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式

2017-04-02 06:21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7年4期
关键词:常识心理学哲学

葛 鲁 嘉

(吉林大学 哲学社会学院,吉林 长春 130012)

民族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式

葛 鲁 嘉

(吉林大学 哲学社会学院,吉林 长春 130012)

正是因为民族心理学的研究所涉及的研究对象和所汇聚的相关学科,所以民族心理学的研究方式就可以按照不同形态的心理学来进行定位和考察。进而,在民族心理的基本构成中,常识、宗教、哲学、文化、科学、资源,都可以成为重要的视角,都可以成为特定的方式。因此,民族心理学的研究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来进行。这包括了以民族常识为基点和本源,以民族宗教为侧重和依据,以民族哲学为核心和原则,以民族文化为根本和关键,以民族科学为尺度和规范,以民族资源为主旨和理念,等等。这就可以大大扩展关于民族心理行为的探索的范围、关注的内容和挖掘的深度。

民族心理学;民族常识;民族宗教;民族哲学;民族文化;民族科学;民族资源

民族心理学是在西方科学心理学诞生之时,就已经现身的探索和研究。西方科学心理学的奠基人是德国的著名心理学家冯特。冯特所创始和创建的心理学则包含了两个重要的部分,这也就是个体心理学和民族心理学。从个体心理学延伸出来的是后来的实验心理学的传统,从民族心理学延伸出来的则是后来的文化心理学的传统。冯特的民族心理学涉及了四个重要的部分,这也就是原始人类的心理考察,图腾制度的心理考察,英雄时代的心理考察,人性发展的心理考察。[1]108-113有研究指出,当今世界不同民族和不同文化之间的接触、交叉和互动已经超越了历史上的任何一个时期。进而,不同民族和不同文化之间的分离、对立和冲突也已经成为了现如今的一个常态。[2]3-20目前,在中国本土强化民族心理学的研究,也成为中国心理学发展的重要共识。[3]1139-1144有研究认为,中国的民族心理学的发展应正确处理十种关系。这也就是民族学研究取向与心理学研究取向的关系,质的研究范式和量的研究范式的关系,科学观与文化观的关系,历史与现实的关系,传统与现代的关系,人类共同心理特征与民族特异心理特征的关系,个体与群体的关系,态度与行为的关系,外显与内隐的关系,政治与学术的关系。一种综合的、包容的、折衷的、交叉的、整合的研究取向和研究范式更有利于民族心理学研究的繁荣与发展。[4]44-50

有研究认为,探讨文化、种族和民族的心理学,实际上是文化学与生物学的彼此交叉的研究。这不仅与生物科学、遗传学、神经生物学的探索密切相关,而且与文化科学、社会学、社会文化学的研究紧密相连。这带来的就是文化学与生物学的彼此交叉,所产生的就是文化生物学、文化神经科学等交叉科学的门类。[5]1-4有研究表明,民族心理学是一门跨心理学与民族学两大学科的交叉学科,其研究对象与方法论基础的多元性与独特性构成了学科本身的特殊性。民族心理除了要关注民族心理过程以及族群人格的研究之外,更要注重对民族心理活动结果的研究,同时也要注意到民族心理构成要素之间的互动关系。在研究方法上,民族心理有独立的、区别于民族学与心理学的田野实验法,是将民族心理放置于真实的田野场景中去研究。[6]243-247在心理学的特定分支的探索中,例如在社会心理学有关民族心理的探索中,有研究就专门探讨了关于民族同一性和文化多元性的关联。很显然,社会心理学的多元的研究也提供了关于民族同一性问题的不同水平的、不同理论的、不同观点的、不同方法的探索。[7]224-227

民族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式决定的是关于民族心理考察的基点和本源、侧重和依据、核心和原则、根本和关键、尺度和规范、主旨和理念。这对于民族心理学的探索而言,所导致的是可以和应该从哪里入手,怎样和如何去把握研究对象,采纳和运用什么研究方式,创造和发明哪些技术手段,从而去考察和探索民族心理,去揭示和解说民族心理,去干预和引导民族心理。因此,关于民族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式的探讨,可以极大地丰富和推进关于民族心理的理解和阐释。

在民族心理学的研究中,研究对象和研究视野、研究内容和研究方式,都应该是一体的和一致的,也都应该是匹配的和呼应的。因此,民族心理学的思想基础和研究方式实际上也就决定着自身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从而也就规定着自身的发展方向和研究走向。

其实,在不同民族的生活之中,民族的心理、民族的行为都与生活的常识、心理的常识等密切相关;也都与宗教的信仰、宗教的崇拜紧密关联;也都与哲学的理念、哲学的思想不可分割;也都与文化的背景、文化的传统彼此一体;也都与科学的发展、科学的影响相互一致;也都与传统的资源、心理的资源彼此共生。因此,这实际上所涉及的民族常识、民族宗教、民族哲学、民族文化、民族科学、民族资源,也就成了民族心理学的基本研究方式的关键。这很显然就是民族心理学探索的入手的方式、关注的方式、考察的方式、理解的方式、把握的方式、干预的方式。

一、民族心理学以民族常识为基点和本源

在不同的民族文化的背景之中,在不同的民族生活的方式之中,在不同的民族心理的构成之中,就存在着属于特定民族文化和民族生活的独特的常识形态的心理学。可以说,常人日常生活的基本内容和基本方式,就内在包含着常识形态的心理学。在特定民族的生活常识之中,就具备了有关心理行为,以及有关民族心理行为的思想理论、探索方式、工具手段和干预技术。常识形态的心理学包含有两个相互关联的基本构成部分:一是常人的日常生活经验关于心理行为的理解;一是专家的科学研究关于心理行为的理解。

在民族心理学的研究中,生活的常识或心理的常识就可以成为理解民族心理和把握民族行为的重要的基点和本源。这实际上取决于常识形态的心理学对于民族生活、民族心理和民族行为的实际的影响。常识形态的心理学对常人的日常生活的影响主要有如下的几个途径。

一是通过生活方式的影响。人的社会活动包括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生活方式是人满足自身生活需要的全部活动形式与行为特征。生活方式包括了人的日常生活的方向选择,人的社会生活的传统习惯,人的心理生活的生成方式。常识形态的心理学认可和给出了一种基本的或特定的生活方式或生活样态。特别是,常识形态的心理学认可和给出的是一种基本的或特定的心理生活的方式或心理生活的样态。或者说,人的生活方式或心理生活方式,可以按照常识形态的心理学来进行建构。日常的生活方式、日常的心理生活方式可以是在常识的引导之下。

二是通过日常语言的影响。人是通过语言进行互动和沟通的社会存在。在人的日常语言中,有着人类生活长期积累起来的关于世界万物和社会生活的语义表述。常识心理学关于人的心理行为的解说,是通过日常语言得到表达和传输的。在人的日常生活中,日常语言中蕴含着大量的心理学语汇,这些语汇不仅可以描绘和说明人的心理行为,而且可以影响和引导人的心理行为。特别是在科学心理学的研究中,许多心理学的专业术语都有在日常生活中的特定的含义。

三是通过心理生活的影响。常识形态的心理学就是普通人的心理生活的重要的构成部分。常人的心理生活就是人所觉知、觉解、建构、创造的心理体验或体尝。在人的心理生活中,常识形态的心理学会框定一种模式、一种流向、一种形态。那么,在特定的或独立的社会生活中,每一社会个体的心理生活都会对他人的心理生活产生重要的或多样的影响。因此,在常人的心理交流和互动之中,常识形态的心理学就会影响到社会生活中的每个人的心理行为和日常生活。

四是通过生活意义的影响。常识形态的心理学所拥有的心理常识是具有生活意义的内涵的。常识具有的意义就是生活具有的意义。意义是人的生活的现实,或者说人的生活都是由各种不同的意义构成的。意义的现实决定了人的心理和行为。常识形态的心理学关于人的心理行为的理解就具有特定的生活的含义,也具有特定的心理生活的含义。常识形态的心理学给出的关于人的心理行为的定义就是生活意义上的,是生活意义在人的心理行为方面的相应的或独特的体现。

五是通过心理互动的影响。在常人的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互动就包括了人与人之间的心理互动。这种心理互动就涉及了每一社会个体所具有的常识形态的心理学基础之上的心理交流、心理理解和心理影响。常识形态的心理学提供了不同社会个体之间共同的心理学常识。这会引导社会个体在自己的社会交往或社会交流的过程中,影响他人的心理行为和改变自己的心理行为。具有了常识形态的心理学,就会对人与人之间的心理互动形成特定的解说和引导。

六是通过心理建构的影响。每个普通人都是常识意义上的心理学家,都有可能和机会去建构自己、他人和社会的心理生活。对于社会个体、社会群体、社会生活的心理学理解和解说,会影响和引导社会个体、社会群体、社会整体的心理生活。并且,这可以在已有的基础之上去形成新的建构。这种心理建构也是共生历程中的创造。常识形态的心理学就是进行新的心理建构的生活依据和心理基础。个体心理建构、群体心理建构、社会心理建构,会在常识形态的心理学所提供的平台上来进行。

二、民族心理学以民族宗教为侧重和依据

不同民族的宗教形态的心理学,成了该民族考察、解说、影响和干预该民族成员的心理行为的非常重要的途径、方式和方法。特定民族的普通成员可以在共同信奉的宗教教义之中,获得关于世界、关于人生、关于心理、关于人格的共同的或普遍的解说。近些年来,宗教心理学的研究正在回归[8]1-18,这其中也就包括了有关民族宗教心理的探索。

很显然,民族宗教与民族心理有着非常重要和密切的关联。例如,特定的民族宗教的产生和传播,就与特定的民族心理的存在和性质是密切关联的。反过来,特定的民族心理的构成和延续,也是与特定的宗教传统和信仰彼此共生的。可以说,民族宗教所具有的独特的教义、思想、组织、传播、信仰、规范、禁忌,等等,就是建立在特定的文化心理和民族性格的基础之上的。西方的基督教是与西方社会和西方文化的传统之中的心理行为方式紧密关联的。阿拉伯民族的伊斯兰教也是源出于传统伊斯兰社会制度下,由于社会上不存在独立于宗教的思想文化体系,因此所谓个体身份认同,亦即认同伊斯兰宗教价值观。历史上这种传统的宗教文化价值观主要体现为以真主名义颁布的伊斯兰教法,其相关规定成为穆斯林个体日常生活各个领域必须严格遵从的基础道德规范和基本行为准则。

中国的佛教是从印度传入的,但是在中国经历了本土化。在这个过程之中,佛教吸纳了中国本土的儒教和道教的传统。佛教的传播者借用了儒教和道教的理念、概念和范畴去解说和阐释佛经。这不仅是借用了儒教思想中的仁、义、礼、智、信的五常,而且是采纳了儒教理论中的德性、孝道、中庸、礼仪,等等。佛教也吸纳了道教的概念范畴、思想理论、宗教仪式、神像供奉、法术符咒、神祇供奉,这其中就包括了菩萨的供奉。

基督教在传入、进入和加入特定文化的过程之中,实际上也经历了融入当地文化的历程和演变。当然,这并不是替代或取代各民族自身的或本土的宗教,而是顺应和适应当地的文化、宗教、礼俗、规范,等等。在基督教徒的个体人生进程之中,一直会受到基督教的各个方面的影响。对西方的各民族来说,在人的一生的重大转折时刻,皆可以从中看到基督教的影子。在人们出生时,要受洗礼、取教名、认教父;在人们结婚时,要拜耶稣、听福音、宣誓词;在人们逝世后,要安葬礼、行祷告、唱赞歌。这些宗教的仪式都需要在宗教的场合来进行,都需要在宗教的氛围中来实施。在日常生活中,《圣经》就是教徒们或信众们不停传颂、解说和遵从的典籍。毫无疑问,基督教就是教徒信仰和民族心理之中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伊斯兰教是在阿拉伯半岛创立和传播的宗教,这显然就是迎合了阿拉伯民众的生活安定和社会和谐的要求。在伊斯兰教的经典《古兰经》中,涉及了穆斯林生活的各个不同的方面。这包括了从个人生活到家庭生活,从群体心理到社会行为。民族统一和生活安定的心理,也说明半岛其他的氏族部落宗教均无力承担起统一阿拉伯民族意识形态的任务。正是与民族文化的顺应,伊斯兰教吸收了阿拉伯民族原始宗教的一些内容,以及阿拉伯古代先知的故事传说,这从其根本经典《古兰经》中就可以看出来。伊斯兰教的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用宗教的手段干预穆斯林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从个人到家庭,从社会生活到心理行为。因此,在阿拉伯民族(包括其他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的文化和心理中,均带有伊斯兰教的明显痕迹。[9]36-41

很显然,不同民族的宗教心理行为,进而不同民族的宗教理论学说,不仅是民族心理行为的重要的构成部分,也是民族宗教学说的核心的思想内容。关于民族宗教心理行为的思想解说、理论构造、探索方式、干预手段、技术工具,可以有两个不同的来源,两种不同的传统,这也就是宗教的传统和科学的传统。不同的宗教中都具有丰富的关于人的宗教心理行为的宗教的探索、解说和影响,现代的科学中也形成了关于人的宗教心理行为的系统的描述、阐释和干预。这两个不同的部分进而也就共同构成了特定民族所具有的宗教形态的心理学。民族宗教心理行为、民族宗教心理学说实际上也是涉及民族心理的重要的内容和关键的构成。

三、民族心理学以民族哲学为核心和原则

哲学是关于世界和生活的反思或思想。在哲学的探索之中,也包括了心理学的内容。这是以哲学思辨的方式对心灵的性质、构成、动力和发展的理解、解说和阐释。尽管实证的科学心理学对哲学的思辨不屑一顾,但是哲学家关于心灵的思考依然会有其特定的地位和价值。至少在心理学的研究中,哲学家的心灵探索是十分重要的思想前提和理论假设。这可以决定心理学研究的进展方向和基本内涵。心灵显然是非常重要的哲学研究主题。关于心灵的哲学阐释构成了明确的或隐含的有关心灵的理论预设或思想前提,这些理论预设或思想前提可以成为关于心灵的研究,特别是心理学研究者关于心理的探索的思想和理论的基础。这包括了关于心灵性质的探索,关于心灵构成的探索,关于心灵动力的探索,关于心灵发展的探索,关于心灵迷失的探索,关于心灵修养的探索,等等。

有研究考察和论述了哲学思考所具有的民族性。研究表明,哲学关注的是人的存在和人的生活。哲学的探索尤其会涉及人的心性心理、生活理想、价值取向、意义世界。哲学的探索不同于科学的研究。哲学并不是关于世界的具体对象的客观解说,而是涉及世界与人类之间的关系、客体与主体之间的关系。正因为密切关涉人类的存在、主体的存在、价值的存在、文化的存在,哲学也就必然会具有民族的特性,从而体现出民族的背景、生存、生活、文化、历史和价值。这也就包括了特定民族的内心世界。

特定民族的哲学都是源出于特定民族的生活实践、文化传统、思想方式,从而也就必然会体现该民族的文化心理、民族性格、理想信念、价值取向、社会习俗。从而,这也就造就了不同民族的精神生活、思维方式、实践活动的巨大的差异。

很显然,哲学具有民族性。并且,具有民族性的哲学探索也就必然体现着和包含着民族精神、民族心理和民族性格。尽管存在着普遍的哲学,但是哲学的特定形态还是会以特定的民族背景、民族文化、民族历史和民族生活为基本的依附。各民族的生存状态与生活方式的不同,是造成哲学民族差异性和民族特色的重要原因。[10]24-26

有研究对我国少数民族的哲学进行了考察。研究指出,在关于少数民族的研究中,有关少数民族哲学的探讨逐渐开始有所强化。这也成了挖掘、整理、借鉴、吸纳、引用少数民族的文化资源、历史资源、精神资源、思想资源、心理资源的非常重要的途径和方式。这对于把握少数民族的心理生活、民族性格、精神成长,都是极为重要的。

很显然,少数民族正是通过自己的神话传说、宗教信仰、伦理道德、艺术创造、科学探索、技术发明、生活习俗,等等,为自己创造了特定的文化传统、意义世界和生活依据。这也就成了少数民族最为重要的思想灯塔。如果说,少数民族通过神话、宗教、艺术、伦理道德、科学技术、风俗习惯等文化样式,为自己构建出了丰富多彩、各异其趣的“意义世界”,那么,少数民族哲学就是他们“意义世界”的“普照光”。正是这一“普照光”,不同民族的哲学也就使得其特定的文化获得了思想的依据和内在的意义,也使得不同民族的各种文化样式获得了深层的根据和意义的显现。[11]17-20

中国的少数民族也具有自身的哲学探索和哲学思想。应该说,哲学的民族性质不过就是民族的思想结晶。这其中所蕴含的就是特定民族的思想文化、精神文化、心理文化。同时,这所体现出来的是民族的思想继承性、精神传承性、心理秉承性。应该说,中华民族就是多民族的构成。各个不同民族的思想文化既具有彼此的共生性,也具有发展的多样性。进而,各个不同的民族也形成了各不相同的宗教心理、宗教信仰、宗教思想、宗教哲学。这实际上就提供了关于宇宙、人性、文化、历史、社会、价值、意义、人生、心理、行为的宗教哲学的思考、理解和影响。

宗教文化是少数民族哲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不仅因为哲学被概括地理解为“对一切存在的反思”,当然也包括对宗教的反思,而且,一定程度上对少数民族宗教信仰从哲学的视阈进行研究,可以更为集中地揭示和把握少数民族关于宇宙存在、社会历史、人生价值的思考。[12]76-79

特定民族的文化传统中的哲学思想或哲学理念,成了该民族共同的思想基础和理论资源。这对于解说世界、解说生活、解说人生,都是共有的基础和依据。因此,对于不同民族的哲学思想的研究,也成了理解该民族的基本生活理念的重要的依据。当然,民族哲学中的最为重要的成分,就是民间的哲学思想或哲学理念。这可以成为该民族最为重要的思想预设或理论依据。尤其是对于人的灵魂、人的心灵、人的智慧、人的认知、人的情感、人的志向、人的品格的解说,成为了不同民族最为重要的哲学形态的心理学内容。

四、民族心理学以民族文化为根本和关键

民族文化可以体现为特定的民俗:民俗文化、民俗习惯、民俗风情,等等。实际上,民族文化就受制于不同的生态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文化环境、心理环境,等等。从而,民俗也就在某种程度上决定、制约、塑造和影响了特定民族的心理人格、行为方式。任何民族中每个心智健全的人,都无法脱离一定的民俗圈而生活。通过对民族心理进行分析,就可以从对某一特定民族的民俗研究中,获得该民族心理活动或行为模式特点的线索。一个民族的普遍价值和稳定态度常常就明显地表现在民俗中。

有关民俗的研究也有对民俗进行的心理分析、心理解说、心理建构。其实,民俗中就内含着文化的心理意义,从而成为特定的心理原型,这也就使得通过民俗来理解特定民族的心理品格、文化性格、思想方式、行为模式等成了可能。那么,民俗在现实生活之中也就可以表达为特定民族的生活追求、神话传说、心理表达、现实态度、人际交流。民俗在生产活动之中,在日常生活之中,也就成为重要的代际传承、社会传递、共有理解、共生拥有的最为重要的知识、看法、观点、态度、技能。

特定民族的民俗心理都是植根于民族文化之中的,以及体现于民族生活之中的,最为独特的心理存在、行为方式、思维习惯。这所表明的是民族之间的不同和差异,也表明的是特定民族的独特的价值取向、生活规范、思想约束。民俗心理可以成为延续的传统和稳定的习惯。

在传统的关于民俗心理的研究中,有来自不同学科、不同学者、不同主张、不同观点的考察和分析。有来自心理学的特定流派的探索,如精神分析就有关于民俗心理的解说。这所注重的是民俗心理背后的潜意识的欲望的挖掘,考察分析的是潜意识中的欲望根源、情欲动力。这也就超越了民族心理研究中的唯理论。有来自文化学的特定思想的探索,如文化比较的解说。这所注重的是对不同民俗的跨文化的对比和考察。这可以横向进行跨文化的探索。有来自于民俗学的特定分析的探索。实际上,从事民俗分析的民族心理学家认为,探讨社会民俗和民族心理之间关系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三种不同的途径:一是精神分析的途径。精神分析的研究途径最早关注了潜意识在人类民俗生活和文化形成中的重大作用,比起古典民族学派的唯理论来说,这无疑是向前跨出了巨大的一步。同时,精神分析在考察人类心理的潜意识内容时,合理地指出了性欲和情感的重要意义。从而,研究深入到了原本为巨大空白的领域,并且进行了更为深入和细致的探索。二是文化比较的途径。文化比较的研究途径更多的是对民俗与文化进行了跨文化的横向比较,这对于理解和把握不同的民俗心理,具有着非常重要的比较的优势。三是深度分析的途径。深度分析的研究途径就在于对社会民俗与心理行为的关系进行深度的考察与研究。深度分析所依据的材料几乎全都是民间的文学作品,这也就是把神话、传说和故事作为了主要的研究对象。[13]47-52这实际上是试图挖掘民族传统和民族生活背后的、内在的、深层的心理构成、心理结构和心理动力。

因此,特定民族的文化传统和社会习俗之中的文化心理学的内容,就成了支配和理解特定民族所具有的文化心理、文化行为、文化认知、文化情感、文化人格、文化互动、文化理念、文化影响等最为根本和有效的依据。民族心理行为的特殊性常常与特定的文化传统和文化习俗,与特定的文化构造和文化演变是非常紧密地关联在一起的。

五、民族心理学以民族科学为尺度和规范

以民族科学为尺度和规范包含两个有所不同的、又相互关联的方面。一是民族心理学的学科和研究的科学性质方面。这所强调的是将民族心理学确立为科学,采纳的是实证科学的研究方式。二是民族心理学的对象和内容的科学现实的方面。这所强调的是特定民族的科学化程度,也即心理行为的科学容量。

无论是民族学的探索,还是民族心理学的研究,实证科学、实证方法、实证研究都已经成为了核心的和主导的方面。有研究对我国民族心理学研究的困境及出路进行了探讨,研究指出我国的民族心理学研究起步于20世纪初期,但是发展一直非常缓慢。从20世纪末期开始,伴随着改革开放,才开始带来了民族心理学的快速扩张和发展。传统民族科学思想的累积,特定民族科学传播的程度,不同民族科学创造的发明,都包含着关于民族心理行为特定的探索和内容。中国本土的民族心理学研究正是在改革开放之后,才有了长足的进步。研究对象已经扩展到了国内的56个民族,研究内容也涉及了民族心理的各个层面和侧面。

国内的民族心理学的研究也面临着许多的难题和困境。例如,如何定位民族心理学的学科属性。民族心理学可以是具有心理学的属性、民族学的属性、社会学的属性、人类学的属性、文化学的属性,等等。这实际上一直就存在着不同的分科、不同的定位、不同的理论、不同的方法、不同的技术。

应该说,民族心理学存在着如何进行学科定位的问题。这实际上决定了民族心理学的学科性质、研究方式、探索内容。目前的问题是如何进行有效的整合。民族心理学的研究在不断地走向深入,但其学科的定位还并不明确,民族心理学的学科性质、研究内容等都未有一个明确的界定,这些都直接影响了对民族心理研究的全面理解和对民族心理科学的深入发展。促进相邻学科的彼此对话、精诚合作和相互借鉴,达成各学科在研究理论、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等多方面的优势互补,是提高我国民族心理学研究质量的重要路径。[14]7-11

当然,要能够提取和把握不同民族对待科学、传播科学、贯彻科学、科学创造、科学理念和科学应用,从而能够实现将科学贯通于民族传统、民族生活、民族文化、民族创造和民族发展等之中,就是理解一个民族最为重要的方面、层面和侧面。这也是有关民族心理探索的涉及特定民族在心理行为层面接纳科学、贯彻科学和依据科学的生活和心理的现实。对于特定民族的现实社会生活来说,科学的创造、科学的发现、科学的研究、科学的理论、科学的传播、科学的应用,等等,都可以打上不同民族的印记。心理学也不例外。这就为在不同民族的科学文化之中,去追寻心理科学存在和普及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基础。

六、民族心理学以民族资源为主旨和理念

无论是民族学、文化学、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都是民族心理学研究的重要的学科资源。多元化、多学科的探索,既给民族心理学的探索带来了便利和借鉴,也给其造成了不统一和不一致的困扰和分裂。那么,怎样整合不同的学科资源,就成了民族心理学探索的基本问题。我国的民族学界在宏观研究民族心理方面,以及我国的心理学界在微观研究民族心理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在民族心理学研究的定位、内容、方法方面,仍然还存在着各种不足。那么,民族学界和心理学界联合起来共同研究民族心理也就势在必行,个体民族心理研究将进一步发展,民族心理学理论将日益完善,民族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将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显然,民族心理学的发展面临着学科归属的问题。无论是将民族心理学归属于心理学学科,还是将民族心理学归属于民族学学科,或者是将民族心理学归属于别的学科,实际上都会有所偏重、有所偏向、有所偏离。因此,交叉学科的定位也就成为民族心理学研究的一种选择。

民族心理学的探索,参与进来的有不同的学科,所侧重的就应该是交叉的研究。例如,心理学中民族心理学是着重于微观心理的研究,民族学中民族心理学则重视的是宏观的研究。文化学中民族心理学是关注于文化的建构、文化的传统、文化的模式。人类学中民族心理学则偏重于人类的种族属性的特定民族表达。社会学中民族心理学则探索的是民族心理与社会结构、社会变迁等的关联。

在思想内容方面,民族学界重视民族心理的宏观研究,心理学界则重视民族心理的微观研究。多年来民族学研究者一直投身于民族共同心理素质的研究,近年来许多学者开始将其纳入民族心理的研究范畴内,并且构建中国民族心理研究的理论框架,但是民族共同心理素质仍是许多研究者热衷探讨的问题,即使在研究个体民族心理时,也要贯以“某某民族共同心理素质”的名称。可以说,民族学界在民族心理研究方面,主要重视对民族心理理论的研究,而对一些个体民族心理的研究,也遵循民族心理理论的指导;心理学界在民族心理研究方面,主要重视对个体民族心理现象和个体民族心理品格的探讨。这种状况的存在,虽然表明我国民族心理研究在宏观和微观方面均取得了一定成就,同时也说明民族学和心理学在民族心理研究内容方面存在着差异。

在理论概念方面,民族心理学中无论是所谓的“民族心理”,还是所说的“民族共同心理素质”,都有着完全不同的理解和解说。很显然,这些概念存在的分歧就在于缺失共有的和普遍的含义和界定。这其中就包含有民族意识、民族认知、民族情感、民族意志、民族性格、民族精神等众多的表述和不同的理解。这实际上直接关系到了关于民族心理的探索、描述、解说和阐释,这也就给民族心理学的理论建构带来了诸多的不确定性。

在研究方法方面,正因为有多学科介入了民族心理学的探索和研究,从而也就导致了多元的方法被引入了民族心理学的具体研究。不同的研究方法有不同的方法论的根基、预设和构造。其实,最为重要的问题就在于,不同学科运用的方法有着方法论上的不同的预设、有着方法学上的不同的偏重。这很容易导致不同研究方法之间的相互排斥和彼此冲突。可以说不同的学科所偏重的方法各有其特定的长处,也有其特定的短处。民族学界和心理学界常常是各行其是,互不借鉴。我国民族学经过一个世纪以来的发展,已经建立了自己的方法论体系和具体的研究方法,例如实地调查法。该种方法是民族学研究最为基本和最为主要的方法。心理学的民族心理研究方法和其他心理学研究方法相同,心理学者使用这些比较规范的研究方法,在个体民族成员心理和个体民族心理的研究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由于心理学在民族心理研究方面内容很分散,很难从这些分散的研究成果中总结某一民族或整个中华民族的心理发展规律。[15]95-103

目前的民族心理学的探索和研究,还处于考察和分析不同民族心理行为具有的差异,以及影响到这些差异的文化、社会、环境等因素这样一个发展的阶段。可以说,这还没有梳理出民族心理学自身的理论脉络,也无法整合来自不同学科的研究取向、研究模式和研究成果。有研究指出,现在的民族心理学研究,还处于比较不同民族之间的差异,探讨形成某个民族心理的文化和社会因素的阶段。这些研究结果很重要,但还没有形成民族心理学自身的理论脉络。民族心理学研究要进一步整合不同的研究模式,挖掘和形成自身独特性的研究手段。[16]51-58

其实,在不同民族的文化传统、思想传统、生活传统、民俗传统之中,有着非常丰富的心理学的资源。这些心理学的资源不仅对于特定民族理解本民族个体、群体和整体的心理行为非常重要,而且对于理解人的心理行为也是有着生活的价值、学术的价值、理论的价值和应用的价值。

并且,无论是对于民族学,还是对于心理学来说,都需要自身发展的学术资源、思想资源、历史资源、理论资源、知识资源,也需要去提取和运用民族心理研究的生活资源、文化资源、社会资源、科学资源、心理资源。从资源入手和从资源出发也就成了民族心理学研究的最为重要的基础层面。理解和把握民族心理行为,建构和发展民族心理科学,都需要在现实生活和科学发展之中,去寻求和寻找核心的和根本的资源。民族心理学的资源会带来学科本身的焕然一新的面貌,也会带来民族心理研究成果不断丰富的未来。

[1]张世富.冯特的《民族心理学》:体系、理念及本土意义[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

[2]Lee Y T. The global challenge of ethnic and cultural conflict[M]. The psychology of ethnic and cultural conflict.Westport:Praeger,2004.

[3]张积家.加强民族心理学研究促进中国心理科学繁荣[J].心理科学进展,2012,(8).

[4]张积家.论民族心理学研究中的十种关系[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

[5]Causadias J M,Telzer E H,Lee R M. Culture and biology interplay :introduction[J]. Cultural diversity and ethnic minority psychology,2017,(1).

[6]李静,张智渊.民族心理研究的理论与实践[J].甘肃社会科学,2014,(5).

[7]Verkuyten M. The social psychology of ethnic identity[M]. New York:Psychology Press,2005.

[8]Belzen J A. Psychology of religion:autobiographical accounts[M]. New York:Springer,2012.

[9]钟年.试论宗教与民族心理[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4).

[10]曾凡跃.略论哲学的民族性[J].广西社会科学,2003,(8).

[11]李兵.少数民族哲学:何为?为何?[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

[12]宝贵贞.从合法性到新范式——中国少数民族哲学研究困境与出路[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

[13]刘毅.论民俗及其心理分析的可能性与途径——民族心理学研究的新视角[J].贵州民族研究,1994,(1).

[14]植凤英,张进辅.我国民族心理学研究的困境及出路[J].心理学探新,2008,(1).

[15]徐黎丽.关于民族心理学研究的几个问题[J].民族研究,2002,(6).

[16]胡平,张积家.学科比较视角下民族心理学的研究理路与发展趋势[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

The Basic Research Mode of Ethnic Psychology

GE Lu-jia
( The department of psychology in the school of philosophy and sociology, Jilin University,Changchun, Jinlin 130012, China )

Given the designated targets and the related s ubjects of ethnic ps ychology research, its mode is supposed to be viewed from different perspectives, those basic elements of ethnic psychology may included,such as ethnic common-sense, religion, philosophy, culture, science and resource. Therefore, the research of ethnic psychology can be conducted in different modes, which comprises that, for instance, take ethnic commonsense as the basis and the origin, ethnic religion as the emphasis and the rule, ethnic philosophy as the core and the principle, ethnic culture as the foundation and the key, ethnic science as the range and the standard, ethnic resource as the theme and the philos ophy. In this way, the research of ethnic ps ychology will achieve further progress in its scope, content and depth.

ethnic psychology; ethnic common-sense; ethnic religion; ethnic philosophy; ethnic culture; ethnic science; ethnic resource

葛鲁嘉(1956— ),男,辽宁沈阳人,博士,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心理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理论心理学、本土心理学研究。

B84-06

A

2095-7068(2017)04-0090-08

2017-06-20

10.19563/j.cnki.sdjk.2017.04.011

杨雅婕]

猜你喜欢
常识心理学哲学
靠不住的常识
菱的哲学
近视600度以上,这5条常识务必知道
大健康观的哲学思考
回归常识
晾衣哲学
幽默哲学
超越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