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初诗人赵进美交游与文学考论

2017-04-02 00:19
关键词:美的

(山东大学 文学院, 山东 济南 251010)

清初诗人赵进美交游与文学考论

马喻理

(山东大学 文学院, 山东 济南 251010)

赵进美,擅诗文,能制曲。明崇祯十三年(1640)进士,明末曾与宋琬避地吴越,诗中多悲天悯人之思。入清后为太常博士,又孙廷铨、冯溥、高珩等人于京师结社,诗风逐渐变为清真绝俗。鼎革前后作杂剧《瑶台梦》《立地成佛》,丁耀亢为其《立地成佛》作跋,王光鲁为其《瑶台梦》题词。王士禛与邹祗谟曾选其词作十四首入《倚声初集》,对其雅俗交融、清丽天然的词风甚是激赏。

赵进美;交游;雅俗文学

赵进美(1620—1692),字嶷叔,一字韫退,号清止,自号鹅岩道人。山左(山东省古称)益都县颜神镇人。明崇祯十三年进士,入清官至福建按察使。有《清止阁集》二十卷,其中诗集《清止阁诗》四卷,词曲集《清止阁诗余》《清止词余》、杂剧《瑶台梦》《立地成佛》合为一卷,文集《清止文草》三卷。卢见曾《国朝山左诗钞》选其诗一百六十三首,与宋琬、冯廷櫆相当。本文将对赵进美的交游与文学创作等情况进行梳理,考察其思想倾向以及雅俗文学创作特点。

一、与宋琬避地吴越

赵进美与莱阳宋琬交往最早。崇祯五年,赵进美与宋琬初遇于天坛道士舍中,其时赵进美年十三岁,宋琬年十九岁。

崇祯十七年(顺治元年)三月,崇祯皇帝自缢于煤山,明亡。赵进美作《江上闻国难》四首,后又作《悲歌》四首、《秣陵》六首,抒发亡国之痛。是年夏,赵进美侨居金陵。顺治二年五月,清军破金陵,弘光朝亡。赵进美离开金陵,与宋琬避地吴阊、嘉禾间吴村、蒋湾等地。期间避地嘉禾时,赵进美坠水,幸得免;又有暴客之警,宋琬寄诗《赵韫退有暴客之警走问三首》慰问。

赵进美淹留吴越,避地途中所住为荒村野陌、草堂茅屋、寺庙僧寮,疾病缠身,思乡忆亲,只能沽酒成醉,身心倍受煎熬。《避地吴村十二首》中有“漂泊君休厌,谁能问酒徒。”“聊自耽幽适,萧然故国心。”[1]576“天涯仍旅食,海内未休兵。”《吴村偶作》中有“艰难仍纵酒,且为故人狂。”[1]577“飘蓬复此地,潦倒任天涯。”“畏人成闭户,哀角正从戎。”[1]578《西塘六首》中有“不厌长歌苦,乾坤未息兵。”《蒋湾六首》中有“此时闻横笛,愁绝越人邦。”“如何此夜恨,漂泊未言归。”[1]580《嘉禾二首》中有“黄昏闻野哭,惨淡越川流。”《吴门二首》中有“梧宫有遗恨,迢递至今悲。”[1]583赵进美经历了明末社会的变革,淹留吴越,归期无计,因此诗中多悲天悯人之句,有浓厚的故国之思,与明遗民诗歌别无二致,沉郁跌宕,有邯郸生兴亡之叹。即使诗中偶然流露出濠梁羡垂纶的心态,如“浩歌答渔父,余意指沧浪”,“西郊游遗叟,独坐羡垂纶”[1]580等语,亦是身不由己、无可奈何之志。

而此类慷慨悲歌之作,在赵进美《清止阁集》中占有一定比重,被淄川后学张笃庆所赞誉。清康熙三年,张笃庆读赵进美《清止阁诗》,并作《读赵韫退大参〈清止阁诗〉有赠》一诗寄赠赵进美,诗云:“宋元以来沦大雅,寥寥不复阅正声。大复崆峒同建帜,一时制作千人惊……尔时历下边廷实,吾东作者称先鸣……气色直可开沧溟……弇州司寇并驱者,当时燕许何峥嵘……清止主人登坛客,年少同籍归承明……我读万帙《清止诗》,神移气夺天晶晶。《三百》以还《十九首》,杜陵或可与之并。”[2]张笃庆在诗中说宋元以降,大雅沦落,正声不存;明代“前七子”的领袖人物何景明(号大复山人)、李梦阳(号崆峒)、边贡(字廷实)提倡复古运动,有开山之功,下接“后七子”之李攀龙(号沧溟)与王世贞(号弇州山人)。而赵进美继承前后七子的复古主张,关注社会现实,诗篇有《诗三百》之风雅、《古诗十九首》之风骨,可与杜甫并称。

每遇社会凋敝、民不聊生,赵进美亦多作此类悲歌。其师法杜甫,描绘社会现状,以诗存史。崇祯十三年,进京会试,京城大旱,田野凋残,流亡遍布,曾赋诗《对雨作》二首纪其事。返里时,过济南,有《过济南见蝗灾》诗纪其事。山东境内,所见皆萧瑟之景,病叶狼藉,污田断岭,而催科甚急,百姓贫病交加,作《途中杂感》诗八首咏叹。顺治十一年,主持湖广乡试,见武昌频灾,赋诗吊之;又见江上大船小船载刍豆,有感作《刍豆行》。诗中有“自从烽火传江边,城中鬻女村鬻田。陆行负戴水舟楫,一束近欲值千钱。”“空城人稀鸺鹠啼,郡吏无言顾县吏”[1]630等句。皆为以诗存史之例证。

二、与孙廷铨、高珩等人结社酬唱

赵进美与益都孙廷铨、淄川高珩以及临朐冯溥过从密切。高珩(1612—1697),字葱佩,别字念东,晚号“紫霞道人”,山左淄川人。明崇祯十六年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入清后,官至刑部左侍郎。著有《栖云阁集》十六卷、《醒梦戏曲》等。

早在崇祯九年乡试时,赵进美便遇孙廷铨、冯溥、高珩,四人握手相欢。崇祯十三年会试,孙廷铨、赵进美成进士,高珩下第。入清后,赵进美于顺治二年赴京任太常寺博士;同年,高珩始授内翰林院秘书院检讨,孙廷铨擢吏部主事。顺治四年,冯溥中式,选翰林院庶吉士。四子一时咸聚。

四人复偕同里诸君子结社;直至顺治六年岁末,冯溥奉使金陵,孙廷铨使会稽祭南镇禹岭、广州祭海,高珩典试江南,诸子一时才不得咸聚。

赵进美与诸子结社,所作多为赠答酬唱、次韵分韵之作,几欲弃笔砚事,“其间或迫于赠答,或触于游眺,或良辰入怀,或深居永念,楮墨在前,复不能自已。”[1]586所作酬酢诗有《谷日集孔博宅分韵》《十三夜雪中诸君见过》《雪甚再呈诸君》《快雪行酬介黄》等。而冯溥有诗《元宵前二日雪过赵韫退》三首,高珩有诗《次韫退元宵韵》。观赵进美此时期所作诗歌,唯《赋得枫叶微红近有霜》与《窗下梨花》二首抒发己怀,不落应制俗套。

七律《赋得枫叶微红近有霜》诗云:“郭外西风绕岸斜,长林秋静有啼鸦。微寒已入娟娟月,远色初分澹澹霞。千里题书临白雁,重阳疏雨映黄花。洞庭木叶伤心日,寂寂怀人在水涯。”[1]590此诗写秋景,清远淡寂,结句韵味无穷,寓无限惆怅、寂寥于茫茫水涯中。

《窗下梨花》其一云:

萦窗映彻春争发,弄蕊攀条晚未归。应为孤吟成熳烂,不令凉雨阻芳菲。坐宜微月娟娟入,更傍青樽细细飞。回首故园寒食过,野亭白帻愿休违。

其二云:

暮烟无语更依依,清影含春望欲稀。疏近锁窗留月照,寒垂网户见莺飞。共停阙外青丝骑,细舞灯前白纻衣。莫向后庭歌玉树,故宫风雨已全非。[1]589

身为贰臣的赵进美,寄情于窗下梨花,托物比兴,诗中“回首故园寒食过”,“莫向后庭歌玉树,故宫风雨已全非”之句有浓厚的故国之思,读来凄清有韵致。由此可知,出仕新朝后,赵进美的诗歌逐渐由明末的悲天悯人之作变为清真绝俗之作。

同样身为贰臣的好友高珩,入清后一直处于屡次告假归里、无心为官的状态中。顺治二年,高珩请告归里,赵进美曾作《送高葱佩归里》诗,中有“此去但存新赋草,何妨高卧旧渔矶”;“不因张翰思归兴,空见江淹论隐书。名岳自能留杖履,余生惟幸有樵渔”[1]589等句。对高卧林泉的渔樵生活甚是羡慕与向往。

赵进美在《和葱佩用前韵》诗中有云:“近欲杜门成小隐,柴车渐喜往来疏。”“踪迹年来诵《卜居》,荒烟寒树此庭除。”“晚岁独随东郭履,故人时枉右军书。渐看河柳生春色,谁使风尘雨鬓疏。”[1]597《卜居》是《楚辞》中的一篇,意思是占卜自己该怎么处世;“东郭履”形容处境窘迫。赵进美的矛盾心理充分展现,既愧对前朝,又不知如何处世。

但赵进美并未选择辞官归隐,这与赵氏与高氏家族不同的家风有关。高珩的家族历来有淡泊名利之传统,高珩其父高所蕴、其兄高玮、从弟高琭皆有弃功名、学佛道之行为。而赵进美其父赵振业是闻名两朝的“循吏”。赵振业,明天启乙丑进士,崇祯时期官至湖广按察司副使。顺治元年,起补山西按察司佥事,不久升任江南布政司右参议,后以病致仕。赵氏家族逐渐形成关心民瘼、以社稷为重的家风,赵振业坦荡恢廓的胸襟气概、吏治严明的为官之道深深影响着赵进美。使得其虽有身世之叹与归隐之愿,但并无实际行动,只能在诗歌中寄托感慨。

三、与扬州郑元勋、王光鲁雅集结社

郑元勋(1603—1644),字超宗,号惠东,广陵人。明崇祯十六年进士。官至清吏司主事。崇祯七年建成“影园”,遂成维扬一胜。工诗善画,著有《影园诗稿》《媚幽阁文娱》等。 王光鲁(生卒年不详),字汉恭,号款思居士,广陵人。周亮工门人。著有《碧渐堂诗草》、传奇《想当然》等。

崇祯十四年,赵进美抵扬州卜居。尝与郑元勋、王光鲁等人唱和,宴集郑元勋影园,并有结社雅集诸事。结社期间,郑元勋曾阅赵进美散曲,并为其作序。赵进美的散曲集名为《清止词余》,所作散曲均为套数,共五套四十一首曲子。最早于崇祯八年清明前后,作《醉花阴·秋千》及《粉蝶儿·清明游》,时年十六岁,其余散曲均为崇祯九年至崇祯十四年间所作。赵进美所作散曲,亦有南北合套,即将北曲曲牌与南曲曲牌依次相间联成一套。如《雪夜有寄》将《北新水令》《南步步娇》《北折桂令》《南江儿水》《北雁儿落》《南侥侥令》《北收江南》《南园林好》《北沽美酒》《南尾》《二犯江儿水》《前腔》联成一个完整的套数。

散曲《粉蝶儿·清明游》云:

日嫩烟迷,碧澄澄小桥流水,俺待住骅骝缓步。徐窥度,梨园穿,杏坞草香。露气问垂杨皱着,双敢则是东君思不禁憔悴。[1]678

《南步步娇·雪夜有寄》云:

满天风玉戏春城。静帘箔寒威。定飘飘一色明,杯底传歌,灯前回影。莫道是最多情。雪窗,还想个人孤另。[1]679

《北雁儿落·雪夜有寄》云:

有日价翠臻臻在海棠城,有日价软设向胭脂井,有日价点蔷薇妆未成,都则是剪芭蕉睡未醒。则这淡梳里野不争,恁般透心灵敢是曾。再休说外相儿无才性,都只道知音人少志诚。酸丁,枉杀了读书窗相厮并。娉婷,则饶这杏坛边女学生。[1]680

《北沽美酒·雪夜有寄》云:

俺待袖黄庭上玉京,吹艳雪嚼红冰,姑射峰头旧有名。剪剪晓风轻,好珍重。罗衣春冷稳坐。几回追省闲步处,一晌消停似这般,冷冥冥梨花暗影,都则道娇滴滴海棠。睡未醒我呵,一声,两声。(呀)遮莫是秀才家话儿徯幸。[1]680

郑元勋为《清止阁词余》题词曰:“其文艳若绮绣,韵入丝桐,固已脍炙宇内间。为时曲又何丽以则,骀荡而不滛,真风人之遗也耶。夫表东海者,其声壮,吴赵之音妖而浮。赵子生于齐,而能取吴越而调之,无失亢,无失靡,殆不拘于方音欤。谓之大雅,复作可也。诗余云乎哉,则词苑诸贤又当逊为领袖矣。”[1]676

赵进美的散曲,取吴越音而调齐音,不亢不靡,又兼以俚语方音入曲,具有雅俗融合的特点,当为大雅之作。王士禛认为赵进美的散曲不减元代散曲家张可久之韵,正指出了赵进美与张可久的散曲均有雅化的特征。

扬州结社期间,王光鲁为赵进美杂剧《瑶台梦》作序,末署“邗水社弟”,可知,赵进美、郑元勋、王光鲁等人所结雅社,名为“邗水社”。从王光鲁为《瑶台梦》作序之时间,可大致推断出赵进美《瑶台梦》的创作年代。序云:“笼水赵韫退风骨冷异……发甫燥,文声震东省;弱冠进贤,华轩高盖……一日,阅许湹瑶台之梦,怳然如身所经历事,乃按谱而歌之。譬景纯、太白作游仙诗。”[1]683从王光鲁叙述时间顺序,知《瑶台梦》应作于赵进美弱冠(崇祯十二年)之后,崇祯十四年扬州结社之前。

《瑶台梦》杂剧仅一折,演《太平广记》所载许瀍遇仙一事。道士许瀍因过谪降人间,卧病河中,魂梦出游。仙女许飞琼令仙童暗中指引,使其魂入瑶台。许飞琼登场云:“琼树扶疏露气浓,月侵帘室影玲珑。间催玉兔献灵药,满臼天香玉屑红。”许瀍魂上云:“[天下乐]寂寂空山云可凌,凄清,星汉平。白云深露,凉鹤唳声。俺只见忒楞楞宿鸟飞,语讶讶栖雁惊。想见俺这步跚跚林外影。”[1]684旦、末一出场便渲染出仙境凄清萧疏的氛围。待许瀍一觉醒来,久疴痊愈,只是幽梦已断,徒增凄凉之感。末唱:

[忆帝京]露下天高夜气清,风掠得翠竹鸣,院落幽澄,不道魂归蕊珠宫,还疑是身在碧蓉城。对绛河莹净,云扉半扃。天香未冷,紫烟深,仙步轻,佩玉犹存天际声。鹓驾晓风寒,不怜俺醒波,鹤影秋帷静。

[游四门]闲阶月色晃疏棂,嘹嘹新雁起沙汀,惊魂不共孤身静。几回价按纳倚围屏,惊寒露咽蝉声。

[翠裙腰]虽医好,难求扁鹊三秋病。不知您又余下许多情,栏杆倚遍痴相佞。和乐步庭,听铜壶水冷无声。

[赚煞]玉人遥鸾鹤静,空相念与谁质证。咄咄虚庭唯对影。有日价西风内彩云横。袖黄庭,手拂著青萍。俺可也十二瑶台谒帝京。白玉楼记成,紫霞裳光映。那时节捧瑶觞依旧相对在海棠城。[1]687

赵进美此杂剧中并无俗语、谑语、市语、蛮语、方言等词语,亦无插科打诨,而是以词入曲,甚至以诗入曲,呈现出典雅清丽的语言特点。此外,剧中旦、末的唱词共同构成了一种幽寂澄空的意境,结尾处又韵外有味。无论从语言上还是意境上看,赵进美的杂剧均有典雅化的倾向,足可媲美东晋郭璞的《游仙诗》。

四、王士禛评点赵进美的词作

赵进美与王士禛因家族联姻而得以交往,赵进美从子赵作肃娶王士禛季妹为妻。二人的交往集中在顺治十一年至康熙元年期间。顺治十一年,赵进美主持湖广乡试,王士禛有书寄之,并有诗《寄赠赵韫退先生典试三楚》。顺治十五年,王士禛赴京师殿试,寓居慈仁寺,得“宣和御墨枇杷图”,赵进美为此图题诗,有《为王贻上题画二首》。顺治十八年,赵进美有书信《寄王贻上》并为王士禛诗集作序,题曰《题阮亭近集》。

顺治十七年,任扬州推官的王士禛与邹祗谟合编词集《倚声初集》,辑选明天启、崇祯至清顺治十七年间的词人四百六十余家,词作一千九百余首。是集所选赵进美词共十四首,均为小令。除《诉衷情·采莲》《甘草子·春游》两首无批语外,其他十二首均有批语,并以末评的方式出现。

顺治十五年,赵进美时任江西按察使司副使,簿书之暇,戏作小令,每日作一首,共得二十首,自署“鹅岩道人”。《倚声初集》所选赵进美词共十四首,大概为赵进美所作小令总数的三分之二了。足可见王士禛对赵进美词作的推崇与欣赏。

赵进美小令善于化用前人诗句,如《忆汉月·调羹》一词便是翻自王建的《新嫁娘词》,足可见其慧心巧舌。《忆汉月·调羹》词云:

入眼繁花如绣,池院绿阴清昼。松声宝鼎试汤初,色乱银匙纤手。 火融香渐透,便锦带、莼丝如否。倩郎权作小姑尝,欲语仍低首。[1]674

“倩郎权作小姑尝,欲语又仍低首”一句,化用了《新嫁娘词》诗中“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

又有《雨中花·咏美人剖莲》云:

百尺寒泉清午暑,喜色映银盘堪数。看细蒂犹存,碧房初破,红甲擎冰乳。 微动金钏娇不语,剩嫩薏犹存青缕。试戏取郎嗔,回眸一笑,应识中心苦。[3]315

王士禛评点此词曰:“檃括《乐府》,极是天然。”[3]316檃括是一种修辞手法,即翻用前人诗句,浑化无迹,混然天成。既以前人诗词入词,又兼采前人意境入词。此首小令之意境化用乐府《西洲曲》,把采莲与爱情联系在一起,并翻用其意。《咏美人剖莲》以诗入词,俗中有雅,融铸意境,独具匠心。

王士禛词作中也有以诗为词,化诗入词,俗中带雅的特点。如《减字木兰花·杨花步弇州韵》词:

纱窗梦起,极目玉关人万里。斜绾千条,自古销魂是灞桥。 春阴不尽,除却残莺谁借问。陌上楼前,消得香闺几日怜。[4]

此词化用唐无名氏《春词》意境,其中“纱窗梦起,极目玉关人万里”出自“西楼美人春梦中”句,“斜绾千条,自古销魂是灞桥”出自“杨柳袅袅随风急”“翠帘斜卷千条入”等语。由此可见,王士禛词作诗化倾向十分明显,俗中带雅,与赵进美词作具有相近的审美追求。

赵进美的侄孙赵执信(赵进美兄赵双美之孙)、赵执琯(赵进美弟赵元美之孙)等均善词律,承继赵进美雅俗融合的词学传统。赵执信的《蝶恋花》词:“秋老家山红万叠,何意淹留,断送重阳节。醉里情怀空自结,弯环低近湘帘月。 总为相逢教惜别,明日风帆,乱落霜林叶。暮雨迷离天外歇,寒花付与纷纷蝶。”[5]便是俗中带雅的一例。

赵执琯,字嶰音,号铁峰。其词《花影来》云:“莫道山斋寂寞,简编以外,图画盈前。领略此中风味,潇洒悠闲。映窗纱、四围山影,漾几席、一带流泉。又何劳、浪游五岳,苦费攀援。 俄延。吾乡之内,近来能事,以往高贤。购取奇踪长悬。眼底足留连。蓬室居,庾公尘断。木方丈、谢客情牵。叹良工,经营不易,鉴赏尤难。”[6]此篇长调即有以散文入词的特点,词中铺陈叙事、写景,并融合议论、抒情,展示出一幅山斋赏画图。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赵进美雅俗融合的创作倾向对赵氏后代词学创作的影响。

五、赵进美的杂剧对高珩俚曲的影响

赵进美的杂剧《立地成佛》与高珩的俚曲《醒梦戏曲》都在不同程度上体现了佛教的思想与教义。说明佛教对二人的思想、心态、处事方式等方面的影响是深远的。二人曾身历鼎革,赵进美的佛道杂剧《瑶台梦》《立地成佛》*顺治四年,赵进美与诸子于京师结社期间,丁耀亢为赵进美《立地成佛》作跋文。丁耀亢在为《书立地成佛剧后》自称为“琅琊社弟子”,故知此篇跋文最早作于顺治四年末。由此推知,赵进美《立地成佛》的写作年代应在顺治四年之前。,均作于鼎革前后,佛道思想浸润到其作品中是不难理解的。高珩精通佛理,其思想杂糅儒、佛、道三家,无论是诗歌还是戏曲,均受到了佛道思想的影响。

高珩于清康熙二十四年之前撰《醒梦戏曲》*关于《醒梦戏曲》的写作年代,笔者认为应在康熙二十四年前,且应十分接近康熙二十四年。因康熙二十四年至康熙二十七年间,至少有两人如韩冲、蒲松龄为此俚曲作序、题诗,故《醒梦戏曲》得创作年代应十分接近康熙二十四年。。高珩致仕后,不接宾客,几上唯梵夹与金刚净名数卷之外不复观他书。可知《醒梦戏曲》应作于高珩归田之后。

赵进美与高珩过从甚密,酬酢频繁。崇祯八年,赵进美与高珩会晤于句曲署中,二人扁舟同榻、觞咏共之。崇祯十六年,赵进美进京,寓居青州公馆,与高珩相邻而居。顺治三年,赵进美入京,与高珩同朝为官,朝夕聚首。居京师期间,二人曾同游韦公寺、崇教寺、东坛、先农坛、后湖、城南池亭等地,分韵赋诗。

鼎革前后,赵进美撰《立地成佛》,依二人之关系,高珩定是看过此剧的。致仕后,高珩亦通过戏曲的形式来阐释自己的佛教思想,二人不约而同地选择戏曲这种形式来宣扬、阐释自己对佛教的理解,可见赵进美的《立地成佛》确实对高珩的俚曲产生了影响。至少在文学体裁这一方面,是有影响的。

《立地成佛》与《醒梦戏曲》的相同之处在于,两剧都是为了阐释作者的佛教思想以及对佛教道义的理解。《立地成佛》一本四折,前有楔子,正目曰“施焰口到处逐人来,放屠刀立地成佛去。”演丰干禅师欲往新安休宁寺说法度叶屠夫之事。第四折中,丰干禅师与叶屠夫阐释佛法道:

【乔牌儿】(末)子道是沙糖甜到头,更不知橄榄香来后,几万千性命一时丟,填不满猩猩口。口腹与性命谁重?饮食与生死谁急?人只不想到身上来。

【沉醉东风】你捧饱腹在筵前席口,他泣冤魂早在肠下心头。人便饿死波,咬着十个指都是疼,他怎把一条命干消受。同须是血气之俦,那天地也几日生成你一顿收,有那个食儿不呕。

……

【甜水令】看不上厌久思新,嫌甜道苦,灵心活肉,一顿顿吃过了界牌头,更不道天物须留。人身难得,因循不救,也剩下些阴雨绸缪。[1]703

丰干禅师论戒杀之事,情理交融,至情至理。“人身难得”,四字一出,发人深省。又论及孝悌一事,禅师认为衣食是小孝,慈悲戒杀才是大孝。赵进美的《立地成佛》写作主旨是为了宣扬佛教中众生向善不杀生、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思想。孙楷第《戏曲小说书录解题》评此剧曰:“词古朴遒劲,绰有元人之风,与马致远《任疯子》剧差相伯仲。”[7]以杂剧的形式解释佛理,把艰深的佛教道义用浅显朴质的语言道出,显示出了作者深厚的佛教造诣以及慈悲的胸怀。

高珩的《醒梦戏曲》共包括《一笔勾》《山坡羊》《小曲》《清江引》《踏莎行》《满江红》《折桂令》《耍孩儿》八支俚曲。今藏山东省图书馆,其中有释济癫的批校与评语。

其中《山坡羊》云:

再休听,自古胡诌,人命无常,都要断气。跳钻钻的身子,阎王难制。彭祖八百,我正嫌这孩子命短。一任你山塌江枯,你看我还熬犯了天地。你看那日头月明,不病不老,西了又东,东了又西,我合他一齐无休,我心里才略略肯依。就死遍人寰,绝了人种,那里轮着到我骂。犯了判官,打煞了急脚,咱偏有这一股子粗气听知。再休夸八洞神仙,他有什么本领,他有什么跷蹊听知盘古氏是我的哥哥,孙行者只好做小小的兄弟。[8]卷一

此处造语奇警,诙谐幽默。将晦涩高深的佛教思想通过诙谐的语言写出,如一瓢凉水,淋漓痛快。把“彭祖”“八洞神仙”“盘古氏”“孙行者”一并否定,正是“人生祸福天职掌,谁算天的账?”揭示出芸芸众人皆是平等的佛教道义。

《立地成佛》与《醒梦戏曲》的语言均形象生动、含蓄幽默。《立地成佛》丰干禅师登场云:

上山看月满空明,夜气著身风露清。坐到六龙出海后,回头何处指银绳。俺丰干和尚,本是西方古佛,只因世界众生,相残相害,没个了期,做惯了泼皮光棍,又要做和事老人。老僧只发了这个念头,一口气到南瞻部洲震旦地方,破衲免不得说大话,弄小诡,要拿住猴子抽筋,单等着苍蝇入网。[1]687

而《醒梦戏曲》翻苦为乐,更加恢谐滑稽。如《山坡羊》中:

彭祖号啕,只哭的千人下泪。这老头,糊糊涂涂,枉活了这把子年纪。我只说尽着人断气,尽着人挺尸,再轮不到我了。那知道,促瞎的阎王到底无情,还把这有意思老头处治处治。我那七百岁的风光,似水滔滔,驷马难追。谁知道合那落草的孩子、满月了儿郎一样的伤悲。早知道有限的快活,到头来还寻这条路跑跑,悔不趁旺相时节,再风流风流。更寻上四十九妻,再扎挣扎挣。再生上五十四子,多快活一会。伤悲才发恨去寻寻那洞宾,访访那钟离,他全然不理,抉嘴空回,吃亏。空着那尖嘴的囚牢,夸他眼睛说,彭家这孩子,促寿无疑。[8]卷一

在此曲中,高珩为近八百岁的彭祖代言,彭祖临终前大哭,皆是对生的留恋以及对阎王的埋怨,真是诙谐绝倒。

此外,《立地成佛》与《醒梦戏曲》虽是俗文学,但俗中有雅,雅俗共存。

《立地成佛》剧中,丰干禅师在休宁寺登堂说法时,回答众僧所提出的问题:

(僧云)如何是佛?

(末云)春雨满山寻不见,乱云深处一孤舟。

(僧云)如何是僧?

(末云)当头孤月照,满眼恶星缠。

(僧云)如何是说法行法?

(末云)老手旧肐膊,穷嘴饿舌头

(僧云)如何是讲经、诵经?

(末云)早知灯是火,不用蜜调油。

(僧云)如何是菩萨低眉?

(末云)谁家穷弟子,这个臭婆娘。

(僧云)如何是金刚怒目?

(末云)咶干身上血,夺却手中刀。[1]689

将高深莫测的佛法,蕴于或典雅或通俗的语言中,机锋敏锐,真正是雅俗共赏。

《醒梦戏曲》有对偶整齐的排比,用典亦贴切,俗中带雅。如“槿花荣几朝开放,柳花飘何处家乡”(《折桂令》);“消完今古,惟蝶梦,缚死英雄只藕丝。”(《耍孩儿》)“《梅花赋》,君休拟。似飞絮蒙蒙,沾风又起。”[8]卷一(《满江红》)

由上述两剧的共同之处可见,赵进美的《立地成佛》确实在某些方面对高珩的《醒梦戏曲》产生了影响。

从上述赵进美与宋琬、高珩、王光鲁、郑元勋、王士禛等人交游以及文学创作情况可知,赵进美的诗歌风格由明末的悲天悯人逐渐变成清初的清真绝尘;其词作及散曲均有不同程度的雅化倾向;其雅俗融合的词风与王士禛词作中的诗化倾向是深相契合的;其杂剧《立地成佛》在某种程度上对好友高珩俚曲《醒梦戏曲》的创作亦有影响。

[1]赵进美.清止阁集二十卷[M]∥山东文献集成(第2辑第29册).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9.

[2]张笃庆.昆仑山房诗集十三卷[M]∥山东文献集成(第2辑第31册).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9:310.

[3]王士禛,邹祗谟.倚声初集[M]∥续修四库全书(集部第1729 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4]王士禛.杨花步弇州韵[M]∥衍波词.夏承焘.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86:57.

[5]赵执信.赵执信全集[M].济南:齐鲁书社,1993:600.

[6]赵执琯.知畏堂诗余[M]∥铁峰诗集.清乾隆二十七年赵氏知畏堂刻本(卷一).

[7]孙楷第.戏曲小说书录解题[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332.

[8]高珩.醒梦戏曲[M].山东省图书馆藏清初刻本.

Abstract: Zhao Jinmei,is expert in poem and drama.He is a Jinshi of Ming Dynasty in the thirteenth year of Emperor Chongzhen (1640).He took refuge in Jiangsu and Zhejiang with Song Wan,so there was compassionate expression to the people in his poetries.He held a post as Taichang doctor in Qing Dynasty,when he set up a community in the Capital with Sun Tingquan,Feng Pu and Gao Heng and so on,his poetic style gradually becoming delicate and elegant.He wrote operasYaoTaimengandLiDiChengFo,the latter of which was postscripted by Ding Yaokang,and the former of which was inscripted by Wang Guanglu.Wang Shizhen and Zou Zhimo have selected his fourteen poems inYiShengChuJi,and greatly admired his poem style which blends elegance and philistinism.

Keywords:Zhao Jinmei; communication; elegant and philistine literature

(责任编辑:黄仕军)

StudyofZhaoJinmei’sCommunicationandLiteratureintheEarlyQingDynasty’

MA Yuli

(SchoolofLiterature&Journalism,ShandongUniversity,Jinan251010,China)

I222

A

1008-7699(2017)04-0095-08

2016-11-03

马瑜理(1986—),女,安徽濉溪人,山东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美的
向善向美的村庄(外一章)
美的变化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我为冰与火而来,却看到更美的蓝
追求美的人 从来都是勇士
大坝:力与美的展现
美的校 美的人
这美的朋友 这美的如画
出来“混”,总是要美的