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 荣
(湖北省十堰市郧西县疾控中心,湖北 十堰 442000)
多年来国内外学者致力于探讨如何早期诊断、如何有效预防及寻找更有效的药物治疗方式,但其成效仍未尽理想。本研究将针对卵巢癌的发生机转进行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期能找出一个可用来早期诊断或判断预后卵巢癌的肿瘤标记并且提供未来治疗卵巢癌的一个新的方向。
卵巢癌真正的致病机转目前尚不清楚,但有些研究学者相信卵巢癌的形成可能是下列原因。卵巢的功能在于育龄妇女分泌女性荷尔蒙,以维持其生理机能,并于每个生理周期产生卵子以供孕育后代之用。而每个周期卵巢要排出卵子,必须要有组织修补的功能,因为卵巢要排出卵子之时,卵泡必须破裂,卵子才能排出,而排出之后,原先破裂之处就必须进行修补,每个周期皆需重复此步骤,而一个女子的育龄年龄长达30~40年之间,若在此间有任何组织修补相关的基因产生突变,则会相当容易造成卵巢癌的形成。此外在排卵的同时必须要有高浓度的荷尔蒙分泌来配合,而这高浓度的荷尔蒙刺激,有可能造成修补功能的基因产生突变,因而形成卵巢癌[1]。
流行病学的研究显示下列因子是卵巢癌发生相关的危险因子:
1)遗传性基因突变:有两个基因被报导与卵巢癌的形成有关。妇女如果合并有(BRCA1)的突变,则卵巢癌发生的机率会上升35%~70%。若合并有(BRCA2)的突变,则卵巢癌发生的机率会上升10%~30%[1]。
2)家族病史:若有家族成员有罹患卵巢癌,则其他成员罹患卵巢癌的机率会上升10%~15%。
3)乳癌病史:合并有乳癌的病史,则罹患卵巢癌的机率亦会上升。
4)年纪:大部分的卵巢癌都发生在停经后的妇女,若年纪大于70岁,则卵巢癌罹患的机率会上升。
5)肥胖:卵巢癌有一部分的原因导因于荷尔蒙的刺激,肥胖的妇女其皮下脂肪会转变成女性荷尔蒙,造成罹患卵巢癌的机率上升。
6)生育状态:未经生育状态的妇女比有经生育状态的妇女其卵巢癌发生的机率比较高,其原因可能是卵巢于妇女怀孕期间不需每周期分泌卵子,卵巢于这段期间其组织修补过程不需进行[2]。
7)不孕症:不孕症与卵巢癌的相关性尚未明显被研究出来,可能与不孕症的治疗需要使用到高浓度的荷尔蒙所致。
8)荷尔蒙补充治疗:停经后荷尔蒙的补充与卵巢癌的研究其结果并不一致,但是如果仅是单一补充雌激素而没配合补充黄体素的话,或是使用荷尔蒙补充治疗时间超过5年以上,则卵巢癌的发生机率会上升[2]。
造成基因病变可从两方面来做讨论,其一为过去数十年来广为研究探讨的遗传性基因调控的异常,常常被发现有染色体序列(DNA)上的变化,而在卵巢癌的研究包含了致癌基因的不正常调控包括了启动子的插入,基因放大,基因转位,及点突变而导致了目标基因的不正常活化或是过度表现,因而造成了卵巢癌的产生。目前为止有超过60个致癌基因已经被发现,并且有多个被研究出与卵巢癌的形成是有相关的。举例来说,HER-2/neu致癌基因有34%在卵巢癌当中有过度表现的现象[3],而K-ras致癌基因有30%在卵巢癌当中有过度表现的现象,尤其在黏液型卵巢癌更有其表现。BRCA1基因在家族性卵巢癌的病例当中有30%的突变比例,而在非家族性卵巢癌的病例当中有10%的突变比例,并且造成DNA修补的异常。p53基因在卵巢癌的病例当中有30%的突变比例,而在卵巢癌的病例当中有50%有过度表现的现象产生,所以p53基因在卵巢癌当中同时扮演着调控细胞增生及细胞凋亡的重要角色[3]。
此外还有一种造成基因异常表现的情形,相对于遗传性基因调控,此种情形是在不改变原有基因的DNA序列的情况下,对基因体进行修饰,并进而改变核体的结构,因而改变了基因表现的作用机制,此种修饰我们称为附基因体修饰。在DNA的碱基上为甲基化作用,而在组织蛋白上则有甲基化、乙酰化与磷酸化作用。甲基化通常发生在胞嘧啶与鸟粪嘌呤双核苷酸的序列上,尤其是CpGisland上。在人类所有基因中大约有50~60%含有CpGisland,其中大约有70%的CpGisland具有甲基化的现象。研究指出,大约60%左右的人类管家基因和40%的特定组织表现基因在他们的起动子的位置上都含有CpGisland的存在。
甲基化研究对于基因的调控和肿瘤的发生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在一般正常的细胞中,基因调控区CpGisland处于非甲基化的状态。而当细胞发生癌变后,这些CG区往往呈现甲基化状态。于1986年研究团体第一次报告附基因体的修饰造成基因的不表现在肺癌及淋巴癌有明显的被发现之后,就有非常多的研究团体陆续投入附基因体修饰这领域,分别在不同的癌症研究不同基因被甲基化之后造成癌症的情形,试图从中来了解癌症的致病机转或是开发新的治疗途径。
[1] 刘 君.联合检测肿瘤标志物在卵巢癌中的应用[J].医学综述,2012(06):871-873 .
[2] 王耀玲.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生物传感器在卵巢肿瘤标志物CA125检测中的应用[J].陕西医学杂志,2012(02):212-214.
[3] 邱梅婷.肿瘤标志物在卵巢癌中的价值[J].中国医药导报,2011(2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