡还具有完善的金融监管制度,如审慎的市场准入机制、严密的现场检查及非现场检查机制以及充分的信息披露机制。审慎的市场准入机制是规避金融风险的第一道屏障,金融监管局不允许任何信誉度低的金融机构进入金融市场。对金融机构的检查,金融监管局采取现场检查与非现场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并且有一套十分严谨的检查标准,最大限度地避免金融风险的发生。在金融监管局的监督管理之下,新加坡金融市场的信息公开制度十分完备,遵循法定公开、重要信息平等公开以及资源公开三个原则,以保护投资者的利益,保障金融市场的有序运行。

为了应对2008年金融危机,新加坡又一次调整完善了金融监管机制。要求金融机构赔偿因其失误而对广大投资者造成的损失,加强了对金融衍生品的监管,并与美国联邦储备系统签订了换汇协议,维持了本国金融市场的稳定,并使其平稳渡过金融危机的难关。

3 新加坡经济增长对我国金融发展的启示

通过对新加坡经济发展模式的探究,可以得到,金融市场的发展应该与本国的经济现实相适应,否则就会导致虚拟资本的过度膨胀或金融抑制,对经济发展造成障碍和风险。新加坡的金融发展可以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3.1 坚持金融发展适度原则

金融业不可贸然发展,在没有完善的法律法规、调控机制和监管机构的情况下,过度刺激金融市场的发展会导致金融的过度自由化,进而产生巨大的金融风险。而且,金融的过度发展会扰乱资源的优化配置,造成市场扭曲,使得经济难以得到高效的发展。新兴市场国家在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间爆发的三次经济危机都和金融市场的非适度发展有关。所以,我国应该明确自身的经济发展水平,根据自身的经济发展水平适度推进金融发展。

事实表明,如果难以保证本国金融市场的适度发展,一定程度的金融抑制所带来的经济发展风险要小于金融过度自由化所带来的风险。20世纪80年代初,东亚各国并未提倡金融自由发展,但其经济发展速度却保持在相当高的水平,而当时金融市场过度发展的拉美国家却爆发了强烈的债务危机;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东南亚爆发了金融危机,中国也受到了一定的冲击,但由于中国当时对金融市场的封闭性及其发展的程度高于东南亚国家,中国并未遭到较大的冲击。

3.2 完善金融监管制度

在20世纪90年代的拉美债务危机中,由于大多数的拉美国家缺乏科学有效的金融监管机制和监督机构等因素,许多商业银行内部产生了大量的不良债权,为拉美各国摆脱债务危机增加了巨大的障碍,使得一些国家(如阿根廷)至今都难以偿还债务。而新加坡由于拥有完善的金融监管机构和措施,能顺利度过多次金融危机,在经济危机的包围中迅速恢复经济的正常发展。因此,金融风险抵御力低的原因之一在于金融监管制度和机构的不完善,只有建立完善的金融监管制度和机构,才能规避金融风险,并在世界性的经济危机中少受冲击。

3.3 不得过度追求经济发展的高速度

促进经济快速发展是每个发展中国家的迫切愿望,在这种愿景的驱动下,国家往往会采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来刺激经济的发展,甚至会忽视本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水平,采取与之不适应的金融发展手段为经济发展寻求资本支持,造成金融发展过度自由化,从而引发金融风险。

3.4 加强与新兴经济体的合作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金融危机往往源于一国或部分经济区域,但却迅速传染蔓延至全世界,使得世界各国或多或少地受到经济危机的冲击。危机后各国都认识到在国际游资面前,单独一国力量的弱小,为此,危机后各国强化了金融合作,在政策协调、货币互换、建立共同储备基金、建立内部统一证券市场等领域展开了合作[5]。这种合作在抵御2008年的金融危机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1]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2]顾书桂.虚拟资本与货币危机—基于运行的视角[J].中国经济问题,2011(3):17-24.

[3]成思危.虚拟经济的基本理论及研究方法[J].管理评论,2009(1):3-18.

[4]陈敏娟,廖东声.国际金融危机后新加坡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及对东盟其他国家的启示[J].东南亚纵横,2014(8):13-17.

[5]冯小初.新兴经济体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D].长春:吉林大学,2016.

(责任编辑:沈凤英)

A Study on the Financial Regulation Mode of Singapo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arx’s Virtual Capital Theory and Its Enlightenment to China

LI Meihui,HAN Yanbo,LV Chuanxu
(School of Marxism,He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Tianjin 300401,China)

F83

A

1008-5475(2017)03-0014-04

10.16219/j.cnki.szxbzk.2017.03.003

2017-05-14;

2017-06-11

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HB15MK040)

李美慧(1992-),女,河北唐山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

李美慧,韩炎博,吕传旭.马克思虚拟资本理论视域下新加坡金融监管模式启示[J].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2017,28(3):14-17.

猜你喜欢
金融市场金融危机新加坡
金融市场:寒意蔓延【精读】
英语文摘(2022年12期)2022-12-30 12:09:24
假如金融市场崩溃,会发生什么? 精读
英语文摘(2022年6期)2022-07-23 05:46:00
新加坡
五彩斑斓的新加坡
学生天地(2020年4期)2020-08-25 09:07:58
Copula模型选择及在金融市场的应用
酷炫的新加坡航展
海外星云(2016年5期)2016-05-24 09:23:50
如何认识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
学术论坛(2016年5期)2016-05-17 05:44:42
我在新加坡过冬天
小学时代(2016年36期)2016-02-25 06:28:56
让金融市场发力
中国外汇(2015年11期)2015-02-02 01:29:25
北欧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启示
对外经贸(2014年5期)2014-02-27 13:5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